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夜色沉沉,萬籟俱寂。身旁這個熟睡的小人兒,發出均勻的呼吸聲,臉頰上兀自還留著兩行淚痕。早說好了的,今年過完生日就自己獨立睡覺,現在生日過去幾個月了,每晚仍舊還在進行拉鋸戰:“媽媽,你再陪我睡一晚嘛!”,“不行,你要遵守諾言!”,“可我就是害怕!”,“有什么可怕的,媽媽就在家里”,“那你陪我睡著了再走行嗎?”,最后,她哭了,我妥協了。無法入睡,躺在床上翻著手機,想找點兒什么看看,《下鄉養兒》就這樣無意地跳入了眼簾,一夜無眠。
天天一家人剛搬到鄉下的時候,天天要出門,馮麗麗總是不放心地跟在后面,看著女兒玩。女兒也習慣這種依賴,出門時總要叫上媽媽陪伴。甚至房東邀請她吃一頓飯,她都想喊上媽媽。
我的女兒從出生那刻起到現在,除了上學,就沒離開過我的視線。我時時告誡她,這個有危險,那個不能做??傊@個世界到處都有危險,但是媽媽會為你掃除一切障礙。
馮麗麗終于明白,天天之所以會軟弱無力,和她有直接的關系。正是因為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讓女兒越來越脆弱。
天天的家在北京東大橋附近。天天家里,有電腦電視,有各種玩具和書,是一個“很有品味的現代家庭”。不過喬老師看到的卻是“灰蒙蒙的”,找不到“任何活生生的東西”。
我曾經以為給了孩子豐富的生活體驗。用比市場更貴的價錢帶她去草莓園采摘草莓,去游樂場購買成摞的游戲幣讓她體驗釣魚,去公園里觀賞造型各異的花卉,去電影院觀看最熱門的兒童電影。。。一切看起來那么美好,然而,這真的是真正的生活嗎?
馮麗麗后來這樣描述她的鄉下時光:“窗戶的燈光照著院子,雞鴨狗兔羊都安安靜靜。村里有說話的聲音,狗叫聲,電視響聲,蟋蟀叫聲,還有燒火的煙味,做飯的香味,泥土的濕味?!?/p>
短短幾個月內,8歲的天天,學會了諸般本領。她學會了養各種小動物,學會了辨別植物,學會了交朋友,她也學會了種蔬菜、壘墻,還學會了包包子、包餃子,甚至做魚和紅燒肉。
曾幾何時,“媽媽,我來幫你掃地吧!”,“不用了!你去看會兒書吧”。“媽媽,我來幫你洗衣服吧!”,“你洗不干凈,我還得重洗?!??!澳俏宜⑼肟偪梢粤税桑俊?,“算了,你洗完那一攤子,還不得我來收拾”。。。漸漸地,這聲音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不會!”。
就在幾個小時前,我還在理直氣壯地責備她:“你怎么這么膽小?!你什么時候能夠獨立一點?!”,而此刻,我卻潸然淚下!喬老師說:“ 9歲前,孩子的自我意識尚未形成,他們屬于環境,改變成長環境可以很快使他們恢復生機?!?。
孩子,但愿一切都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