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養熱帶魚時應選易獲取、繁殖快的水草。如丁香蓼草(月見草),繁殖迅速、易成活,根扎于砂礫底質中呈獨立植株,葉背面用光照射呈現紅葡萄色彩;水蕨,只要光線充足、底質適宜,發展很快,一叢老水蕨只需一個多月時間即可發展為十幾叢新株;莼菜,莖細長而分枝,葉圓形或橢圓形,浮于水面,葉面綠色背面紫色;菊花草,能沿缸底質伸出須根,須根上再長出新株,極易成活,葉的形、色美麗;浮萍,在魚缸中也很容易繁殖,色綠、漂浮水面;此外還有鱗片水蘚、水芹、金魚藻、華水韭、心葉水車前、寬葉澤苔草等。《水草的選購》
我們在選購水草品種的之前,首先需要考慮自己的水族箱是否打算使用CO2系統作水草種植的輔助,如果暫時不打算購買CO2系統,就應該避免選購一些速生型的水草,因為生長迅速的水草會引起水質中CO2含量大量的消耗而引致pH發生細微波動,所以就應該選購一些生長緩慢而種植需求較低的水草,如:皇冠草類、鐵皇冠類、榕類等等。
在根據造景效果需求方面,應該考慮到整體的造景效果,因此,背景水草可以選擇高達水面的水草種類;中間以及兩側選擇半高的水草種類,而前景則應該是矮小的水草。這就需要成堆得購買一些有莖和蔓生的水草,為加強造景主題效果,更可以再單獨購買一株形態、色澤都與眾不同的水草。
在選購水草以備種植的數量方面,應該從開始就不能省錢,因為過于稀少的水草數量在種植期間很容易引發不必要的藻類蔓延。而且就目前水族市場上低廉的水草價格,相信沒有人花費了數百元,甚至幾千元的水族周邊設備,而心疼多花幾十元購買水草吧?但是還需要注意:經常有一些水族經銷商把一些具有美麗葉型的陸生植物混淆在水草種類中,試圖將它們轉化為水草,因此如果看到這些具有異常美麗的色澤和葉型的“水草”時,當不能確定其種類而又聯想到某些放置在窗臺上的盆景的時候,就千萬不要購買!這些植物雖然能夠在水中存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但始終是要死的。因此弄污了水質,又影響了生長的平衡,是一件不值得嘗試的事情。
《魚缸綠化革命》
A、選擇你愛的水草
皇冠草:葉柄粗壯,葉片寬長又多,株高60厘米以上,是華麗的大型水草。原產于巴西,與陸生巴西木相似,宜在大型水族箱中栽種。適宜在弱酸性、中性水中生長,喜溫、喜光,水溫要24℃以上,26-28℃最宜?! ?br> 大寶塔:葉羽狀,從主干輻射而出,上小下大似寶塔形,嫩綠色。
虎耳草原產于北美,又名水瓜子菜。葉片橢圓形,葉長30毫米,強光照射時,莖頂上的葉片呈紅至茶色的變化。喜較強光線及較低水溫。水族箱適宜水溫為16~24℃。
鐵皇冠:外觀似皇冠草。對環境適應性強,在低光下能生長。細弱酸性的水,生命力很強,適宜水溫為20-28度。以側枝進行繁殖,易種植。
小水榕:屬小型水草。葉形會隨栽培條件不同而有變化。如肥料充足和有二氧化碳的情況下,植株生長良好。對水質適應范圍極廣,適宜水溫為5-20度,以側枝繁殖。此水草不難種植,多用于偏堿性魚類的水族箱造景。
香香草:也叫蘋果草。對水質的適應范圍廣,水溫不易過高,控制在28度左右生長良好。以新芽插枝方式進行繁殖。較易種植。 網草:擁有珍惜獨特的網狀葉片。喜歡低溫,以18-23度的水溫為宜;要求微酸性的軟水,pH值為5.5-6.5。光線不宜太強,地床應施固體肥。
B、種植水草前的安巢準備 栽種水草之前,要先在水族箱底部鋪上一層砂,一般的水草都喜歡后的砂,但砂不能太厚,否則會占去太多的空間。一般來說,小型水草砂的厚度為5-7厘米,大型水草砂的厚度為10厘米。沙粒大小適宜,細砂稠密結實,水草的根不易伸入;砂粒過大,則松散間隙大,餌料殘渣和魚的糞便會沉在縫隙中,不易清除而存留下來使砂變黑影響水質。另外,各種水草喜歡的砂也各有不同,如金魚草、蜈蚣草、柳葉草等喜歡細砂,竹葉蘭、水蓮等習慣近乎泥土的細砂,水蘭類則應以中粒砂來栽培。在購買水草時可詢問出售水草的人及查找相關的資料,以獲得相關的知識。
種植水草的底砂,以黑白溪砂(水草石)為好。珊瑚砂和貝殼砂因含石灰成份,會釋放出堿性物質,對水草來說并不合適。 砂子選好后一定要用清水反復淘洗,不斷攪拌,反復換水,并在淘洗過程中揀去砂中的石塊和雜質,一直淘洗到沒有泥土、水色澄清為止。然后將砂鋪在水族箱的底部。如果種的水草較密,在鋪砂時應在底砂中埋入基肥,以滿足水草的需求。
從水族館或觀賞魚市場買回來水草后,要先用水溫基本一致的水或飼養水輕輕洗去附著的污物或藻類等,接著用剪刀剪掉多余的下葉或損傷的枯葉,以及枯萎根部等。不要覺得可惜,因為只要條件良好,水草生長的很快的。
C、每日的水草輔食 水草生長的好壞主要與下面幾點密切相關:光、水溫、熱帶魚、水質、及營養等。光:水草的種類不同,需要的光照時間和強度也不同。光照時間一般為10-12小時。水溫:適宜水草生長的水溫一般為22-28度,水溫過高如30度時,水草會停止生長,而且會發生枯葉或枯莖,水溫過低也會引起水草生長不良。在適溫范圍內,水溫越高水草生長越快。熱帶魚:初種植水草的水族箱,不可立即放養魚類,因植物未成活,水族箱中水質未穩定,需經過兩三天后,水色澄清,水草開始發揮改良水質的作用時,才能將魚放進水族箱。換水及營養補充:換水的目的在于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在水草缸中,換水的次數較少,一般每周換水一次,每次換掉1/3的水(加進的自來水必須充分暴曬)。
由于自來水缺乏營養成分,因此換水后一般應添加營養即施肥。目前所用的肥料主要有以下4種:基肥、肥料包、根肥和液態肥料。基肥:是一種長效且緩慢釋放性的肥料,外表如土壤。使用時,先抽出水,把基肥和底砂混合,再注入水。過了三天后再將魚放入。這項工作一般在鋪砂時進行比較好。肥料包:也是一種緩慢釋放性的肥料。用法簡單,只要將肥料包置于濾槽或水族箱中即可。根肥:呈顆粒狀,使用時直接植入水草底部底砂中。液態肥料:液態瓶裝,其用量根據水族箱的大小來添加,有效期較短,一般在換水后添加。
D、水草的美體和瘦身 水草雖然具有凈化水質的作用,但其自身也需進行清潔與整理。在種植水草的水族箱里,其清潔工作除了與只飼養熱帶魚的水族箱相同外,還必須增加水草修剪。水草種植一段時間以后,必須對水草進行及時的修剪,將過多的分支及枯的枝葉剪掉,以利于光照和觀賞魚的活動,同時經常修剪也有利于保持水草的造型。但修剪時需注意,不可一次剪去過多,避免水草因為突然改變太大,不能適應而死亡。對于擴展較大的植株,如果要分株種植的話,必須小心從根部分開,而且根部的大小要平均,不能傷及根部。對于枯枝爛葉一定要剪掉并清除干凈,避免敗壞水質。
《水草消毒的五個要點》
1、自來水消毒
自來水含有氯元素,對于附在水草上的病原體有殺滅作用,但不能殺滅抵抗力強的病原體.
2、食鹽消毒
每升水中加入100--120克的食鹽,制成食鹽水溶液,將水草浸泡15秒后取出.本法時間不易掌握,時間過長,水草易腐爛,時間不足,達不到目的.
3、硫酸銅消毒
每升水中投入10--15克的硫酸銅,將水草浸泡10分鐘,取出用同溫的自來水洗凈.優點是硫酸銅殺菌力強,消毒時間不需很準.但成本較高.
4、高錳酸鉀消毒
每升水中加入5--10克的高錳酸鉀,水草浸泡5分鐘,取出洗凈.本法殺菌力較強,能殺死大部分病原體.
5、甲基藍消毒
將甲基藍2克溶于5升水中,將水草浸泡于其中10分鐘,取出用同溫的自來水洗凈即可.
《水草養殖之一--基本條件》
適度的照明(照明燈具)
Co2的添加
充足的肥料 〈基肥、液肥、追肥〉
水流速度、水溫高低、水的軟硬程度、PH
值健康的底床(底砂)
《水草養殖之二--草缸基本設備》
照明設備:
燈具:最好是螢光燈為佳,而且其價格較為低廉,選擇時以高反射燈具較適合。
燈管:選擇時以適合水草光合作用之波長分布655nm與460nm為主,不應只注重亮度
二氧化碳添加設備:
過濾設備:可分為圓筒式過濾、內部過濾等,大小應與缸子大小相搭配,但不宜采上部過濾。
加溫設備:以底部加溫為最佳。
底床:底砂、基肥、底床微生物。
定時器
溫度計
《水草養殖之三--草缸基本配備》
1.決定水族箱的大小、形狀及放置位置。設置場所盡量避免陽光照射之處,如果是超大型水族箱應考慮地板可承受之壓力。
2.水草種植位置圖:水草缸布置時最好于水草買入前先構思好所要做之水草造景,再依造景所需購買水草,按照所設計之造景圖植入,在構思設計圖時,水草種類的選定,應選擇育成條件較接近者為佳,尤其是光的需求量、水的硬度最為重要;在其它搭配素材的選擇,如流木、石頭等..應注意其是否會影響水質,如含石灰質的石頭,會使水的硬度提高。而流木或多或少含有帶色物質,需泡水數日,使其吐色后,放入水草缸中較不會影響美觀。
3.底砂:底砂的選擇也要注意以不影響水質為原則;在設缸前,底砂需充分的洗凈,并投入底床專用微生物。
4.水草:
a.水草購買時,應選擇健康的水中葉,較易種植。
b.水草買入后,應先經過消毒處理。
c.水草種植前,先分類處理,如有腐壞,不健康之莖葉都需切除。
d.栽植時,切忌夾碎水草末端或折斷莖枝。
《水草養殖之四--草缸設置步驟》
1.先將洗凈的底砂,在缸底薄薄鋪上一層,再將基肥鋪置上去,再將底砂覆蓋上去,底砂鋪設宜采 取前低后高,,錯落有致,這樣的視覺效果較佳。
如使用底部加溫,應先將加溫設備架設好,再鋪設底砂。
底床之高度,依魚缸大小,其厚度亦有所不同,小型魚缸〈75cm以下〉,其前景總高約5cm左右,后景高度亦不宜超過缸子高度之1/4;大型魚缸〈90cm以上〉,依魚缸之高度,所栽植之水草的種類及造景所需而有所調整,前景總高約8-10cm左右,而后景如栽植大型水草,其根部之延伸寬且深;其底砂厚度就需要厚一點,通常約15~25cm左右(其厚度主要依照造景所需而定)。
2.將造景的搭配素材,依照設計圖,放在預定的位置上,并加以調整至最合適的位置。
3.放入1/3 ~ 1/4的水,放水時不宜太快,以免沖壞底床。(加入自來水最好預先曝氣處理一天)可用小碟子盛水,使水慢慢溢出,較不易沖壞底床。
4.先將高度較矮的草,依預定位置植入。
5.再將水慢慢添加,此時可用吸盤將水管固定于缸壁上,使水慢慢流入缸中,此時水流亦不可太大;同時并依草的高度由矮至高,慢慢植入,如此草景便完成了。
如所種植之水草非常脆弱,要等水位至草的高度再種入,如此水草才不致折傷。
《水草養殖之五--照明時間設定》
1.在初設缸第一周,其照明時間約3 ~ 4個小時,因此時水草還在適應環境,不需太多光量,如照明時間太長則 藻類容易滋生。
2.在設缸第二周,照明時間可增加為5 – 6 個小時。
3.設缸第三周后,照明時間則可慢慢增加至正常時間,8 – 10個小時。
4.開燈關燈最好采漸進方式, 不要全部的燈光一次全亮 ,宜采段以上開關 , 較符合自然生態 水草有睡眠時間,千萬不可二十四小時給予照明。
《水草養殖之六--二氧化碳的添加》
1.搭配照明時間添加。
2.維持PH值6.4~6.8
3.添加量須適中,過少則水草生長狀況不佳,過多易造成水中動物缺氧、死亡。《水草養殖之七--換水》
1.在初設缸第一周內,換水頻率及換水量建議,每隔2 – 3 天換水1/2 。
2.第二周后,每周換水一次,換水量約1/3 ~ 1/4 。換入新水最好經過1天以上之曝氣處理,加入缸中時宜緩慢加入.
《養殖水草七注意事項》
在魚缸中栽植漂亮的水草,既賞心悅目又平添情趣。不過,有許多水草愛好者所養的不是發黃就是腐爛,總是養不好,這是為什么呢?要想養好水草,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用沙不用泥。在水族箱中種植的水草,要用沙而不用泥土,因泥土會使箱中的水質變渾。
用的沙粒不要太細,一般直徑2至5毫米為好。
二、預先消毒。水草在種植前最好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分鐘左右。進行消毒處理,以殺死草上的寄生蟲和細菌,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凈備用。
三、布局合理。一般情況下,總是高大的品種植于箱的后部,矮小的品種植于前部,葉寬而大的品種植于中部。同時還要與箱中的山石配合得當,疏密有致。水草不可種得太多,否則既有礙觀賞,又因夜間耗氧多,影響觀賞魚的生長。
四、有根莖的水草不要種得太深,以免出現腐爛或生長不良現象。金魚藻和黑藻等,沒有須也可移栽,只要將根部埋入沙中3至5厘米即可。有些水草,如皇冠、辣椒草,必須先種在放入基肥的小花盆中,然后連花盆栽入水族箱中,才能根深葉茂,翠綠可愛。五、注意光照。水草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長,要避免陽光長時間直射,最好是放在陽光折射或將日光燈架在魚缸上,中間以玻璃板相隔,以防止水汽蒸蝕電器。
六、注意水溫。水溫過高、過低都會影響水草的正常生長,應將水溫控制在18至25攝氏度之間。
七、一般種植水草后一星期后再放入魚飼養,這樣可保證水草根部不被魚弄松動,使水草扎根,生長良好。
《水草成長的必要條件》
一,養分。自然界的萬物形成的組合地生活在一起,水草也是一樣,需要無機物,還需要鈣,鐵,鎂等一定的微量元素。當封閉的水槽內缺少營養素,需要人工提供補充才行。水草的營養劑有二氧花碳,液肥,黑水,水質穩定劑,錠狀機肥,根肥,水藻強力抑制錠 等. 二,光。也就是說,水草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之后再釋放出氧氣來生存。這時,在水的表面上因飼料而產生薄膜,這種薄膜會反射光,這樣會產生有害的藻類,為了抑制這些,不要投入生食或過多的含脂肪的飼料。
三,水溫。有了穩定的水溫,不但水草長的好,對魚也非常的重要。
四,過濾。最后應該是還要有好的過濾,其實這也是最重要的。
水草水箱內常會產生水藻,只要知道它的原因就好解決了。
一,因為底部的沙子鋪的太厚或太細而產生的。
二,照明不夠充足時。
三,投入過多的飼料時。
四,養魚的密度太高到所產生的水質污染等。
五,硝酸鹽過多或二氧化碳的濃度太低時。
解決辦法:
一,把水換掉百分之三十以后,使用黑水和水藻強力抑制錠。
二,確定水的硬度,PH值,調節二氧化碳的濃度以后,按照規定加入養分。
三,用大的沙子,不影響空氣和水的流動。而且可以防止產生硝化澡類。
四,加入一定的黑水,把水變成軟水。
五,放入吃澡類的魚水草的病和生長的障礙
一,雖然水草可以活的很久,但是它的莖卻越變越細小。原因是營養素以及光線沒有擴散均勻時。
二,如果水草沒有障礙卻停止了生長時。表示水質變成堿性,必須要把水道掉三分之一后加入黑水。這時需加強光線,并加入水草根肥及植物營養劑。
三,缺少水草機肥時,水草會變淺和黃綠色。
四,沉積水變成堿性時表示缺少二氧化碳需要換水或增加二氧化碳量,并加入黑水。
五,產生水藻時,測試酸堿值以后,加入黑水和水藻抑制錠,特別是水草喜歡清新的水。過濾器的部分也要特別注意。
《水族箱養殖水草注意要點》
在水族箱中栽植水草,既賞心悅目又平添情趣。但是,有許多家庭所養的水草不是發黃就是腐爛,總是養不好,這是為什么呢?要想養好水草,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用沙不用泥。在水族箱中種植的水草,要用沙而不用泥土,因泥土會使箱中的水質變渾。
用的沙粒不要太細,一般直徑2至5毫米為好。
二、預先消毒。水草在種植前最好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分鐘左右。進行消毒處理,以殺死草上的寄生蟲和細菌,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凈備用。
三、布局合理。一般情況下,總是高大的品種植于箱中后部,矮小的品種植于前部,葉寬而大的品種植于中部。同時還要與箱中的山石配合得當,疏密有致。水草不可種得太多,否則既有礙觀賞,又因夜間耗氧多,影響觀賞魚的生長。
四、有根莖的水草不要種得太深,以免出現腐爛或生長不良現象。金魚藻和黑藻等,沒有須也可移栽,只要將根部埋入沙中3至5厘米即可。有些水草,如皇冠、辣椒草,必須先種在放入基肥的小花盆中,然后連花盆栽入水族箱中,才能根深葉茂,翠綠可愛。五、注意光照。水草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才能得以正常生長,要避免陽光長時間直射,最好是陽光折射或將日光燈架在魚缸上,中間以玻璃板相隔,以防止水汽蒸蝕電器。
六、注意水溫。水溫過高、過低都會影響水草的正常生長,應將水溫控制在18至25攝氏度之間。
七、一般種植水草后一星期后再放入魚飼養,這樣可保證水草根部不被魚弄松動,使水草扎根,生長良好
《水草——底砂的重要性》
水草造景缸的設置成功關鍵與否,除了因人而異審美眼光的不同之外而不同設置的造景表現之外,首要考慮的就應該是健康狀況的水草生長表現了,因為也只有生長狀態良好的水草才能稱得上完美的造景。而保持水草生長狀態良好應該考慮到的環節很多,諸如:合適的水溫、水質(pH、GH、KH值)、水流、肥料(固態、氣態、液態)、照明燈光以及過濾系統等等條件,都是其中相互關聯而又互相影響的部分原因。誠然,作為一個對于水草種植已經有所經驗的愛好者來說,了解這些因素造成的影響后都會作出相應的修正,因而往往都會作出相對完美的水草造景缸。但是,作為一名打算涉足水草造景的初級愛好者來說,一下子需要了解到這么多的相關知識,往往會理解不了,會覺得實在過于深奧,或者感覺太復雜了……往往也就因此會開始望而卻步。
那么,怎樣讓初學者能夠輕松的自己都能設置出一個像樣的水草造景,并能夠通過他們自己動手而得到樂趣,從而能夠深入其中,并且樂在其中呢?
“養魚先養水”,這是在水族圈里應用最廣的一句話,養魚如此,種植水草也是如此,應該說水質處理是成功的關鍵第一步。然而,國內陸大物博,各地的水源水質都不盡相同,所以往往在交流中聽到,某些水草在某些地方“閉著眼睛”都能種好,而卻在另一個城市讓某些高手級的玩家都都頭痛……其實這樣的例子僅僅是反映了一個問題—水質的偏差占了其中的多數原因。又由于國內對于水草造景缸設置的水質處理其實可以說并沒有太過注重,這是因為可能涉及處理的時間、精力,乃至設備所限吧,而即使又注重的愛好者往往也僅僅是水質的pH值,這也是因為大家都已經了解到水草是只有在弱酸性水質當中才能夠健康生長,然而其實水質的GH、KH值兩種水質硬度值也是相對重要的關鍵因素,卻往往還得不到足夠的重視……
轉移話題—設置一個水草造景缸的第一步除了選擇適合的水族箱之外又是什么呢?燈光?肥料?過濾材料?過濾器?水質處理藥劑?都不是。應該說是底砂。
自然界中,大多數水草都以土壤層為基質的水域里;而在水族箱中,如果也是直接選用自然界的泥土,即使先不來考慮其中所含化學物質可能導致改變水質的問題,應了解以過濾器為水流動力源的水族箱的狹小環境中恐怕往往會變得不易沉淀,搞得“塵土飛揚”,甚至是“渾水摸魚”了,那就更不用說觀賞了。所以,水族箱用于水草種植往往會選用底砂,專業一點就是稱為“水草專用砂”,需要了解:這是因為并不是每一種石質材料的砂礫都適合用于水草栽植,例如:珊瑚砂等,其材質成分中含鈣量,以及所含鹽分含量較高的底砂就往往不能應用于水草的栽培,因為這些物質會對水草生長產生負面影響,并能夠改變、提升水質的硬度以及pH值,造成水質改變成不適于水草生長所需的水質,這一點甚至會造成以后水草造景缸內其他的水族生物,例如:魚類、水草蝦、食藻螺等等造成生存的傷害。這里也順便簡單介紹一下怎樣才能確定底砂材質不含鈣質,簡單地操作就是—以稀鹽酸或稀硝酸浸泡至不會產生氣泡(二氧化碳),那就表明此材質中應該不會含有太多的鈣質。
第二個需要考慮的是底砂的顆粒大小,一般運用于水草種植的底砂的顆粒直徑大約是在2~4mm。因為,太細密的砂礫與前面所提及的泥土一樣容易“飄蕩”,并且太過細密又不容易使得水草根部正常伸展,因此也往往導致水草生長出現問題;同時,由于其細密性又將影響到底砂底層的透氣性及對流性,使得水草根部無吸收到適合的溶氧量從而無法順利成長,甚至是直接導致整個底床壞死(其危害將在之后的第二個章節內詳細說明)……而如果選用顆粒較大的底砂,底床的通氣對流性問題當然會因此而得以改善,但由于底砂顆粒間隙較大,不宜于水草固定或扎根生長,容易被同環境中共同飼育的其他水族生物稍一觸及就漂浮的事故。
再者,自然界中的水草生長水域的土壤層,水流會自上往下地滲透;因而,透氣性和對流性很充分,同時,也便于底床的營養自然釋出,供水草生長吸收,這一點是水族箱中采用天然砂礫作為水草種植的基質無法達到的,因為水族箱并不具備大自然的生物鏈的功能,營養成份需要在設置前事先添加,也就是說,使用底砂還得與基肥一起鋪設。另一方面,對流性和透氣性又會形成某些水質細菌的衍生,這些有益細菌往往是在改善水質凈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到水族箱環境氧化還原的自凈功能,而確保水族箱環境水質對生物生長的穩定性。
光線與水草栽培的關系
一、光線
光線是水草賴以維生的能源,若沒有光線,水草就不可能生存與成長。水草利用光線進行光合作用,可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進而用于生產細胞成分,再將這些成分用于生長作用及繁殖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的光線,都符合這樣的需求,因此要了解光線與水草栽培的關系,首先要了解水草對于光線的需求是什幺。 光線一定要被水草吸收后,才能成為水草維生的能源。光線并非單色光,而是一種復色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單色光所組成的白光。這其中只有紅、藍光能被水草的葉綠素有效吸收,因此對水草進行光合作用的助益最大,但是綠光會被水草的葉綠素所反射,助益最小或無。 科學家發現,要組成白光不一定要上述七種單色光都具備才行,只要有紅、綠、藍三種色光復合在一起,就能組成白光,因此特別稱這三種色光為「光的三原色」。一般照明用的螢光燈可利用不同螢光劑分別同時生產紅、綠、藍三種色光,使燈管發出白光,這樣的燈管,稱為「三波長」燈管。
二、光質
光質就是「光的品質」,用來描述光線因為光譜組成不同所造成的照明效果的差異性質。例如,同樣是三波長燈管,如果紅、綠、藍三種光譜所占比例不同,它們發出的光色亦不會相同,因此可以產生不同的照明效果。 水草所需要的照明效果,主要在促進其光合作用的效率,所以當螢光燈中紅、藍光譜的發光比例越高,以及綠光譜所占比例越低時,則此種光質對水草的栽培將越有利。例如,植物燈(二波長燈管)可以把電能轉換成光能作用,集中用于發生紅、藍光(例如,紅光50﹪、藍光50﹪),這種照明燈對水草的育成效果相當有利。如果把電能轉換成光能作用,一部分在用于發生綠光(例如,紅光40﹪、藍光40﹪、綠光20﹪),它的育成效果則會相對降低。 同樣是植物燈,因為紅、藍光的比例不同,對水草栽培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已知紅光對水草的「同化作用」有促進的效果,但藍光則否。同化作用是指水草將所獲得的養分(包括光合產物及自外界吸收的肥料成分)轉化為細胞成分的代謝過程。因此紅光對水草生長作用的幫助,將比藍光更具有影響力。換言之,在所有用于栽培水草的光源,其光質中均不可以缺少紅光作為復合成分,否則水草的育成會發生困難。
三、水草與光度
光線的強度稱為「光度」,不同水草對光度要求各不相同,有些需要強光才能育成,稱為陽性水草,如紅蝴蝶、百葉草;有些需要弱光即可育成,稱為陰性水草,如莫絲、鐵皇冠;有些水草所需最低育成光度介于兩者之間,稱為兼性水草,如中柳、皇冠草。為了讓所有品種的水草都能育成,水草缸的光線強度宜強,不宜弱。 有人說,陰性水草只能用弱光栽培,不能用強光栽培,其實不然,使用強光栽培未必會對陰性水草造成傷害,有時反而會促進其生長作用。陰性水草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初隨光度增加而增加,直到二氧化碳的濃度受到限制為止。但是在二氧化碳充分供應之下,當光度再增加時,其光合作用速率可能不再繼續增加,此時謂:達到光合作用最大速率的最低光度,稱為陰性水草的「飽和光度」。 超過飽和光度的照明,通常僅是造成電能(電費)的浪費而已,尚不致對陰性水草造成任何傷害。但是有一種比較特殊的例子,倒是會對陰性水草造成傷害。即光度極強時(超出飽和光度極多),這種傷害將因葉綠素受到「光氧化作用」的破壞而分解,因此水草會發生黃化現象,稱為「過曝作用」。如果陽性水草生長良好,唯獨陰性水草普遍發生黃化現象,可能就是光度太強產生過曝作用的緣故。不過,要在水草缸發生此種現象非常不容易。
四、光度與亮度
就水草栽培而言,光度可以形容光線對水草光合作用的激發程度,亮度可以形容光線對我們眼睛視覺作用的刺激程度,水草栽培需要的是光度,而非亮度。不過,有許多人誤以為光度就是亮度,因此,經常以燈具的亮度來衡量是否符合水草的需要。 例如,有人說:「由于植物燈的亮度比較低,所以只適合種植陰性水草」,這種說法明顯犯了光度就是亮度的錯誤觀念。沒有錯,植物燈的亮度的確比較低,但它的光度并沒有比較低。舉例來說,同樣是30W的植物燈與太陽燈相較,它們的亮度雖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光度卻相近(有可能植物燈光度高)。 已知紅、綠、藍三色光對我們眼睛視覺作用的刺激程度各不相同,其中以綠光最搶眼,相形之下,紅、藍光的刺激反應則顯得較為微弱,因此僅由紅、藍光組成的光質,看起來總是暗一些,如果再復合一部分綠光,其亮度勢必大為提高。
五、燈具的效率
就水草栽培而言,燈具的效率并非僅指多少電能可以轉換多少光能的「發光效率」而已,更重要的是,燈具所發生的光芒,真正符合水草進行光合作用需要的光質之比例有多少。 前面已經提及,水草進行光合作用的光能主要是紅光及藍光,如果光質中這兩種色光所占比例越高,那幺燈具的效率就越高。例如,有三只30W的三波長燈管,假設它們的電能轉換成光能的比率已知分別如下:(1)紅30﹪、綠40﹪、藍30﹪,(2)紅25﹪、綠50﹪、藍25﹪,(3)紅20﹪、綠60﹪、藍20﹪。在相同的操作及照明時間下,顯然,第一只燈具對水草的育成將最具效果。 燈具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在選擇各種燈具時,應以效率較高者作為優先考量為佳,否則即使燈具再多,光度再強,可能也很難看到水草冒泡情景。在這個前題之下,植物燈本來是最佳的選擇,但是植物燈的演色性很差,而栽培水草的目的主要是用來欣賞的,所以不能全使用植物燈,必須搭配其它高演色性燈具使用,才能真正欣賞到水草之美。如果無法作這樣的搭配,如缸子小只能使用一只燈具,或沒有適當規格的植物燈可使用,只好設法選用高效率的燈具方為上策。
前景草的種植及維護
前景草的生長特性 在一個有規劃的水草造景缸中,為了嗇造景的層次感與美感,通常會將造景缸依前后分成前景,中景及后景三個部份。依照水草本身的生長高度,大致上也可以分為前景草,中景草及后景草三類。在前景草的種植及維護方面,由于前景草在造景的運用上多半會以較密集的方式來種植,本身又多屬蔓延性生長的水草,除了在底砂部份要特別注意多添加一些基肥之外,光照方面的管理對前景草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前景草由于在大自然的環境中都是長在較淺的水中,所以接收到的光照比其他水草來得多,一旦將這些前景草移植到水草生態缸中,所需要的光照自然就會較一般的水草還要強。
然而前景草在水草生態缸中的生長環境,所得到的光照量卻比中后景草都還要來得少,因此為了讓前景草能夠獲得充分的光照,降了水草生態缸本身的光線要充足外,最重要的是在前景草上方盡量不要被其他大型草擋住光線,以免前景草為了吸收更多光照而一直向上拉長,前景草的生長方向一旦被拉長了,看起來就會顯得不太健康。哪些地方不適合種植前景草 若想要讓前景草長得茂盛,就必須讓這得到充分的光照,因此在光照不足的地方,如巖石,沉木或大型水草的下方,自然就適合種植前景草了。
如何種植前景草 接下來要為各們介紹的,是前景草的種植方法。由于前景草的平均高度都在10公分以下,在栽種的過程上就必須格外細心。 前景草的種植方法大致上可以分成捆綁法與栽種法兩種。捆綁法多半運用在如鹿角苔,莫絲等側芽生長的水草上,其捆綁的方法在下面的(沉木與石材)篇再介紹。至于其他種類的前景草,則多半采取栽種法,在此就以最常見的矮珍珠做為范例,為各位示范一下栽種法的步驟。 在種植矮珍珠前,應先將水草做適當的修剪,把不好的葉子及爛掉的根剪掉,接近根部久2公分的葉片也應一并剪掉,以免種植時埋入砂里而腐爛。修剪時應使用水草專業剪刀,切忌用手直接拔除。
修剪完畢后,便開始進行種植的動作。種植如矮珍珠之類的有莖水草,最好是使用較尖細的鑷子,夾信距離水草根部,同時鑷子與水草的角度最好呈六十度的左右,而夾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將水草脆弱的概況夾斷。種植時讓水草與底砂呈垂直,將矮珍珠下壓至砂里約2~3公分后,輕輕地將鑷子放開抽出,砂子便會自動將鑷子放開后造成的空隙填滿。 將鑷子拿起來之后,可以將矮旁的砂子稍微壓實一點,這樣便完成了栽種矮珍珠的動作。而接下來的矮珍珠,都是同樣的種法,只是要注意的是,兩株矮珍珠之間的間隔,最好在2~3公分左右。
栽種法所種植的前景草,剛種下去的時候會因為密度較稀疏而看起來禿禿的,不過只要經過我們細心地給予適當的光照及定期地添加肥料,相信過不了多久水草就會開始茂盛起來。以栽種法種植的水草,由于每株水草本身吸收養分的能力都不太一樣,因此在一整片的水草之中,有的水草會長得比較快,有的水草長得比較慢。此時生長較慢的水草,會因為光線被相鄰的水草遮住,而變得有些形瘦色萎,為了讓這些瘦小的水草也能重見天日,這個時候就是我們該修剪前景草的最佳時機了。至于利用捆綁法種植的鹿角苔與莫絲又該在什么時候進行修剪呢?當我們捆綁在石材或沉木上的水草,開始有浮苔飄浮到水面上時,就得好好地修剪一番了。 接下來我們便為各位示范鹿角苔的修剪方法。修剪鹿角苔其實很簡單,只要使用專業水草剪刀,將比較長的部份直接剪掉即可。
當然修剪鹿角苔就好像是在剪頭發一樣,為了平順美觀,修剪時盡量讓刀口與底部平行,同時最好是利用剪刀的中間部份來剪而不要用剪刀尖端部份修剪,才不會剪成狗啃狀。全部修剪完畢之后。記得將剪掉而浮上來的水草撈掉,以免妨礙觀瞻。而在栽種法水草方面,修剪的方式也和前面鹿角苔的修剪法是一樣的。有一點特別注意的是,在修剪像是矮珍珠之類的蔓生性植物時,要小心不要剪到生長點的地方,以免造成。生長不好的情形發生??赐炅饲熬安莸姆N植及維護方法后,相信對于種植前景草有了更多的認識才是。 怎么樣?心動了嗎?趕快去創造一缸屬于自己的悠然世界了!
水草栽培應如何換水
換水對于水草飼養者,往往是最麻煩的一項管理工作。記得剛開始飼養水草水族箱的時候,由于經驗的不足,每次換水的時候都濺的滿地是水。換完水后又要拖地,往往半個鐘頭下不來。(我是采用市面上一種短的換水器),雖然不用用嘴去吸,但是每次換水還是要搬運40-50公升的水。真累啊!
其實我們只要一條足夠長的一般軟水管,將一頭扎上篩網,再取一個鎖扣和一個較大的夾子。將夾子套在鎖扣上,再將鎖扣套在已扎上篩網的那頭。(當然所選的鎖扣要比水管稍小一點)。在換水的時候先將已扎上篩網的那頭放入水中,再將夾子夾在玻璃邊上以固定。然后把另一頭套在水龍頭上,打開水龍頭見已有水流入水族箱,即可將套在水龍頭的水管拔出。由于虹吸原理,水族箱中的水會被自然導流出來。到水族箱的水位到了所需要的高度,即可重新將水放入水族箱,直至到換水前的高度。整個換水過程不用10分種,輕松多啦!
一般每星期換水1/5-1/3比較合適,換水后可用各種方式除去自來水中的殘留氯。(一般我們可采用事前或事后添加水質安定劑或除氯劑)。換水時我們可以進行一些水族箱清理工作、更換過濾綿、清潔玻璃、追加肥料、添加硝化細菌。
夏天應天氣比較熱水中的溶氧量低,水應多換一些,冬天可相應減少。根據經驗夏天特別易滋生藻類,可能是高溫促進水中生物加快新陳代謝,造成更多的養份釋放到水中。所以更應多換些水。冬天換水時由于水溫較底,應讓水緩緩流入水族箱中,以使水溫不至于相差太大。也可以分次數每次少量換水。
另外添補蒸發掉的水不能取代換水,因水中含有的礦物質是不會隨水份蒸發的。每次加入新水都帶來新的礦物質,這樣積累越來越多的礦物質,會使水中導電度越升越。這將意味著--水質將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