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基于各公司2017年數據,不包括2017年后成立的壽險公司、三家安邦系壽險公司、華匯人壽以及不經營保險業(yè)務的養(yǎng)老公司。
壽險 PK 財險
中小壽險公司更加“幸福”
大部分的財險公司(41%)是B類
盈利,但增速低
大部分的壽險公司(45%)是A類
有盈利,有增速
論利潤
71%的壽險公司實現盈利
比財險高出10個百分點
論增速
62%的壽險公司超市場增長
更多的中小公司貢獻了壽險的增速
而財險的增速得益于大中型險企
相比中小財險公司的水深火熱
中小壽險公司更“幸福”
A類:雙收型公司
31家,占比45%
魚和熊掌
31家公司兼得了!
其中
中資18家,外資13家
中資&外資比例相當
A類公司的“自畫像”是
保費412億、凈利潤24億、增速40%
注:保費收入為2017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為同比增速。
B類:穩(wěn)健型公司
18家,占比26%
B類公司的“自畫像”是
保費577億、凈利潤26億、增速4%
B類險企的保費均值高于A類
也說明,B類險企中
大中型保險公司占比偏高
注:保費收入為2017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為同比增速。
C類:夢想型公司
12家,占比17%
此類以一些曾經
大賣“萬能險”的險企為主
目前努力轉型,增速驚人
遭遇“虧損”的陣痛是難免的
注:保費收入為2017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為同比增速。
D類:凄慘型公司
8家,占比12%
此類以一些出現經營困頓的險企為主
常年償付能力不達標的“難兄難弟”
中法人壽和新光海航
榜上有名
我本將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
注:保費收入為2017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為同比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