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一檔大型文化益智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引發了一場關于詩詞教育、文化綜藝的大討論,咱就不去湊熱鬧啦!那些博大精深,代表著中國人審美趣味和家國情懷的古典詩詞是怎樣讓古建筑在他們的詩詞中妙筆生花的,下面奉上《騰王閣 序》的一個片段: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
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
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那么,問題來啦!上述詩詞中出現的殿、閣以及古詩詞里面常常出現的“亭 、臺 、樓、閣、 軒、 榭 、廊 、舫”你真的可以準確區分它們嗎?不要說行外人士弄不清楚,就連混跡古建筑行業多年的“老司機”也不一定能夠做到丁是丁,卯是卯!
今天小編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歸納和總結,萬一哪天有外國人用蹩腳的中文問你,它們的區別在哪里。你可以不再支支吾吾啦,于自己是一種快樂,于中國更顯自豪!
亭是一種中國傳統建筑,多建于園林、佛寺、廟宇。蓋在路旁或花園里供人憩息,避雨,乘涼用的建筑物,面積較小,大多只有頂,沒有墻。
臺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筑形式之一,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是一種露天的、表面比較平整的、開放性的建筑。
樓是指兩層以上的大型建筑物。在建筑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處于建筑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廂位置。
宋《營造法式》曰:重屋為樓,四敞為閣。閣四面皆有窗,且也設有門,四周還都設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環閣漫步、觀景。
軒與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納涼、避雨與觀賞四周美景的地方。多置于高敞或臨水之處,用作觀景的小型單體建筑。
水榭,是臨水而建,供人們休息、觀景的建筑。依靠周圍景色建榭,且平臺的一部分伸出水面。
廊是連接兩個建筑物之間的通道。上有頂棚,以柱支撐,用以遮陽、擋雨,便于人們游走過程中觀賞景物。
舫似船而不能劃動,故而又稱之為“不系舟”。仿照船型而造的一種建筑,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
累啦!來一組中國最美古建筑攝影
掌上古建(zs_gu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