很久沒回雪球了,今天來雪球搜索馮柳先生曾經的訪談言論,卻驚訝地發現當先跳出來的竟然是我的文章,在此說明一下,這個系列是我在“今日頭條/金融街行藏”原創首發的,請@村長有話說 你轉載時注明,尊重我的知識產權,更不要拿著我的文章說是你熬夜辛苦所得,謝謝!
我這個人對知識產權看得比較重,無奈,只好自己在雪球上再發一遍我的文章,以免個別人直接不勞而獲了。
······························································································································
提到馮柳總是繞不開貴州茅臺,這不僅是因為馮柳先生的網名就是“茅臺03”,也是因為馮柳先生一生的命運都被貴州茅臺這只股票改變了。
彼時的馮柳,初涉股市風云,崢嶸未露,不過和大多數人一樣是棵新嫩韭菜。
彼時的茅臺,剛剛上市兩年,霸業未顯,還遠遠不是如今的千元股王。
馮柳是如何一眼相中這只潛力無限的大牛股的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馮柳操作茅臺的歷程。
(圖片自制,轉載須注明)
上圖為貴州茅臺自2001年8月上市以來,至2007年4月的月K線圖。
當時還不是如今新股上市穩賺不賠的時代,可以看到,2001年茅臺上市以來,一路陰跌,到2003年左右磨出底部,這個抄底的買法是典型的馮柳式買入。
讓我們回顧一下上一篇文章中說到的馮柳“弱者體系”,本文也按照選股與買入邏輯,賣出邏輯兩方面來闡述。
根據馮柳的定義,這里對于茅臺的買入是戰略性投資還是戰術性投資呢?
個人認為這是戰略性的。
盡管這個價格極度左側,是在追求價格的保護,但茅臺本身反而是符合馮柳對于行業龍頭定義的“優等生”,并且茅臺酒極度契合馮柳的“可預期”、“可展望”、“可想象”三大要求。
可預期:1988年到2003年,白酒行業處于上升初期,對于那時候的白酒行業來說最核心競爭力就是產能和廣告投入。
而2003年的茅臺經歷了這樣一件大事——茅臺酒歷史產量突破萬噸大關。這不僅僅對于企業層面富有意義,更是有其政治象征意義在,偉大領袖毛主席在1958年可是親自批示:“茅臺酒何不搞它一萬噸!”。
如此一來,產能方面,茅臺酒突破萬噸大關證明了自身產能,而廣告投入方面,又有什么廣告能比得上偉人背書呢?因此,2003年的茅臺靠著產能突破萬噸這一件事,具備了在白酒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這個行業當時仍然承認的老邏輯,已經足可確保茅臺未來1年的可預期了。
可展望:2003年開始,白酒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發生變化,不再是單純比拼產能和廣告投入的野蠻生長時期了,轉而趨向于“得渠道者得天下”,2003-2012年,也正是我國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
那時候的茅臺適逢其會,早在2001年茅臺上市招股書中就有提及,公司采用銷售公司+經銷商并行的銷售模式,其中銷售公司有130余名員工,另有300多家經銷商和代理商以建立專賣店和專賣柜。
(圖源自貴州茅臺招股說明書)
可以說,在貴州茅臺領導層或有意或無意的安排下,在整個白酒行業開始爭奪渠道分銷體系優勢的時候,茅臺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相對完善健全的分銷體系。這就好比在互聯網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過渡時,騰訊率先布局微信。通過戰略層面的“降維打擊”,占據了充分的先發優勢。對于領導層來說,在這個白酒行業的劇變中,公司只要按部就班發展完善渠道體系即可,因此,接下去三年的發展路徑也就“可展望”了。
可想象:貴州茅臺的未來是什么樣的?在馮柳的想象中就應該是白酒行業的絕對龍頭。
那么茅臺有什么能夠問鼎龍頭的優勢呢?
一是產品自身優勢。作為大曲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上就具備不可復制性,茅臺酒窖得天獨厚,其他人想模仿也無從談起。
二是商業模式。因其具有壟斷能力,故而茅臺的毛利率是常年高于90%的,投入只需要“一把米,一把水”,產出的卻是一瓶幾千的飛天茅臺,廠商還具備極高的提價能力,這樣的商業模式優越性在國內數一數二。
因此具備這樣的核心競爭力的茅臺,其白酒行業龍頭老大的行業地位,也就“可想象”了。
說完了買入,咱們再來談談馮柳為何在2006年二季度就早早地拋出茅臺。
站在今天的角度馬后炮來看,這無疑是個錯誤的決定,盡管馮柳從20多元拿到80多元,這筆貴州茅臺的投資已經賺了4倍,然而如今茅臺的股價可是整整1200元,馮柳足足放了15倍的牛。
然而當記者采訪馮柳在那個時間節點賣出茅臺是否后悔時,他說的卻是:“不后悔,如果我依然持有茅臺,那么我的收益未必有后來那么高。”
這就構成了馮柳賣出的第一個理由:山西汾酒,當時來看是賠率和概率更好的標的。
第二個理由是對于馮柳來說這是一場“達到目標后的收手”而非是“夢想落空后的出逃”,因為在茅臺上持倉三年之久的馮柳,已經在茅臺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而當時而言,茅臺的股價經過了行業抬估值的上漲后,一段時間內都上漲乏力,滿足了馮柳“時間上不可逆”的觀點,止盈賣出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本文我們分析了馮柳初出茅廬的第一戰,貴州茅臺,下一篇文章中我會詳細為大家敘述,賣出“價投之王”貴州茅臺后的馮柳,又是出于一番怎樣的考量操作山西汾酒的,而對于初戰告捷、志得意滿的馮柳來說,山西汾酒的操作則顯得格外艱難坎坷而又波瀾壯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