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電商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陸續收到來自資本界的橄欖枝,僅18年前四個月,就有超過31億美元的社交電商融資。市場的熱情,推動了整個社交電商賽道的擴張,一時間,社交電商成為了香餑餑,以前因微商而退隱江湖的創始人,也紛紛進入社交電商,而傳統電商,更是快速進入主航道,揚起自己的風帆。
拼購型:以低價拼團為核心吸引力,借助微信等社交平臺,迅速聚集大量用戶,并以低門檻的促銷活動持續刺激用戶,再以大額訂單獲得商家低價供貨,拼多多是這類模式的主要代表;
內容營銷型(導購型):以社交平臺起家,通過將平臺用戶分享的產品、服務心得梳理為內容生態,刺激購買欲望,進而將長期積累的社區流量轉化為電商流量,變現能力有待挖掘,模式代表為小紅書;
社群型:采取社區化運營的思路,按照興趣標簽劃分用戶群體,同一社群圈子極易產生情感價值認同,進而展開商品、服務的推薦和交流,較為成熟的模型是二手交易平臺閑魚;
人群分銷型:采取S2B2C的模式,為擁有銷貨能力的個人提供統一的貨物、倉配、營銷等服務,將其打造為分銷節點完成銷售團隊的幾何裂變,其始作俑者為云集;
綜合平臺:融拼購、內容電商、興趣社群為一體,兼具供應鏈優勢和社交屬性,以一站式的社交電商體驗滿足用戶多元的社交購物需求,如京東微信手Q購物。
五種主流模式里面,雖然沒有一種是比較成熟、變成核心選擇,但是社交電商的百家爭鳴,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其中以社交營銷為口碑的京東,更是形成了集“拼購、購物圈、社交魔方”獨特的三位一體的社交電商模式,已經走在了社交電商的前列。
雖然社交電商優勢明顯,但社交電商的成熟發展要解決三大痛點,一是假貨、次品等商品品質問題,二根據利潤分成,分銷商對于平臺的忠誠度有待提高,三是對用戶社交圈的過度騷擾和信用透支。第三點是騰訊一直想要避免發生的現象,如果把我們的朋友圈比作是咖啡館,而社交電商就是吆喝的販賣者,你會容許在咖啡館聽到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還是憤然離身,轉投他處。
雖然眼下社交電商行業還未完全成型,眾多玩家也在以不同的姿勢搶占市場份額,但無論如何,京東、拼多多、閨蜜mall、貝店、云集、有贊等諸多創業公司,正在以全新的姿態改變著整個市場的發展軌跡,影響著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作為電商領域的寵兒,社交電商已經坐擁萬億市場,未來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爭過后,留給我們的,一定是一個成熟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