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驢先生AQ逆商未來領袖營
蘇州最好的社會實踐SEMT體系
自信︱獨立︱責任︱自律
厄普戴克(美國小說家,普利策獎得主)經常寫到身為丈夫和父親的孤寂感:“如果男人跟孩子連話都不講講,他們就不是人類了,而是吃東西的賺錢機器?!?/strong>
厄普戴克在這里暗示,父親的責任遠不只是說話而已,同時也準確地抓住了父親已經離開家庭中心位置的社會特征。
還記得孩子在襁褓中,對你甜蜜的凝視嗎?
還記得他蹣跚學步時,搖晃著撲向你懷里的情景嗎?
還記在床頭給他講睡前故事的溫馨時光嗎?
從孩子呱呱落地,也許父母都在為了孩子忙前忙后,欣喜不已。但是過了那段時間,帶孩子的責任就逐漸落到了媽媽手里。而爸爸只充當了一個家庭成員的角色。
經常有結婚生了小孩的朋友跟我抱怨:帶孩子累啊,上班回去還要帶小孩,收拾完都十一二點了,都沒自己的時間。每次微信有事找她,好久才能回復我。
我就問她:你老公下班回來不帶孩子么?
她說:他回來就玩電腦玩游戲了,偶偶爾抱抱孩子,自己手機也不愿意放下,一會孩子不耐煩哭了,就立馬叫我讓我哄。要不然孩子到他手上就讓孩子睡覺。
我:......
為什么會這樣?這是為了使男人更好地成為社會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父親的教育功能很少受到社會承認,更別說鼓勵了。
父親們覺得自己在家庭里被邊緣化了,不再是家庭的中心角色,而只做一些受指定的活計,而他們私下也多少認可和接受了。陪孩子玩游戲,對父親們而言,變成了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
父親是男人,也是雙親之一。不幸的是,他們被訓練成為男人,而非父親。
男性化的磨練有些反而成為扮演父親角色的累贅,尤其是在做游戲時,以及深層情感交流的方面。由于缺少鍛煉,男人們覺得自己在育兒方面有心而無力,大部分的男人都不喜歡這種無力感。
《三字經》里說過“養不教,父之過”這樣一句話,強調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責任。
我們常說的“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親的愛就像山一樣,他支撐孩子的信念,提供堅韌、責任、大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力量、支持、依靠,使他們學會剛強;母親是水,她滋潤孩子的心靈,提供給孩子哺育、溫情、舒適感,使他們學會溫柔。
不管是西方教育還是中國教育都在強調父親在孩子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但是很多家庭還是把孩子的教育放在母親一個人身上。也許有時候并不是所有父親把自己框在那個角色中,而是找不到教育孩子的一個方法。
其實父親和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建立在“游戲力”之上,我們都曾經都是小孩,只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忘了。
我們也都曾經渴望父母與我們一起做游戲,只是父母都以自己忙而忽略我們。我們在這樣環境里成長起來,長大后卻忘了當時的失落。
“游戲力”最早出自勞倫斯·科恩著、李巖翻譯的《游戲力》一書,是指基于游戲的親子溝通方式,被很多人喻為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
具體地說,就是父母通過游戲及時而準確地翻譯出隱藏在兒童表面行為背后的需求,并將自己的關懷、愛心、贊賞、鼓勵、期望和界限等,“翻譯”成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語言要求、行動示范。
加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語言,聽懂孩子的心事。
隨著時間推移,孩子總會長大,孩子開始慢慢有自己的思想,而游戲力就是他們的語言。
有些心事,孩子永遠不會說給我們聽,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他們正在玩的內容,就會發現他們心中的喜悅、好奇、疑慮、失望、悲傷以及恐懼……
可以說,孩子真正的需求只有兩點:1、對親密關系的渴望。2、親密關系之上的力量感,也就是他們在環境中自主和影響他人的能力。
有一位媽媽發現她的女兒不愛刷牙,所以她發明了一個游戲,自己扮演牙齒細菌,以此激發女兒打敗細菌的主動性。第一天效果奇好,孩子第二天早晨第一句話就是說:“早上也是要刷牙的!”于是媽媽驚呼游戲力的強大。
所以,不論是孩子打人還是愛哭鬧,我們首先應該去發現孩子的需求,然后通過游戲,滿足他的需求。
很多時候我們父很喜歡掌握孩子的生活,命令似的教育孩子。這樣是非常不對的。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對于父母的話表現出最逆反的行為。
一位爸爸發現強迫不愛剪指甲的女兒一點用也沒有,所以發明了“停走?!边@個游戲:爸爸握著指甲刀,從幾英尺外朝女兒方向走,只要女兒喊:“?!?,他就會立刻停下來;當她說:“走”,他再往前走。
如果好半天女兒都沒說“走”,那父親就可以自己說“走”,但假如女兒說“?!钡臅r候,他必須停下。
當女兒說“停”的時候,爸爸會像被速凍一樣停住,而女兒總會咯咯笑上幾聲。最后指甲剪好了,更重要的是,他們玩的很開心。
女兒說停就停,使她相信爸爸不會強迫或傷害她,彼此間建立了信任感。爸爸決定要不要剪指甲,而女兒決定剪指甲的速度。
孩子是我們最親的人,不是我們的下屬,不是我們的對手,是我們用心呵護的親人。所以父親在與孩子游戲的時候,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要學會和孩子角色互相,學著示弱,把孩子放在強勢的一面,從而建立他們的自信。
第一波自信力:來自孩子剛剛出生時獲取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他們憑借弱小可愛和楚楚動人的樣子,就足以從照料者那里換取可口的食物、安全的庇護,以及無私的愛心和關懷。由此,嬰兒獲得了對這個世界最初的信心:我一哭,就能喝到奶;我一笑,就有人跟著笑。
第二波自信力:來自孩子在蹣跚學步時,發現自己可以對別人說“不,并堅持自己的意見,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如果這種力量感得到尊重,受到愛的約束而不是被權威鎮壓,那么成長中的孩子就可以維護他的自我認同,而不會傷害他人,包括他自己。
第三波自信力:貫穿于孩子在這個世界中尋找自己位置的全過程,尤其是在同齡人的世界。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青春期,孩子不停地學習、玩游戲、吊單杠、交朋友,還有讀書寫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與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撞擊著他們那顆稚嫩的心靈,產生或正面或負面的反應,有的信心日益增長,有點意志日漸消沉。
母親的教育像給孩子喂紅糖水,而父親的教育像給孩子補鈣。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品格培養、智力發展、社會心理以及堅強、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確立上,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所不能替代的。
母親的細膩、溫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長。但父親的勇敢、堅強、果斷,有利于孩子“剛”的性格形成。
剛柔相濟才是健全的人格。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權問題請微信聯系刪除)
2017驢先生暑期夏令營
報名正在進行中,抓緊時間哦~
點擊藍字,了解更多
自立始于驢先生|2017蘇州軍事基地主題夏令營
自立始于驢先生|2017騰格里沙漠基地夏令營開始招募啦
自立始于驢先生/2017體驗&探索莫干山主題夏令營開始招募啦
喜歡我,就關注我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驢先生AQ逆商未來領袖營
主頁面點擊關鍵詞獲得最新資訊
周末營 | 夏令營 | 冬令營 | 節日營| 研學旅行
社會公益活動 | 親子體驗行 | 家教分享沙龍
Tags: 游戲力,記憶力游戲,專注力訓練游戲,記憶力訓練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