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是蜀漢后期的著名將領,諸葛亮死后,姜維接過北伐大業,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北伐,其實諸葛亮在生前自知蜀漢復興大業無望,之所以多次北伐,實際上也是迫不得已,希望能夠以攻為守,扭轉被動局勢,劉備及五虎大將去世之后,蜀漢王朝的處境非常危急。
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說的那樣: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已經深刻的意識到如果再這樣下去,蜀國不被滅亡,也會不攻自破,只有時時刻刻居安思危,方可保留一線生機,所以諸葛亮多次動用全國之力,目的就是不給魏國留任何喘息之機,因為諸葛亮知道一旦北伐停止,魏國必然會征伐自己,而自己也年事已高,如果不趕緊實現復興大業,那么自己死后更沒可能了。
后來諸葛亮病體沉疴,作法求壽又被魏延破壞,于是只好一邊處理繁忙的公務,一邊尋找繼承人,而這個繼承人正是當年自己收服的姜維,姜維此人有勇有謀,諸葛亮在收服姜維的過程中連續吃了幾次虧,對年輕的姜維是又恨又愛,于是設計收服姜維,將自己畢生所學都傳給了姜維,而姜維對蜀漢帝國也十分忠誠,對諸葛亮更是感激,于是更加盡心竭力,諸葛亮死后姜維扛起北伐大旗,希望能完成諸葛亮的遺愿,但是或許是蜀漢真的氣數已盡,姜維在北伐中碰到的最大的敵手就是鄧艾。
鄧艾此人有勇有謀,其謀略不亞于司馬懿,因此姜維在戰鄧艾的過程中,吃盡了苦頭,多次北伐寸功未建,因此朝中大臣對此頗有非議,姜維也是頂著巨大壓力進行北伐的,只為了報答諸葛亮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在盡忠方面,姜維做的是非常合格的,但無奈的是蜀漢帝國已經日薄西山,前期能征善戰的大將已經不在了,而后期年輕的將領也無法承擔起蜀漢復興的大業,此時蜀漢王朝上下君臣一致認為北伐已經沒戲了,最好的辦法就是維持三國分立的局面,如果沒有鄧艾鐘會,或許姜維伐魏還有希望,但是正像當年諸葛亮遇到司馬懿一樣,姜維的克星就是鄧艾,廖化死前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姜維“用兵不厭”,窮兵黷武,但是智謀又不比鄧艾高明,終致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