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二脈在人體中起著統帥陰陽的作用,醫家認為,任脈有'諸陰之海〃,督脈有'陽脈之海〃。這就說明了任、督二脈分別與三陰三陽經脈有交會。這些交會的穴道,主要有十二個。如子時氣血流注足少陽膽經,膽經是“貫膈〃,'絡屬肝膽〃,在任脈線上“心窩〃穴,處于橫膈之中,與肝膽相連,所以血行足少陽經,血頭聚于心窩穴。丑時氣血流注于足厥陰肝經,而足厥陰散于胸中,絡膻中穴,所以血行足厥陰,血頭聚于膻中部位的“泉井〃穴。
寅時氣血流注手太陰肺經,而手太陰為肺系,開竅于鼻門,為手陽明經與督脈交會之所,故血行手太陰、血頭聚于鼻門井口穴。
卯時氣血流注手陽明大腸經,而手陽明經挾鼻孔與足陽明根結于頏顙,故血于手陽明,血頭聚于兩目之間的'山根〃穴。
辰時氣血流注足陽明胃經,而足陽明經行上耳前,循“發際〃,故血行足陽明,血頭聚于“天心〃穴。
巳時氣血流注足太陰脾經,而足太陰支別與足陽明并行,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故巳時血行足太陽,血頭聚于與督脈交合之后枕,“鳳頭〃穴。
午時為陽消陰長之時,氣血流注少陰,'陽盡于陰',陰受氣其始于陰,常從足少陽注于腎,腎主于心。《靈樞·衛氣行》而心腎互交命門腎中之火,故血行少陰,血頭聚于命門部位的“中原〃穴。
未時氣血流注手太陽經,而手足太陽相互交會,足太陽絡腎,背俞穴與督脈相通,故血行太陽,血頭聚于腎俞穴之'蟾宮'穴。
申時氣血流注足太陽,足太陽支別,“從腰中直下臀部〃,與督脈交會于長強穴,二陰之間血行足太陽,血頭聚于二陰之間的“鳳尾〃穴。
酉時氣血流注足少陰腎經,足少陰屬腎,于命門歸屬帶脈,通過帶脈、任脈交會于神厥,此外,從任、督的流注來說,氣血流至鳳尾穴已與任脈相通,'絡陰器上過毛中,入臍中〃,所以血行足少陰,血頭聚于“屈井〃穴。
戌時氣血流注手厥心包經,手厥陰'下a,筋絡三焦,與下焦之的關元穴交會于任脈〃。故血行于厥陰,血頭聚于關元部的“丹腎〃穴。
亥時氣血流注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之下焦當膀胱上口,其治在臍下一寸,當與任脈通,故血行手少陽經,血頭與任脈起始的部位“六宮〃穴相聚。從以上十二時辰十二穴道、血頭的聚集,究其本質它是根據十二經脈流注和經絡學說的推理提出來的,長時期的修煉氣功有成者,在練功實踐中對內氣運行任督二脈之重要穴位,是會有體驗的。前人對血頭行走之時辰路線曾總結出一首歌,如下:
《血頭行走穴道歌》為氣血子午流注和經絡學說在傷科方面的具體運用。歌曰:
“周身之血有一頭,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時遇穴若損傷,一七不治命要休。
子時走往心窩穴,丑時須向井泉求。
井口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心巳鳳頭。
午時卻與中原會,左右蟾官分在未。
鳳尾屬申屈井酉,丹腎俱為戌時位。
六宮直等亥時來,不教亂縛斯為貴。”
考察此歌為敘述氣血十二時辰流注經絡穴位之路線。人體氣血周流,本無首尾,此歌謂“血頭行走”,意指氣血流注某時至某經穴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