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變富。
一天,亞馬遜總裁貝佐斯問巴菲特:“你一直公開你的投資原則,而且也不是很難,那為什么沒有幾個人能學會并賺到錢呢?”
巴菲特回答說:“因為沒有人希望自己慢慢變得富有?!?/p>
的確,這是一個燒腦的問題,為什么沒有人愿意慢慢的變富?延遲的滿足難道不好嗎?
投資是認真的變現,可見你的認知和你的財富要相匹配的,是的必須匹配。
對于今天買明天賣都想賺錢的“高手”來說,成功的概率比黑猩猩擲飛刀還低。
記得一投資大師的話:“做投資不是放煙花的過程,它是每天默默的、沒有任何聲響的寂寞工作,寂寞地看材料,寂寞地想關鍵的問題,然后不斷地小心求證,不斷得出結論,決策,再不斷地推翻結論,不斷地討論結果,在決策的過程?!?/p>
所有價值的來源只有一個,就是這些企業是否對社會不斷瘋狂的創造價值。
選擇的標的,在買它的時候,判斷未來兩三年能否帶來回報,明確有成長性的,有沒有護城河,在不依賴估值提升的情況下,未來盈利上漲來推動股價,才值得去買。
價值投資不是所謂的PE,PB,PS,不要鸚鵡學舌而不自知。
什么是護城河,我認為:能解決人類需求的差異化的產品就是護城河。
持股就像結婚,婚前千挑萬選,婚后睜一眼閉一眼,在企業邏輯不變的情況下,要容忍企業一個季度甚至一年的業績低迷,遇到對企業發展不利的觀點,要小心求證思維,長期持股和企業共同成長。
長期持有優秀股票,最后算下來,擇時貢獻并不大。
優秀的企業從來不是突然優秀的,它們往往有相當長時間的優秀歷史,已經在過去歷史中證明過自已。
五糧液(前復權)從2009年14元到2016年的20元上下波動,六年不漲,你拿的住嗎,拿不住就不會有后來的不到五年十幾倍的收益,堅持容易嗎,不容易。后視鏡看好像也不難,真做起來不容易。
這就是延遲的滿足。
世界股市80%的漲幅,是由20%左右的時間來實現的,股市的大部分回報,實際上是通過少數的交易日所帶來的,“當閃電打下來的時候,你最好在場”。
遠離競爭激烈的行業,“每個偉大的企業都是解決了某個重要的問題而獲得壟斷地位;而企業失敗的原因歸根到底都是一個,那就是它們無法擺脫競爭
優秀的企業賺取利潤,偉大的公司贏得人心。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最后借雪球一段話: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點度。高人點度,不如自己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