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董女士:春節給孩子壓歲錢是傳統習俗,春節一過,不少孩子都成了“小富翁”,而對我們家長來說,讓孩子將壓歲錢“充公”還是“自由支配”是一個難題,不知該如何處理?
“春節生活點題服務”專欄記者:本市兒童教育專家張秀芳、銀行業內人士王玉玉提示,對孩子過年收的壓歲錢,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區別處理,給孩子講明壓歲錢的意義,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和理財意識。
一般來說,學齡前的孩子還沒有錢的概念,家長可以把孩子收到的壓歲錢存起來,用作孩子的健康基金或教育基金。
當孩子上了小學,懂得花錢買東西,家長最好不要簡單地把錢收走存起來,而是應該和孩子商量。如果孩子希望把錢存起來,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到銀行開戶,讓孩子實地體驗什么是理財,怎么到銀行存錢,知道自己存了多少錢。如果孩子想買一些自己喜歡或需要的東西,家長可以給孩子留出部分壓歲錢,讓他們自己保管和支配,這樣他們能感覺自己被尊重,也能對如何花錢有初步的規劃。
如果孩子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會需要更多的課外書,也會對一些電子產品感興趣,會明明白白地跟父母提出想自己支配壓歲錢。這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必需的。比如孩子想買一些東西,家長可以讓他列一個表,引導孩子思考,并把自己未來活動需要的資金考慮進去,這樣孩子既能學會約束自己,把自己的成長、夢想、計劃等與金錢聯系起來,明白錢的重要性,也能鍛煉自己的自控能力和規劃能力。
針對上了初高中的孩子,家長應該培養他們主動儲蓄的意識,引導他們把壓歲錢分成不同的使用部分,自己決定如何分配。家長可以監督或給予建議,但不要過多干涉。
如果孩子收到的壓歲錢數額較大,家長還可以拿來申購理財產品,并和孩子定期查看賬戶。針對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家長還可以根據實際受益情況和他討論投資策略是否需要調整、如何調整等問題。如果孩子對這些感興趣,可以多給他講一些金融知識,讓孩子建立起投資理財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