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六十》《央視紀錄片:百年中國解說詞》
著作權:央視 誦讀:雄鷹
北京事變
1924年10月22日北京城顯得異常平靜,山海關外吳佩孚和張作霖的部隊正在激戰,沒有人想到一場事變在北京城中悄悄的發生了。
這場事變的總導演就是這位膽識過人的將軍馮玉祥。他一直痛恨曹錕的竊位和吳佩孚的專橫,而且早在1917年討伐張勛復辟復辟時就主張驅逐溥儀出宮,鏟除這個附在民國身上的封建毒瘤。
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后,馮玉祥擔任左翼作戰軍第三軍司令,率部進駐沽北口,戰爭初期直軍失利,吳佩孚懈戰張作霖,稱后方空虛,馮玉祥揮師入京發動政變,囚禁了賄選總統曹錕,北京城的變化很快傳到宮里,開始人們以為這又不過是一場兵變,這在民國時期習以為常,政變成功后馮玉祥與攝政內閣總理黃郛秘密協商,決定修改清室優待條件,驅逐溥儀離宮。
11月5日紫禁城的急促被腳步聲打破,馮玉祥的部下北京警備司令鹿鐘麟率部進宮,奉馮玉祥之命驅趕溥儀。
鹿鐘麟安排周密,有禮有節,整個過程費時僅兩個多小時,下午四時十分,溥儀及其后妃親屬離開故宮,民國后存在了十三年的小朝廷宣告結束。
北京事變后引起了全國震動《北京導報》發表文章稱,此次行動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杰出的一場政變。
出宮后的溥儀回到了醇親王老家,三歲離家入宮至今已經十六年了,在這里溥儀第一次見到了鹿鐘麟。二人在后來的回憶錄中都提到了一句精彩的對話。
鹿鐘麟問溥儀“今后你稱皇帝呢還是愿望做個平民?'溥儀回到“我愿意廢去皇位,做一個中國民國的普通平民”。
1925年2月溥儀移居天津張園,從這一年到1931年將近七年漫長而沉寂的生活溥儀都是在這里度過的。
圍繞在他周圍的是一些尚心存復辟幻想的遺老遺少們,一直在圖謀侵略中國的日本也盯上了這位落魄皇帝。
皇帝走了,留在民國身上的一條辮子終于被徹底解除了,紫禁城變成了一座空城。
在這個寶座上曾經坐過明清兩代二十四個皇帝,這些象征威嚴的銅獅子見證了紫禁城的改朝換代和興衰榮辱,如今經歷過無數政治風雨的皇城終于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二年的十月十日民國國慶日,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開幕典禮盛極一時,北京政府教育總長易培基當選為故宮博物院第一任院長。
從此任何一個普通公民花上五角錢就可以走進這座城中之城了,封建王朝的神圣禁地終于屬于每一位國民了。
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占地72萬平方米,至今已近六百年的歷史,這里曾居住過明清兩代24個皇帝,1925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博物院。
★〈詩歌與作者及圖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平臺處理〉
誦讀: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