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并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越親密就越代表你的人脈關系處于健康走勢。
個人空間理論包括親密距離、社會距離和公眾距離。
個人空間理論并不是指心理上的裂痕,而是指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這是因為,社會中的任何一個個體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興趣好惡等。日常交往中溝通比較多的人只能說在某些方面有共同點和相似處,因此,也就必然在彼此之間存在著思想和行動上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人,更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約束別人。
那么人際交往中究竟什么樣的距離才是最合適的呢? 有一個比喻是說朋友之間的距離的:
兩個朋友就像一起飛翔的小鳥,彼此間的距離應該是兩雙翅膀能夠并 排飛行的距離,也就是說視線之內能把握的不會相撞的距離。在人際交往中,這個距離剛好是使彼此保持最佳狀態的距離。只有距離合適,交往才能順暢;距離太遠,彼此會變得生疏;距離太近,經常性的摩擦和碰撞會傷害感情。這也就是所謂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職場上,與領導、同事的距離更應該把握適當的“度”。
1、懂得“聽人說話”,是人際關系的前提;
2、善于展示“真實的自己”,吸引別人對自己的注意力;
3、適當的寒暄是初次交往的關鍵;
4、與人交往注意不要過度親密,應保持適當的距離;
5、微笑是增進人際關系的寶貴財富;
6、記住對方的姓名有助于進一步交往;
7、守時能展現能展現個人良好的品德;
8、贏得別人的信任首先要做給別人看;
9、合適的穿著打扮有助于增進人際關系;
10、良好的姿態,能促進雙方的交流;
11、恰如其分的贊美會使交往更加愉悅;
12、與朋友相交不念舊惡;
13、對朋友的夸獎要有度;
14、對朋友的要求要量力而行;
15、“第三者”可以幫忙消除朋友之間的誤會;
16、與人交往要把握寬嚴分寸;
17、借“第三者”之口,傳達自己的仰慕之情;
18、養成推己及人的精神;
19、善解他人愛屋及烏的心理;
20、善用“內方外圓”的處世哲學;
21、學會忍讓,寬容的接待他人。
22、主動認錯會提高別人對自己的信譽度;
23、待人要豁達大度;
24、“懂得”理解不是強加于人的;
25、直視對方,誠心誠意說“對不起”;
26、“信任”是友誼的根本;
27、放棄私我,從對方的利益考慮;
28、寬以待人,嚴于律己;
29、友好相處的基礎是與人為善;
30、與人相處應當虛懷若谷;
31、待人必須謙虛有禮;
32、適時地來點幽默為人氣加分;
33、對待朋友要寬宏大量;
34、人際交往不要害怕主動;
35、開誠布公是交朋友的基本法則;
36、適時“糊涂”是難得的人際交往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