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南酸棗。
漢語拼音:guangzao
英文名:AxillaryChoerospondiasFruit。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oerospondiasaxillaris(Roxb.)BurttetHill[SpondiasaxillarisRoxb.]
功效分類:健脾藥;清熱藥。
科屬分類:漆樹科。 南酸棗
別名:五眼果、山棗、人面子、冬東子、酸棗、山桉果、鼻涕果、廣棗、醋酸果。
性味:味甘;酸;性平。
歸經:脾經;肝經。
功能:行氣活血;養心安神;消積;解毒。
主治:氣滯血瘀;胸痛;心悸氣短;神經衰弱;失眠;支氣管炎;食滯腹滿;腹瀉;疝氣;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鮮果,2-3格言,嚼食;果核,煎湯,15-24g。外用:適量,果核煅炭研未,調敷。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丘陵或溝谷林中,喜光,速生,適應性強。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藥材基源:為漆樹科植物南酸棗Choerospondiasaxillaris(Roxb.)BurttetHill的果實(鮮)或果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