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從一個人最寶貴的生命到一件最微不足道的物品,一切都可被輕易奪走。在這里,我們只被保留了人性中最后一點自由,那就是在任何已經給定的環境下,決定自己的生活態度,決定自己的生存方式
每一個個體正是通過自身的獨特性和唯一性來對彼此進行區分。正是這兩個特性,將每個人生存的意義同創造性的工作和人性之愛聯系起來。當一個人意識到他是無可取代之時,他就會意識到自己身處于世所背負著的責任,他就會將這份責任發揚光大。當一個人意識到了他需要承受來自他人溫情,當一個人意識到了他需要完成未竟的事業,他就永遠不會放棄自己的生命。因為他已經知道了自己生存的意義,所以他能坦然面對前方的任何挑戰。”
那些不追求生命的意義,而只追求幸福的生活,通常意味著相對淺薄、利己甚至自私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一個人的各種欲望和需求總是能被輕易滿足,人們總是逃避困難和負擔。”
在幸福的生活中,“得到”更多;而在充滿意義的生活中,“給予”更多。
我們對幸福的過度追求,卻使幸福從我們的指縫中溜走。那些只追求幸福的人只有從其他人那里得到了好處,才會變得幸福。但是那些追求生命意義的人,會在給予他人時享受到愉悅
當那些一味追求幸福的人正在忙不迭地滿足自己無窮無盡的欲望之時,那些追求生命意義的人早已超越了自我。那些追求更高生命意義的人,更愿意伸出雙手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研究者寫道:“總之,純粹地追求幸福,只意味著對需要幫助的人視而不見。”
追求有意義的生活,就是“用你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去效忠和服務一個超越自身的東西
在一定程度上,作為人類,我們要關心他人,并對他人有所貢獻。這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意義,卻不一定會使我們感到幸福。”
思想會超越當前,連接過去和未來,它與一段充滿意義卻并不幸福的生活相聯系。而幸福卻在關于過去與未來的思考中難覓蹤跡。”換句話說,注重當下的人會活的更幸福。與之對應的是,盡管那些更多地考慮過去和未來的人會感受更多的痛苦,作出更多的奮斗,享有更低的幸福感,可他們卻活得更有意義。
如果生命有著它的意義,那么所經歷的痛苦也一定是有意義的。”
人類生存在世,總是會向某個方向前進,這個方向也許指向了某個人,也許指向了某件物,但一個人的行動更多地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也許是為了追尋某種意義,也許是為了遇見某個人。一個人愈忘我——為了所愛之人、所愛之物燃燒自己——那個人才愈加是一個真正的人。”
人生而為人,其獨特的一生就是為了追尋生命的意義。把私利放在一邊,為了超越自我的某人某物而服務。多“給予”,少“索取”。我們不僅僅是在表現最基本的人性,我們也應該承認:追求幸福,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