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喜新
最近明顯感覺到一股“全民抖音/快手”的趨勢,像極了2014、2015年小老板們做服務號開發的狀態。雖然沒有出現類似微盟、有贊、凡科之類的模板服務商,但是做抖音培訓、抖音導師的人出了很多很多。
顯然抖音和快手的帶貨能力讓小老板們看到了希望或者焦慮,紛紛入局是一件好事,但是還是建議各位擺正一下心態。
【先劃重點】
1、別人火了,你照抄或者簡單調整思路再來一遍,不一定能火;
2、即便火了,別人能帶貨賺錢,你不一定也能帶貨賺錢;
3、短視頻導師們知道怎么做火一個短視頻或者賬號,但不能告訴你怎么幫你賺到錢,因為他們很少知道你的店是怎么賺錢的;
4、短視頻不單單是做內容和做服務的思維,它甚至和做公眾號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有公眾號經驗的人不一定能做好短視頻。
5、在做抖音之前,強烈建議你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算法分發”。
【簡單解釋一下】
1、先從“算法分發”開始,這是短視頻尤其是抖音跟公眾號的重要區別
以前做公眾號,粉絲量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東西,因為有了粉絲,你公眾號上發出去的文章才有被閱讀和被分享的機會。如果沒有粉絲,那你只能靠作者在朋友和微信群里分享,你能觸達到的人是極其有限的。
但是到了抖音里面,你不再需要擔心粉絲的事情,系統會根據你發布短視頻內容的特點,自動把視頻“分享”給它認為會喜歡這個視頻的人。即便你的賬號一個粉絲也沒有,視頻依然可以通過系統分享被上千人萬人看到。
所以,你做視頻第一個要關注的事情就是,怎么讓系統辨識出你的內容是什么;第二個要關注的事情如果系統識別正確了,它會分享給什么樣的人,這樣的人有多少,他們在什么情況下會買你的東西或者關注你。
注:經過來自頭條的朋友提醒,抖音的推薦算法并不需要識別視頻的內容,更多是使用“協同過濾”的方式推薦的,也就是根據和你共同喜好的人來給你推薦。顯然,這就需要你在初期盡最大可能讓看到的人喜歡上你的內容,才能獲得更多的推薦。
2、短視頻只是一個新出現的傳播介質么?
很多人會這么類比:最早在廣告牌/報紙上做廣告,后來在電視上,前幾年在微信上,現在要在抖音上了。
這個類比的邏輯是,平面廣告—電視廣告—新媒體廣告—短視頻廣告,換句話說就是 紙媒—電視媒體—新媒體—短視頻。
實際上,短視頻這個東西和微信/微博其實是差不多同時出現的,比如秒拍、美拍他們都是短視頻,但是他們并沒有火起來成為一個跟微信微博相抗衡的新平臺,快手2012年就轉型做短視頻社區了。
他們成為一個與雙微抗衡的新平臺,也只是去年才開始被提出來的。但能夠抗衡的原因卻不是他們,而是抖音。
所以如果我們要在短視頻賽道做事情,應該去研究抖音,而不是短視頻。短視頻火爆的原因也并不只是一個新傳播介質,而是因為有了抖音這個帶來新玩法的產品。
另一個可以印證這個推論的例子就是,微視也是短視頻,也是和抖音一樣的“算法推薦”,它甚至有比抖音更好的用戶基礎,他為什么沒火?
3、那么抖音的核心玩法是什么?
我們先來復盤一下當時抖音制造“現象級”爆款視頻的玩法。
最早,抖音雇傭了上千名(據說是3000個傳媒大學學生)專業的舞蹈音樂達人拍攝視頻,發布的內容均是官方指定的話題,內容話題相似但各有特色。用戶在抖音側“刷”到的內容在一段時間內都是同一話題的不同版本,被有代入感的音樂洗腦后模仿,形成刷屏。
如果你是早期的抖音用戶,你應該可以明顯感覺到,抖音上的內容是“波浪式”的,也就是一波話題起來到達高峰后,會立馬有一個新的話題再起來,如此一輪接一輪。比如從“手指舞”到“小哥哥我撿到一個東西你要么”到“摔碗酒”到…
這種中心化的推動一些話題成為平臺熱門的運營手段很少見,即便到了現在抖音官方也會通過給MCN機構發放任務包的方式推動某些話題成為熱門。
這種“強運營干預+算法分發”的手段,很容易制造現象級的話題。這是抖音最核心的機制,其他爆款都是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話題。
在這種機制下,你去0基礎運營抖音的時候,如果沒有自造爆款的能力,“借勢”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強運營”是抖音的第一個特性,“算法推薦”是它的第二個。
現在解釋一下算法是如何運轉的:算法沒有人這么復雜,他不可能像我們一樣根據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選擇。它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數據。
一個視頻符合什么樣的特點推薦給什么樣的人以及達到多少播放、點贊、評論、轉發,推薦給多少人,都是早就寫好的算法。
按照最早些時候我的研究,大部分視頻第一次發布系統會把它推送給500人左右,這個視頻的完播率、播放次數、點贊數、評論數達到某一個標準以后,會繼續推薦給更多的人;沒達到,算法就會認為用戶不喜歡你的視頻,然后放棄推薦。
這就是你們在各種知識付費課程上學到的“讓視頻快速吸引用戶眼球”的原因。
了解了抖音的核心玩法特色,你就可以使用在各種課堂、學院里學到的知識,結合自己的品牌去做“爆款”了。
4、怎么才能做一款火爆并且給自己帶貨的抖音號?
先來拆一下這個標題:一個是“火爆”,一個是“帶貨”。
這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因為火爆不等于帶貨,帶貨可能也不需要火爆。
▌先來聊聊“火爆”
火爆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視頻被大量點贊、評論或者漲粉,甚至被其他用戶效仿。我們深究一下這個表面現象:觀眾為什么會點贊評論?
或者反過來想:你在點贊一個視頻的時候腦子里在想什么?
大概總結一下,當用戶點贊的時候會有這么幾種心理活動:
當然還有更多的原因,但這五種心路歷程已經幾乎夠我們用了。
讓你的內容在觀眾看完以后,能夠產生以上心理,你就可以制造爆款。
要記住:
?要想做成IP(也就是有自己特色的賬號),最好只使用其中一個方法。
?不要自嗨,記住信息差,要讓你的觀眾有這樣的心理活動,而不是你自己產生這樣的心理活動。這個就需要在選擇賬號方向的時候做好定位,保證與你的觀眾有足夠的信息差。
具體如何使用這幾條心理去制作視頻,不在這條分享的范圍之內,就不展開講了。或者你也可以根據自己在其他課程上學到的方法,結合這幾條心理搞一搞。
▌然后說“帶貨”
做抖音的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做品牌宣傳的,KPI是讓人看到并對自己的品牌產生好感;另一種是賣貨的,讓看到的人產生購買的沖動。
開店賣商品也好,導流給公眾號漲粉也罷,都可以算得上是“帶貨”,目的都是一樣的:讓看了你視頻的人對你產生信任或者感興趣,以至于“任由你擺布”。所以誰也別看不起誰。
色情導流之類應用最底層本能的原理我們就不講了,講兩個帶貨心理:
所以你會發現,火爆和帶貨的心理邏輯是不一樣的,所以千萬不要寄希望于一個爆款視頻給你帶多少貨。
▼ 下面展開講講上面那兩個帶貨心理(以下內容摘自華映資本對「種草心理學」的研究文章)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曾在其《模仿律》一書中提出三個模仿定律:
被津津樂道的“種草”,同樣可以與上述三條模仿律無縫對接:
帶貨也好、導流也罷根源都是給你的粉絲/觀眾“種草”。
5、短視頻的核心還是內容
互聯網發展這么多年,“流量”二字到現在還一直是根本。獲取流量的手段稍微有了一點變化,最早博客建站時代靠的是內容,到微博時代靠的還是內容,到了微信時代近兩年才稍微有了一點點改變,變成靠內容和服務了(服務號&小程序)
短視頻雖然是個新玩意兒,但仍然只能靠內容獲取流量。
靠內容獲取流量的玩法萬變不離其宗:定位—輸出—美化—迭代。
① 定位有一個人格化RCSC模型,可以搜一下
定位完了就是“抄”,找到和你定位一樣的大號,對著別人的內容學,有很多類似的數據網站了,比如toobigdata做的就很好。當然也可以做差異化,但要保證自己能有足夠的內容輸出。
② 做好定位學好競品剩下的就是要輸出自己的內容了
【劃重點】視頻的內容和圖文內容是不一樣的,視頻的“時間軸”更明確,必須按照順序完成,不像圖文一樣,讀者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視頻內容輸出最好的團隊叫CCTV,他們播的節目14億中國人都能看懂,沒人嫌快也沒人嫌啰嗦!
輸出內容心里時刻記著“時間軸”這件事,先讓受眾看懂才能做到受眾喜歡。
③ 美化很重要
做公眾號你知道需要分段、加粗、標紅,甚至加上各種背景、邊框,做短視頻的時候,怎么就不記著點剪輯、美化的事兒了呢?
視頻畫面和BGM節奏的配合、場景的切換、人物的美顏、濾鏡,這些每一件都要注意。
因為你不是在“抖音,記錄美好生活”,而是在賺錢啊…
④ 迭代就是個復利的過程
在定位的時候說過了,要能持續產出內容。除此以外,迭代要有復盤在里面:系統有沒有給你的內容做推薦?推薦的受眾準不準?受眾有沒有反饋?反饋了什么?這些問題都要落實到紙面上,每一個視頻都記錄下來,整個Excel洋洋灑灑地往上寫。
End,以上為本次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