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可靠的意思是不容易虧損?還是不容易出現資金安全方面的問題?
如果想要不容易虧損,其實心態放平,選擇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就好,例如貨幣基金,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等。
如果是擔心出現資金安全,思路也是一樣,太新的理財方式不要輕易嘗試,頻繁打廣告洗腦的理財平臺也需要謹慎選擇。
------------------------下面我們先列舉出有哪些理財的方式,再回頭尋找答案。
1、貨幣基金(寶寶類)
余額寶2016年問世之后,貨幣基金產品名聲大躁。這里先列出來是因為貨幣基金的理財產品現在已經比較普及,而且購買渠道很便捷,除了大家熟悉的余額寶外,京東金融,百度錢包,騰訊金融都有相應的寶寶類產品,各銀行APP和公眾號上,也可以找到類似產品,其特點是收益穩健,波動小,提取靈活。
2、銀行理財
放在第二個是因為根據某機構報告數據,2016年全年大眾賦予階層的金融資產占比最高的渠道還是銀行,當然這份結果有一定的主觀性,但可以看到在去剛兌之前,銀行理財產品是很多有錢人的不二選擇。
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是比較穩健的,大多數產品的風險也相對較小,問題在于好一些的標的的準入門檻比較高,而且提取不便,提前申贖會有相應的違約金等,所以對于大多數百姓來說不太愿意選擇。
3、P2P
p2p近幾年在監管的規范下,已經相對陽光化發展,行業內都比較重視信息披露,銀行存管等問題。但是由于其盈利模式本身對風險控制環節要求極高,國內行業發展依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p2p平臺的特點是收益相對較高,節奏快(無論是產品、平臺、還是行業,近幾年的發展節奏和運營機制都給人很年輕的節奏感),年化收益8%~12%不等。
注意??:選擇大平臺,排名靠前的,運營時間相對長的,信息揭露陽光化的,資金存管在銀行的。
另外:注意分散投資,多個平臺,選擇短期項目,只要結果好,過程繁瑣一些也不要覺得麻煩。
4、基金
這里將基金投資和貨幣基金分開來列舉,是因為貨幣基金在這兩年的大眾認知下比較火,另外基金投資這里主要說非貨幣型產品。
基金投資已經成為大眾認可的一種方式,由于互聯網紅利帶來的便利,通過各類平臺都可以買到公募基金產品,故而經常可以聽到基金定投等方法論。這里簡單說一下,如果金融知識不夠,請先了解基金的分類,交易規則,在挑選時去學習和積累,不要急于下手掏錢。
大多數基金產品比較適合長期投資,做好長遠規劃和資產分配是比較重要的投資策略。
5、債券
國債券是老一輩人比較熟悉的理財產品,風險較低,收益比銀行定期存款要好好很多。企業債券,有一點風險,但風險很小,目前發債單位主要為上市公司或者各地國企,選擇好的話年化收益6%是可以達到的。
6、股票
股票是大眾比較耳熟的一種投資工具,就投資理財角度來闡述個人觀點:股票是一種對投資經驗和金融知識以及財務知識有一定要求的投資工具,如果你一沒有經驗,二沒有知識,盲目的選擇投資股票,就是一種比較愚蠢的行為了。這里不細說,總是股市是水深故事多的一個地方。
7、保險
也很重要的一款理財產品,近幾年的萬能險和存連險受到很多人關注,這里不拓展來介紹,只說保險為什么重要,就是杠桿效應,可以防范未來未知的大病大災,在未知面前,類似保險產品的保護,是有必要的。
8、信托
信托產品相對收益要高一些,一般會在6~8%,對于資金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是100萬,和私募類似,區別在于兌付時的條約和資金走向等方面。這里不多講,因為到購買信托產品和私募這個層面,對于財富管理的需求已經超脫了題主這個問題背景。
沒有哪一種理財方式的標簽是“可靠”二字。
我能想到最可靠的理財方式,就是找全世界最好的財富管理團隊,為一個人量身定制的財富管理規劃方案,從規劃到落實到最后的資金回流,都有專業團隊來服務跟蹤。但貌似這是頂級私人銀行的配置。
所以這里要說的是,客觀上選擇適合自己的,主觀上自己可以接受的,并且投資之后無論結果如何自己都可以承受的方式去理財,就可以了。當然這里說的不是隨意選擇,是有方法論的:
1、你的理財目標,或者說財富管理目標是怎樣的?(就是說你投資XX元,打算用這些本金掙多少錢?)
2、打算投資多久去實現這個最早定下來的目標?
3、自己收入和負債狀況是怎樣的?自己家庭的財務狀況如何?
4、自己多少歲,家人幾個,自己的性格適合怎樣的投資行為?
5、自己的止損點和止盈點是怎樣的,自己是否可以堅持這樣的設定去落實?
在想清楚這些問題之后,根據自身狀況去選擇最貼合自己要求的理財方式,是最可靠的投資行為。
另外還有一個個人觀點,每一次投資前,都請做好虧損的準備。
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