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書標題、作者)看到這個標題,你猜猜文章會寫什么?(一分鐘后)不要急于回答,請同學們帶著自己對文章的推測去朗讀課文,看看哪些內容是與你不謀而合的,哪些內容是你沒想到的?好,讀起來——(目的: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㈡ 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要求讀音正確、停頓正確。
2.指名朗讀:師生點評:
①關注生字讀音:予:yú 蔓:màn
②關注句子停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各抒己見:文中哪些內容與你的推測不謀而合,又有哪些內容是你沒想到的?(目的: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㈢ 深入探究:
整合學生的發言,估計不外乎兩個方面:①直接表達對蓮贊美的句子;②除了寫蓮,還寫了菊和牡丹。以下探究,教師順應學生的思路展開,是學生發言的延展和深化。
1.文章標題是“愛蓮說”,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作者對蓮的熱愛與贊美?
——“予獨愛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設問:這一句通過細致描寫蓮的形象,表達了對蓮的贊美,那么它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的?(不急于回答)
①指名讀、齊讀;
②指名翻譯:強調積累:
詞語: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蔓、枝,動詞,生藤蔓,長丫枝。益,更加。植,立。褻,親近而不莊重。
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快速背誦;
④討論總結:三個方面:生長環境、長成后的形象和品格。
⑤朗讀指導:請用朗讀來傳達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要讀得有層次,有感情。指導:“予獨愛蓮”是統領語,“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要輕讀。以下三層,要讀出層次感。前兩層亦可用描寫語調讀,有審美感情,讀后作稍長停頓,再出末句,以突出蓮的品格。
——“蓮,花之君子者也。”
①指名翻譯:教師強調:之,結構助詞,的。“……,……者也”,判斷句的一種形式。
②合作探究: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作者稱蓮是“花之君子”,請大家再來讀上段中描寫蓮形象的那句話,合作探究: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要把握蓮的整體形象,善于運用聯想把蓮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為一體。
(這是一道開放性探究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種種美德,我們無法盡知,而只能通過蓮的形象來探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濯清漣而不妖”象征君子的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質。所有這些象征的內容都是通過聯想而產生的,關鍵在于要把握蓮的整體形象,然后仔細尋味;聯想愈豐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形象就變得愈鮮明。)
2.既然題目是“愛蓮說”,那么文章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篇幅寫到“菊”和“牡丹”?
①指名讀全文;
②教師點撥:請畫出能傳達作者對這些形象態度的詞句。
※菊——“晉陶淵明獨愛菊”——“菊,花之隱逸者也”——“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屏顯)
陶淵明在任彭澤縣令時因不愿為五斗米而折腰,解綬回鄉,隱耕田園,勞動之余,他特喜愛菊花,十分欣賞這“秋菊有佳色”(屏顯),甚至還采摘花瓣,帶回家中釀制菊花酒,常常一個人自飲自斟。他飲酒高歌,擊節贊賞:“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屏顯)。他以愿做霜下杰,學習菊花的品格和氣質來勉勵自己,認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風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殘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芳,他用菊花的清雅倔強來操守自己的君子之節。后人以陶淵明具有這種不羨慕榮利,志存逸士之節的品格,尊稱他為“靖節先生”(屏顯)。
反復品味“菊之愛”一句,含有什么意味?(惋惜之意)
※牡丹——“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屏顯)
“盛愛”的程度,有詩為證:(屏顯)
買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反復琢磨“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態度?(文中只說牡丹是“花之富貴者”,此外別無貶辭,但從“宜乎”一語卻可以看出他對世風的鄙視。這種寫法頗似“一字褒貶”,足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
③我們再來背背寫蓮的句子,大家考慮:為什么還要寫菊和牡丹?這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人生態度?(這是襯托的手法。作者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他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愛蓮”即愛君子之德──這是本文的主旨。)
從全文看,本文運用了什么寫法?(托物言志)
④小結:作者周敦頤是北宋著名的哲學家,人品極高,胸懷灑落。曾任南康軍(治所在今江西省星子縣,“軍”是宋代行政區的名稱)地方行政長官,命人在官衙一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足見其對蓮的一往情深。
⑤美讀第二段:要求讀出理解,讀出情感。前一層是三個并列句,以人為喻,分別指出菊、牡丹、蓮的品格,要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讀出;前兩句要讀得輕些,后一句當重讀。后一層用菊、牡丹、蓮的不同遭際來批判世風,全用感嘆的語氣讀,但其間又有細微差別:“菊之愛”一句有惋惜意,“蓮之愛”一句有慨嘆意,“牡丹之愛”一句有諷刺意。
㈣ 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