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是明代洪應(yīng)明收集編著的一部關(guān)于修身養(yǎng)性的、為人處世的語錄集。它吸收了儒、佛、道三家修為智慧的結(jié)晶,把儒家關(guān)注人世的熱情、道家超然世外的灑脫和佛家明心見性的徹悟結(jié)合于一體,既讓人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又有超然于名利的情懷,其出世入世的法則和為人處世的道理,給世人以啟迪,催人奮進,在現(xiàn)代人日愈功利的世風(fēng)下,讀一讀這部曠古奇書,可以洗滌我們的心靈,找到精神的棲居之所。
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才華?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譯文:有道德修養(yǎng)的正人君子,他的思想行為應(yīng)該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磊落,沒有什么需要隱藏的陰暗行為,而他的才情和能力應(yīng)該像珍貴的珠寶一樣,不淺浮外露,從不輕易向人炫耀。
楊修是一代梟雄曹操的主薄(主管文書的官),才華出眾,卻因為過于張揚自己的才華而被曹操所殺。楊修主持建造丞相府大門時,曹操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楊修立即揣摩出曹操的心思,嫌門太闊,立馬下令拆了重建。一天,楊修與曹操觀賞曹娥碑,碑上寫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楊修迫不及待地說是“絕妙好詞”的意思,“黃絹”是有色的絲織品,即“絕”字,“幼婦”是少女,是個“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子女,是一個“好”字,而“齏臼”是用來盛辣調(diào)味品的器皿,就是個“辭(辭)”字。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漸漸地,曹操心里不舒服了,覺得楊修比自己有才華,便起了殺心。
后來,在一次戰(zhàn)役中,曹軍陷入兩難困境,曹操不經(jīng)意間以“雞肋”二字作為軍中口令,楊修一聽,自作聰明,便下令班師,這下徹底惹怒了曹操,喝令刀斧手推出斬首。聰明絕頂?shù)臈钚蘧瓦@樣命殞刀下,成為軍帳中的一縷幽魂。
君子行事,坦當(dāng)磊落,無需遮掩矯飾,虛張聲勢,才華潛藏不等于懦弱膽小,不等于藏而不用,而是在能施展的地方施展,有才華的聰明人,從不過分地炫耀,因為過分地炫耀很可能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甚至?xí)齺須⑸碇湣,F(xiàn)實生活中,真正的高人往往低調(diào)內(nèi)斂,他們像平常人一樣生活,卻總在無聲處蓄積自己的才能,真正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也是這些看似默默無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