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艾菲的理想
內容:聚焦于自我成長兩大基石-“思維躍遷”與“自我認知”
3個原則:
1、深度:不寫未經深度思考的文章
2、真實:文中案例,皆真實可信
3、實戰:內容可直接用于實踐操作
艾菲的第120篇原創文章
標簽:思維躍遷
也許庚子年就是注定不太平,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美股兩周熔斷四次,全球經濟形勢愈發嚴峻。
去年年底,很多人思考的還是如何換一個更好的工作,或是如何找到一個能夠發揮自己天賦熱情的工作。
誰知,才幾個月不到,大家的心思就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一夜之間,幾乎所有人都把“保住自己的工作”提升到了今年的第一要務。
可是,又該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并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呢?
關于這個話題,可以談的其實很多,但我只想說最為關鍵的兩點:
第一,你要有相對較高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你與你老板間的信任要牢不可破。
— 1 —
相對較高的
不可替代性
一個人要如何才能擁有相對較高的不可替代性呢?
在這里,我說的并不是絕對的、100%的不可替代性,因為嚴格來說,在這個世界上絕對不可替代的人非常少見。大多數工作崗位上的人都是可以替代的。
那么,究竟怎樣才算是擁有了相對較高的不可替代性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思考良久。
在這世界上有那么多不一樣的工作,不一樣的行業,究竟是什么能讓一個人擁有相對較高的不可替代性呢?
究竟是豐富的專業知識、高超的技能,還是認真主動的工作態度,又或者是十分豐富的行業經驗?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在這些表象的背后,藏著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可以說不論哪個行業、哪個職能,有一樣東西都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什么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讓你擁有相對較高的不可替代性呢?
因為不論哪家公司,哪個老板,他最終要想活下去,要想做得好,都必須要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舉例來說,假如你是一名銷售,你的公司雇傭你就是要你解決將產品或服務銷售給更多客戶的問題。你的老板雇傭你就是要你幫他解決他區域內一部分客戶的銷售問題,要你幫他解決達成他銷售指標的問題。
所以,假如你能很好的幫助老板和公司解決這些問題,你就具有了相對較高的不可替代性。而你解決的程度越高、速度越快,你的不可替代性也就越高。
這是從宏觀角度來看的,假如從更微觀的角度來看,你會發現要想解決銷售指標的問題,你就需要解決很多個小的問題。
比如:客戶從哪來?如何找到你的目標客戶?如何與目標客戶建立信任?如何讓客戶了解你的產品特性以及能帶給他的利益?如何讓客戶最終買單?
你看,從那個需要解決的大問題開始,到這些一個個的小問題,你要做的就是去不斷的解決問題,以實現目標的最終達成。
所以,我說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各行各業、各種職能背后的底層能力。
那么,假如你是一名產品研發人員呢?
你的公司和老板需要你解決的又是什么問題?
顯然,你要幫助公司和老板解決產品研發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就需要解決很多個小的問題,比如:客戶的痛點是什么?我該用哪些產品功能去滿足這個痛點?我該如何實現這個產品功能?我該如何更快的實現這個產品功能?
你看,這還是對于一個個問題的解決。
所以,當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看向本質的時候,我們就找到了那個最最重要的東西 - 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當你能夠高效快速的幫助你老板和公司解決一個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擁有了相對較高的不可替代性。
那么,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你該如何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這是個系統工程。
要想做到這一點,你不僅需要相關領域的知識,相應的技能、正確的態度,還需要十分關鍵的底層能力,以及行動力。
1、知識
但凡知識都是可以學的,這就意味著即使你本身并不具備非常全面的相關領域知識,你依然可以通過自學、向專業人士學、向同事老板學,最終達成專業級水平。
我一路都是這么過來的,因為以前學的是經濟學專業,是一個非常不具體、不實戰的專業,所以從我第一份工作開始,就在從不間斷的學習,而且我學的還是專業門檻很高的行業,但最終我都做到了,不但可以跟行業內專業人士毫無阻礙的交流,同時還能給幾百人的銷售團隊做專業的產品知識培訓。
所以,知識的背后其實是你的學習能力、自信心、以及主動認真的態度。
2、專業技能
與知識一樣,專業技能也是可以學的。
只不過,學習技能需要依靠更多的刻意練習,這就意味著你不僅要學習,你還得要不斷練習,不斷接收別人的及時反饋,然后根據反饋不斷調整改進。
3、態度
要想高效快速的解決問題,就要擁有兩個非常關鍵的態度。
第一,不怕困難,不怕問題的心態。
很多人都容易對沒有見過的問題產生畏難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人之常情。但是,假如你不能對畏難情緒做出轉變,問題就會被一拖再拖,最終無法解決。
第二,主人翁的心態。
什么意思?
它的意思是你不能只是把工作當任務完成,你要把你的每一項工作當作自己的創業項目,夸張一點說,就是那種“做不好就會死”的創業項目。
這就是主人翁心態,假如你能做到這一點,那你的能力就會獲得非常巨大的提升。
因為,當你有了這種心態后,對于同一個問題,別人可能想了三種方法就放棄了,但你就會進行很多思考,直到最終找到解決方法。這是因為在你的身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驅動著你,讓你持續思考,直到最終問題解決。
4、底層能力
要想高效快速的解決問題,你還必須擁有一種底層能力,那就是思考的能力。
這么多年來,我從沒見過一個優秀的問題解決者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
所以,我對團隊成員最看重的也是這點:
· 當一個問題發生時,你還發現了什么?
· 當一個問題發生時,你有沒有去思考它發生的原因?
· 你找到的這個原因究竟是表面原因還是深層原因?
· 當你找到原因后,你有沒有針對這個原因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 你找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究竟是表面方法還是一勞永逸的系統性解決法?
· 當你找不到解決之道的時候,你有沒有試圖將每一種路徑都思考一遍?
· 你的思考方法是有章可循,還是胡思亂想?
可以看到,這里的每一個問題都需要思考的能力。所以我會說,思考能力正是一個人解決問題能力背后那個最重要的底層能力。
5、行動
我見過太多想得很多,但做得太少的人。
他們都覺得只有想好了才能做,其實不然,假如你不敢嘗試,你就無法驗證自己的想法與思考是否真的正確,而如果無法驗證,你就不可能最終解決問題。
所以,要想解決問題,你不僅要思考,你還得要行動;你不僅要行動,你還要加速你行動,讓它能夠快速迭代,從而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你的問題。
所以,想要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你不僅要學習知識、訓練技能,更重要的是你得擁有不怕問題和主人翁的心態,擁有思考能力這個底層能力,并能快速付諸行動,不斷迭代。
而當你能夠做到這些的時候,你就擁有了市場上相對較高的不可替代性。
這時,你不必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心惶恐,因為即使你的公司垮了,你暫時失業了,像你這樣的人不論去了哪個行業、哪個職能、哪家公司,都依然是個人才。
— 2 —
與老板間
牢不可破的信任
在剛開始工作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遇到了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我對自己的工作非常認真負責,但職業發展卻并不順利。
這個問題讓我痛苦糾結了許久,直到后來我才意識到,職業發展不順利的根本原因,不是我的事情做得不夠好,而是我與老板的關系出現了問題。
于是,我去請教了一位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的老法師,他看著我的笑容飽含深意,緩緩吐出一句話:“把你的老板當做你最重要的客戶。”
那是一句讓我醍醐灌頂,記到如今的話,在那之后我的職場畫風終于扭轉。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一門心思的琢磨工作,兩耳不聞窗外事了;與此同時,我的職業道路也開始慢慢順遂起來。
在職場畫風扭轉之前,我為懵懂無知付出的那些代價就不提了,說多了都是淚。
現在,就讓我們來說說“如何把老板當作你最重要的客戶?”這件事。
其實,客戶之所以能成為你的客戶,最重要的就是他信任你,于是他才會從你這里一次次的購買產品和服務,甚至為你站臺。
職場也是一樣,如果你的老板對你缺乏信任,那么不論你說什么、做什么,他都很難滿意。同時,如果你在工作中出了一點點的差錯,都會導致他對你的不滿與進一步的不信任,直到最終關系的崩塌。
你要明白,信任這個東西有個特點,那就是:建立信任非常艱難,但如果想要打破它,卻是極其容易。
這個特點非常重要,且十分普適。它不僅適用于職場,也適用于任何關系,包括親密關系、朋友關系、客戶關系。
你可以想想,當初你跟你男朋友開始交往的時候,建立那種牢不可破的信任用了多長時間;而假如他想打破這個信任,其實只要在微信上跟女同事做一些曖昧的聊天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你只是認真負責的工作,從未顧及過老板的想法和感受,我敢說你的最終結局一定很難樂觀。
因為一旦沒了信任,你就等于是失去了一切的基石。
那么,又該如何與老板建立信任呢?
那就是我在上面說的,你得把你的老板當作你最重要的客戶。
1)你要幫他解決他的問題
你得幫你老板解決他的問題,而不僅僅是你自己的問題。
如何解決老板的問題?
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竅門 - 嘗試站在你老板的角度看問題。
這是我常跟團隊說的一句話,因為我發現大家在工作時都習慣了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但這樣就會失去全觀的視野,也無法看到老板真正關注的東西,因此就容易出現“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情況。
所以,在跟團隊開會時,我很愛提的一個問題就是:“假如你是我,你會如何思考這個問題?”
其實,這就是在激發團隊去站到我的位置上來思考問題,當他們變換位置時就會看到平時根本看不到的視角和格局。同時,他們也會看到我的憂慮、擔心和渴望,于是他們的想法和行動也會隨之改變。
想明白這些問題后,你可以再回頭思考該如何去做手頭的工作,從而幫助老板解決他的問題,創造更大的價值。
2)你要讓他感到安全自在
如果你的客戶在你面前感到不安全不自在,那他還會在你這里買東西嗎?
肯定不會。
同樣,這也適用于你跟你老板的關系。
所以,你還需要去體會、感受并同理你老板的感受。
你讓他感覺舒服,還是難受?
你讓他感到踏實,還是不安?
你讓他感到愉悅,還是不快?
你讓他感到放松,還是緊張?
這些感受都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與讓自己感到舒服、踏實、愉悅、放松的人在一起工作;相反,我們每個人也都不喜歡與那些讓自己感到難受、不安、不快和過度緊張的人一起工作。
從本質來說,這些都代表著安全感和可控感,這是大多數人都很需要、也很喜歡的東西。
如果每次你老板給你發微信時,你有時回復,有時不回復,他會怎么想?
他可能就得去猜:你是因為忙而不回復,還是因為不同意他的觀點而不回復,還是因為你覺得給你布置任務太多了而不回復。
一旦你的老板開始猜測你的心思,你們之間的信任就已遇到了一定的危機。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平時工作中你可以用“換位思考”去進行體會,從而獲得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在職場工作多年的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能講出一大堆的真實故事:
一個工作能力非常出眾的部門負責人,客戶喜歡,團隊敬服,但因為總有功高蓋主之嫌,后來還是被他的老板借故開掉了。一個能力一般的人,因為與他老板間的信任牢不可破,所以每次都會被列入升職名單。
這些眼花繚亂、令人困惑的職場現象背后,藏著的其實正是“信任”二字。
這就是我說的第二個關鍵:與你的老板建立牢不可破的信任,這是一切工作開展的基石。
最后的話
最后,問你一個問題:你在公司里的角色最終是由什么決定的?
你可能會說是你的職位。
其實不然,決定你角色的不是你的職位,而是你的行動。
所以,你在公司里做了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與你老板建立了怎么樣的關系,將最終決定你在公司里的角色。即使這家公司沒能給你角色應對的職位,你也會在其他公司或自己的創業中得到自己應得的職位。
而這一切都是由你究竟做了什么而決定的,職位可能是虛假的,但你所做的就是你所做的,它會永遠跟著你,并最終成就你。
所以,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把這兩個關鍵做好吧。
作者:艾菲,《直擊本質》作者,高管教練、全球認證優勢教練、個人成長教練,前美國財富五百強公司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關注微信公眾號: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夯實“思維躍遷”與“自我認知”兩大基石,成為真實且閃閃發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