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名言
【格言】儲蓄是所有理財計劃的基礎,也是一個人自立的基礎。它來源于計劃和節儉,是一個人自立能力、理財能力的基本體現。連儲蓄都做不到的人,說明他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可能指望他在財富管理方面獲得成功。
【悖論】陳舊的理財觀念,把所有的資金放在銀行存定期,安全性是有了,可是銀行存款利率太低,趕不上物價上漲,還要交利息稅,這讓不少人實在快樂不起來。其實,儲蓄攢錢是理財的基礎,但是,一個人一旦有了一定資金基礎,就不必把錢都存在銀行。從資金量的變化到資產組合的變化是一個從漸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一點應該不難理解。
【格言】止損、止損再止損。高手玩的就是止損的境界。
【悖論】生命的第一條規則是生存。第二條規則是,只要能夠讓第一條成立,不要管其它所有規則。這話是巴菲特的名言,強調的是保存實力的絕對重要性。其實,主動止損就是為了保存實力。
【格言】真正的秘訣是,你交易的時段越短,賺的錢越少。獲利需要靠時間累積。農夫的智慧在于知道尊重大自然的規律。成功的農夫絕對不會在播種之后,每隔幾分鐘就把它們挖起來看看長得怎么樣,他們會讓谷物發芽,讓它成長,到成熟之后才收獲。你要學會抱緊獲利的倉位,才賺得到大錢。而且,你持有的越久,獲利的潛力就越大!要善于等待快速上升期的到來!
【悖論】交易獲利主要有兩種方式:持有小倉位抓到大波段漲幅,或者持有大倉位賺取小差價。(比爾•米汗)其實,交易賺錢要是只有簡單守倉才能賺大錢,經紀公司早就全部死光光了。還要操盤手干什么?市場就是這樣一個:無事生非,不斷制造炒作的機會。所以,我們看到有一些人炒短線也能賺大錢,另外一些人做長線也賺到了大錢,二者并不矛盾。同樣的道理,如果做反了,無論是長線還是短線,都要賠錢甚至賠大錢。
【格言】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必須替人打工才能生存。
【悖論】為別人打工,你不會變富,因為絕大多數老板一心一意地縮減開支,他的目標是讓自己更富有,而不是使他的職員變成有錢人。所以,要有自己的事業,不要一生為別人工作,以免在停止工作時變得一無所有。(羅伯特•T•清崎)因此,不要一直都想著發大財,不如你想想如何改進你的事業,您應該常常問自己的是:“我如何改良我的事業?”如何使事業進行順利,財富就會跟著而來。不管個人現實財富的多寡,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企業的董事長。任何人的人生企業發展狀況和前景,除了客觀的限制條件,往往取決于個人的理財理念與思路,取決于此人的眼界和膽略。
【格言】理財導師的家財應當至少是你的10倍。理財導師的一句話不可能讓你變得富有,但每個句子都可以讓你有獲得成功與減小失敗風險的可能性。
【悖論】可是,現在大家都傾向于認為說者不會,會者不說,這多少有一些滑稽,這意味著每一個人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個人經驗慢慢積累了。實際上,這種觀念絕對是錯的。新手投資理財的捷徑就是多學習、多接觸理財書籍和導師。久而久之,你會從中悟出自己應該做什么、怎么做的道理。
【格言】理財的本質在于請一流的資本、一流的理財專家和一流的CEO為你打工。
【悖論】投資于人,談何容易?根據風險收益對應原則,這種投資是風險最大的、也是潛在收益最大的。所以,理財高手的最高境界不是投資在物體上,而是投資在人身上。與此相對應,一般投資者更加重視市場的短期變化。
【格言】投資成功其實很簡單,找到幾條基本的原則,照這些原則去做就行了。簡單重復,就是一切。
【悖論】做一個仰臥起坐很簡單,在你今后的生命中每天做一個仰臥起坐也很簡單,但卻不容易。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有時候還很懶惰,有時候還要自我懷疑,所以,堅持簡單原則做交易的人是少之又少,因此,真正賺錢的交易者就很少。道理就是這么簡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