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看我的朋友圈也能學英文#9
以下是我在朋友圈/微博上發過的一些心得感悟,寫給自己也分享給你。
1.
閱讀中,該不該查詞?
在微博上發了這條:
截圖來自旋元佑老師的語法書《英語魔法師之語法俱樂部》。有朋友留言說“請問看不懂的也不查嗎?”
這又回到了那個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會問題的問題:閱讀時遇到生詞,查還是不查?查或者不查是具體行為,更好的問題是“為什么查?為什么不查?”
在線下課《經濟學人》讀寫馬拉松中我把在閱讀中學習詞匯的方法總結為四個字:猜查棄記。我認為這是最樸素也是最高效的方法,不過養成這樣的習慣和意識還是需要必要時間的,也就是需要“多讀”。
多讀,從讀完一本書做起。想查就查,不想查就不查,你讀上幾本自然就有答案。就像你小時候讀中文書一樣,你會在讀一本書前糾結查/不查的問題嗎?讀起來,像小時候那樣好奇,享受文字帶來的愉悅。
2.
讀經典:企鵝小黑書
上面提到了“多讀”,那讀什么呢?
肯定是要從自己感興趣的、熟悉的內容讀起,這樣更容易讀進去、讀完。除此之外還要有意識地讀讀經典作品,比如企鵝出版的小黑書系列就是很好的選擇。
經典文章,中英雙語,篇幅較短,是值得讀、真的能讀完的作品。這兩天醒來睡前的功夫讀了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哈代《萎縮的胳膊》,福樓拜的《一顆簡單的心》,薄伽丘的故事集,還有愛倫坡和布萊克的經典,特別過癮。趁著 618 有活動,不妨入手一套。
讀《實戰口譯》有感
讀《實戰口譯》,林超倫老師說delivery的四大要領:別停下,別露餡,別著急,別太久。
其中兩點我想對所有英語學習者也特別適用。
1) 不要在用英語時學英語。
用的時候就痛痛快快的用,不藏拙,不自責。用過后再跟自己“秋后算賬”,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進制度,進行自我評估和查缺補漏,反思自己哪里說得不對、哪里卡殼了、哪里不確定。只有心中有數才能不斷進步。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訓練口才的“張口說三”方法:無論說什么話題都能提出三個論點或者原因。
這一招特別好用,我讀本科時就強迫自己在極短時間內說出個 123 來,無論是上課回答問題還是給女朋友說情話都很好用。有了“張口說三”的意識,表述能力將會有明顯的提升。
2) 把握說話的節奏。
我們會因為緊張、激動而不自覺地加快語速,這樣可能會影響清晰度也會給對方咄咄逼人的感受。我在每期的晨讀中也一直強調:節奏和發音同等重要??谡Z中說話多是雙向活動,要照顧到對方的反應,說話時給自己留有余地,這樣才能聽起來從容、大方、得體。
這本《口譯實戰》前 50 頁總結了一些口譯實戰中的坑和注意事項,后面全都是練習材料,如果不是想特別訓練口譯能力的話,并不推薦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