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已經畢業八年時間了。作為一個師出金融學的科班學生,我在得到第一份穩定的工作后便開始接觸投資理財;作為一個有強烈致富欲望的投資者,我先后在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工作,始終沒有離開過老本行。辭掉第一份工作是在2005年,然后從事與投資直接相關的工作,至今已有5年多的時間。
這5年的時間里,中國的投資理財領域發生了太多事。上證指數經歷了998點飆升到6124點的癲狂,再由6124點慘跌到1664點的近乎絕望,與狂熱而后冰冷的股市一樣,巨大的理財市場也歷經著過山車般的大喜大悲。對我自身而言,也經歷了從狂熱到冷靜,從幼稚到成熟,從盲目到理性的心路歷程。
5年前,我還領著每月遠稱不上豐厚的工資度日;5年之后,我已經為家庭積累了一筆小小的財富,初步實現了財務自由。
建立明確的理財目標
我與妻子的每月收入算得上豐厚,目前除了一個五歲的孩子,沒有其他太重的生活負擔。然而,我的收入與資本市場密切相關,經常浮動,也不排除未來遇到較大風險的可能。
在家庭資產略有積累的時候,我和剛組建家庭的妻子一起,曾經過了一段大手大腳的日子。在剛結婚的半年多時間里,我們幾乎沒有積攢下一分錢。而后,妻子懷孕,對未來的規劃突然提到眼前,對過去消費方式的反思和總結無處逃避。從那時候開始,我開始認真考慮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對未來的投資理財開始做詳盡的盤算。
展望今后的歲月,我們的家庭至少有幾個理財目標需要確定:
短期目標: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現在居住的兩居室顯得局促起來。我們計劃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關注房價走勢,擇機在杭州市較好的地段再購買一套1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我準備出售目前居住的96平方米的房子,再加上家庭儲蓄,不需貸款便可購買下一套住房,但家庭盈余會所剩無幾。
中期目標:我家有親戚已移民英國,因此我們的孩子還沒上小學,就開始“聲稱”自己未來要去英國留學。我們希望為孩子建立一筆充足的教育金。
長期目標:在兒子上大學或出國留學以后,也就是50歲左右,夫妻二人可以提前退休。希望通過理財規劃,今后可以安穩無憂地頤養天年。
補充父母醫療金
我妻子的父母遠在新疆,和妻子的弟弟一起生活,不愿到杭州來。我的父母則在杭州有自己的住房,平時幫我們帶帶孩子,算是長期定居于此了。在進行幾個理財目標的規劃時,我將對父母的保障視為其他規劃的前提。為父母提前做好相應的醫療保障,等于為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
我的父母均在政府部門工作至退休,目前有基本退休工資,平時的生活開銷基本足夠,不需我們補貼。但是,我感覺父母單位所上的幾個社會保險似乎保障不足,無法應付未來的醫療開支。
由于我的父母目前均已年過60歲,購買大病醫療商業保險顯得不太現實。因此,經過估算,我為父母儲備了一筆40萬元左右的醫療儲備資金,不作他用,只在未來發生突發性醫療花費時使用。
這筆資金由我和父母共同承擔。我給父母分析了未來的醫療費用和保障必要,父母也非常贊同建立此項儲備金。湊齊40萬元后,我將這筆錢投入到債券開放式基金中,這種基金安全性較好,變現能力較強,資金可在未來需要時隨時取出。此項投資的年均收益率在5%左右,不求能賺大錢,只需要能與CPI指數漲幅持平即可。
剛性需求的教育儲備金
解決好父母的未來醫療費用后,家庭最為剛性的開支就是孩子未來的教育金儲備了。近幾年海外留學的學生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以英國為例,目前研究生學習和生活的費用每年約為30萬元人民幣,按一般的4年計算,需要120萬元資金。而且這筆費用在未來肯定是要保持一定的增長幅度的。我將留學費用的增長率假想得高一些,假設為5%,孩子今年五歲,大學畢業還需要17年,那么,我到那時需要準備的費用約為275萬元。
提前準備退休生活
雖然我與妻子剛過而立之年,但對未來退休生活的提前安排取得了共識:盡量50歲退休,退休后要生活得有質量,有健康的身體,在晚年能生活自理;萬一身體出現問題,也有充足的經濟實力,可以保證享有良好的醫療和服務。
我將這部分投資交給妻子打理,我的建議是:一方面讓家庭資金穩步增值,另一方面是保持基金定投的良好習慣。
目前的市場屬于震蕩市,在3000點上下浮動,但很多股票的估值甚至低于1600點時的水平。按照企業的盈利水平衡量,目前的中國股市雖不景氣,但價格水平還是較低的。目前開始定投,在一個較長周期內獲得穩定收益還是有較大把握的。
現有資金的合理增值,說的是在購買完住房、湊齊父母的醫療金之后,也就是大概明年年底的時候,家庭大概能結余50萬元的資金。這筆錢,我建議妻子屆時投入到組合型基金中去,比例為指數型基金30%、債券型基金40%、股票型基金30%,假定投資收益為8%,則在我們50歲的時候,這筆資金能升值至200萬元以上。
為退休生活的基金定投,是指除去年終分紅,妻子從家庭的每月結余中拿出一部分作基金定投。若按目前的結余計算,每月拿出3500元定投可以絲毫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此定投投入至股票型開放基金中,假定收益為10%,20年的時間也可累積超過280萬元。
除去這些“保底”性質的投資,我在每年年底都會有一定數額的分紅獎金,這部分獎金我會做較為進取性質的投資,也就是股票投資。選擇股票的方法、倉位、手法千差萬別,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
建立個人保障
我們夫妻雙方的收入雖然都算不錯,但家庭的主體收入還是來源于我。我與妻子目前的收入比大概為5:1。但是,我所從事的工作壓力較大,閑暇較少,而且收入每年浮動較大。因此,妻子為家庭作保險規劃時,首要考慮的便是對我個人的保障。
妻子為我選擇的是萬能型的年金保險產品,年繳保費5萬元,繳費期為15年,基本保險金額為150萬元,附加3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障。這個保險計劃的重點在于,150萬元的基本保險金額是對家庭未來幸福生活的承諾和保障,而3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險是給我準備的“萬一”保障。同時,萬能賬戶的運作收益穩定,能穩健積累資金,還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追加資金。
未來,如果我個人情況良好,不發生任何意外狀況,那么隨著賬戶資金的積累,該保險的保障成本將越扣越少,加速資金增值。比如,將來可以靈活地轉化為孩子的婚嫁金、置業金或家庭的養老金。
我妻子個人也參加了一份萬能壽險,年繳費5000元,繳費計劃為20年,基本保額30萬元、重疾保障30萬元,也可以靈活追加和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