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小班家長朋友:
您好!
2017年9月1是我們小班的寶寶開學的日子,首先要恭喜各位家長朋友,您的寶寶終于長大了!即將走向他人生的第一個集體環境——幼兒園,翻開他獨立生活的新篇章。
寶寶們從各自家庭中走出來,離開了爸爸媽媽,獨自嘗試集體生活,每個孩子都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作為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并且掌握相應的措施,才能真正讓孩子獲得適應新生活的幫助。
請家長在以下幾方面都能做好相應的準備,那么,你們的寶寶一定能夠用更快的時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一、輕松、自然、平和、樂觀地看待孩子入園
父母要放松地對待孩子入園的這件事,要有堅信孩子能適應新環境的決心。家長心態越輕松,孩子焦慮的時間就越短,因為孩子能從家長的言行中感覺到成人的內心狀態并受之影響。
全家人不要過于頻繁在孩子面前講述幼兒園,或拿入園的這件事作為孩子近期各項行為的目標,以免給孩子造成緊張的氛圍,倍感入園壓力。也不要因為對孩子即將入園的不舍而更加悉心地呵護,使他們更加依戀,給入園帶來更大的難度。
二、教會幼兒必要的自理能力:
學會簡單的生活技能,讓孩子學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使孩子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如:餓了、渴了、熱了、上廁所等,并大膽地告訴老師。家長還要讓孩子學會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飯,認識自己的衣服、鞋子等,這樣不僅讓孩子產生了自信,而且為適應幼兒園生活奠定了基礎。
教寶寶學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越俎代庖。家長應多為孩子創設有趣的環境,放手讓寶寶去做。特別要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理方法,如自己握勺子吃飯、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脫鞋襪及簡單的衣服等等。每次做完后及時表揚他的進步,讓寶寶相信自己能越做越好,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
三、“晚來早走”是剛入園時較好的模式
為了給孩子建立“家人走了一定會來”的信息,避免寶寶長時間等待的煎熬,家長不要一開始就把孩子放在幼兒園一整天。對于剛到陌生環境的寶寶來說,實在是很漫長難捱! “晚來早走”是剛入園時較好的模式,具體接送時間視孩子適應的情況、幼兒園及班級的統籌安排而定。
四、父母一定要學會每天果斷地與孩子告別
爸爸媽媽不要趁孩子不備,偷偷地不告而別。也不要欺騙孩子,編一個謊言如“媽媽去買菜,馬上就來”,那樣會讓孩子因失望而加重不安全、不信任感。更不要陪伴過久或反復告別,久久不愿離開。最好的做法是和孩子交待清楚,說完再見后干脆地離去。寶寶開始肯定難以接受,會哭鬧,但父母堅決的態度以及每天準時來接,會讓寶寶慢慢明白,分別其實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寶寶在這個承受過程中能漸漸學會平靜地向父母道別。
父母一定要學會每天果斷地與孩子告別,即使心里有再多不舍也不要過多在孩子面前流露。優柔寡斷的家長會不自覺地把不信任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更加不舍和悲傷,讓分離更加艱難。
五、每天堅持送寶寶上幼兒園
家長要理解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哭鬧階段家長也要堅持送寶寶來園。入園期間孩子的行為和情緒會變得有些反常,回家后可能會更加嬌氣、依戀、憂郁、煩躁等,家長要給予充分地理解,耐心地傾聽他們,給予同情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度嬌縱。
可以引導孩子去發現幼兒園與家庭不一樣的樂趣和特有的優勢,如集體游戲、歌舞學習、合作競爭、結交朋友等,這些是加速適應的好辦法。
孩子離開家上幼兒園是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挑戰,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們準備一個溫暖的懷抱,用愛和堅定不移的信心來緩解他們內心的焦慮。
六、家園共育有效配合
入園后,家長要多和老師溝通寶寶情緒的變化,及時反饋對班級或老師的看法、意見或建議。我們的老師也會通過電話、短信、微信公眾平臺、Q群、微信群等多種方式和家長們交流寶寶在園學習、生活的情況。
要引導孩子接受老師,如果對老師有不滿情緒請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可以找老師溝通解決。一定要讓孩子盡快建立對班級、老師的信任及安全感。
只有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才能讓寶寶們更快地適應幼兒園。
新入園要經歷一段適應期,適應能力強的幼兒會很快度過,有的幼兒則會慢一點。由于哭鬧,幼兒易發生上火、咳嗽等不適,在園我們會引導孩子多喝水,同時在飲食方面請您注意多給孩子一些清淡的食物吃。
孩子上幼兒園,對于孩子,對于家長,都是一個新的起點,希望在我們密切的配合下,孩子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會努力去做好幼兒的每件事,我們眼里孩子的事情都是天大的事。
最后,祝寶寶們能順利適應新的生活!
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以您舉手之勞,普及科學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