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長問:我家孩子小學成績挺好的,常???00分,為什么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越學越痛苦,成績在班里突然就被落下了?
其實,也有不少初中家長發現,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欺騙性”的,而初中成績不好,一定是因為孩子在小學時,忽略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
1
小學欠下的閱讀賬,早晚會暴露
大部分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學習背書、補腦、多補習是最有效的。實際上,到了孩子上初中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最需要補的,是閱讀。
語文老師說:語文課不是教認生字,而是教孩子閱讀,孩子越是愛閱讀,語文就學的越好。
數學老師說:閱讀很重要,關系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你不會閱讀,連題都不懂,又怎么能做對呢?
不止是語文數學英語,就是歷史地理政治隨便一翻都有相當的比例需要學生有閱讀能力。如今的試卷,都有提供一些閱讀材料,讓考生分析判斷理解,要有好成績,孩子首先就要具備閱讀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孩子的學習是一場長跑,閱讀的作用,就是增加孩子在這場長跑中的耐力。
知識面和閱讀能力,才是決定孩子成績的關鍵。
2
學習成績和閱讀量成正比
孩子班有一個同學叫軒軒,同學喜歡稱呼他“大師”。因為他特別有學問,還不是那種死讀書的孩子。
軒軒平時書包里總裝著幾本書,在學??焖侔炎鳂I寫完就開始津津有味地看起來。說來也很神奇,他的作業正確率很高,尤其語文字詞基本不錯。其實想想,孩子看書時能與生字一次次地見面,讀多了自然就掌握扎實了。
說起培養閱讀習慣,其實家庭的氛圍特別重要。如果爸爸媽媽都是捧著手機的低頭族,孩子也許就會成為電腦游戲迷。在這里,學習哥特別希望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讀書時間。這個時間里,大家都看書,可以親子共讀,可以就書的內容自由討論,總之,就是讓讀書成為家里的“保留節目”。日積月累下來,孩子的收獲會很大。
孩子一旦開始玩游戲上癮,家長必須引起重視,可以用“置換法”來引導孩子一點點戒除。即想玩10分鐘游戲,可以,至少要運動15分鐘,看書15分鐘以后才能玩。
我們要注意強化孩子在運動和讀書中獲得的快樂,但要“不著痕跡”,比如:“你和小伙伴在樓下玩的不錯呀,我在家里都聽見了。今天讀的這本書給我講講吧,我沒時間看?!?/p>
閱讀和運動的快樂將逐漸替代游戲,讓孩子有健康的身體和豐富的學識。
3
把選書權交給孩子
讓孩子自己選書,不少家長朋友難以接受,他們說:“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讓他們自己去選呢?讀到壞書怎么辦?”其實,“讀什么書”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是孩子自己。
父母為孩子選擇的圖書不論多么優秀,如果孩子不喜歡,讀不進去,還是沒用的。更何況,所謂父母為孩子挑選圖書如今已經淪為根據銷量排名和網站評論買書的“跟風”,未必就真的適合孩子。
培養專注的閱讀習慣最重要
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重要的不是讀什么,而是培養一種以書為伴的良好習慣,而這種習慣只能通過從頭到尾讀完一本再讀一本的循環不斷的過程才能培養出來。
閱讀是需要耐心的,如果書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專注程度,很快就會把書扔在一邊不再讀了。所以,我們的目標其實是通過閱讀培養專注和耐心,這兩種品質的價值遠遠超過某本書所傳遞的知識。
“量”比“質”重要
對于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有時候“量”比“質”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閱讀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提高。所謂閱讀能力,本質就是記憶與理解。如同健身時必須通過反復提舉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長,只有大量閱讀才能刺激大腦掌握閱讀技能,更有效率地處理信息的輸入輸出。
因此,在小學階段大量閱讀是極其重要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會因此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所以,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大量閱讀,而不必過于計較讀什么。
讀書,還是要任性一點兒的。
小學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從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數的高低。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
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小學階段的成績,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