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雖常見于中老年群體,卻非他們的“專利”。如果忽視運動,常常挑食或節食,飲食結構不均衡,導致飲食中鈣的攝入少,體瘦,又不拒絕不良嗜好,這樣達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質量,骨質疏松癥就有機會侵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
因此,骨質疏松癥的預防要及早開始,使年輕時期獲得理想的骨峰值。
人體骨骼中的礦物含量在30多歲達到最高,醫學上稱之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當于人體中的“骨礦銀行”儲備越多,到老年發生骨質疏松癥的時間越推遲,程度也越輕。
實驗顯示一碗牛奶中的鈣含量遠高于一碗骨頭湯。對老人而言,骨頭湯里溶解了大量骨內的脂肪,經常食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因此,要注意飲食多樣化,少食油膩,堅持喝牛奶,不宜過多食入蛋白質和咖啡因。
簡單來講骨質疏松癥是骨代謝的異常(人體內破骨細胞影響大于成骨細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過骨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綜合治療,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
骨質疏松癥不只是腰酸腿痛,一旦發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髖部骨折后第一年內因各種并發癥死亡率高達20%-25%,而存活者中半數以上會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很可能導致長期臥床。
不少人認為骨質疏松癥無法逆轉,到老年期治療已沒有效果,為此放棄治療,這是非常可惜的。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所以,一旦老人確診為骨質疏松癥,應積極接受正規治療,減輕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和照護負擔,提高生活質量。
多數骨質疏松癥病人在初期無明顯異常感覺。發現骨質疏松癥不能靠自我感覺,高危人群無論有無癥狀,應當定期去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變化。
以下因素者屬于骨質疏松癥的高危人群:
老齡;女性絕經;母系家族史(尤其髖部骨折家族史);
低體重;性激素低下;吸煙;過度飲酒或咖啡;體力活動少;
鈣、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
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應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運動刺激,缺乏運動就會造成骨量丟失。體育鍛煉對于防止骨質疏松具有積極作用。
另外,如果不注意鍛煉身體,出現骨質疏松后肌力減退,對骨骼的刺激進一步減少,不僅會加快骨質疏松的發展,還會影響關節靈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容易發生骨折,往往提示可能合并發生骨質疏松的癥狀。手術只是針對局部病變的治療方式,而全身骨骼發生骨折的風險并未改變。因此,不但要積極治療骨折,還需客觀評價骨骼健康程度,以及時診斷和治療骨質疏松癥,防止骨折再次發生。
如已經出現相關問題,
請盡快咨詢專業醫生或治療師!
* 文章內容來自國家衛計委官網“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骨質疏松.2011)防治骨質疏松疾病宣傳知識要點”公開科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