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積食常見的問題及辯證
一、小兒積食的壞習慣。
1、睡前吃多了,不利于消化與吸收,容易導致脾胃運化消化不好;
2、幼兒園吃了晚飯,回家又吃,等于晚上吃了兩頓飯;
3、小兒吃肉多,多肉少菜,菜吃少了也會引起積食;
4、小兒不想吃了,家長憑著自己感覺強喂孩子吃東西;
5、小兒挑食,只吃自己喜歡的。很多小兒喜歡吃肉不吃素、水果等之類的東西;
6、生活節奏快,猛吃猛喝,對于喜歡的東西會猛吃多;
7、愛吃零食,零食過多對脾胃造成負擔;
8、愛吃涼性的東西,造成小兒脾胃虛寒,不能消化食物而導致積食。
二、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積食及積食發燒。
1、口氣重,少酸有臭味,說明寶寶積食了。
2、食欲不好,挑食厭食嚴重,吃飯后有嘔吐,也說明有積食癥。
3、大便不規律,本來一天一次、后兩天或三天一次、或一天幾次,大便次數增多或減少都是積食的前兆。大便酸臭、難聞、便秘或腹瀉。
4、舌苔中段于白或白苔過厚或白苔發黃,嚴重的積食引起舌苔駁落即是地圖舌。
5、寶寶未進食,摸寶寶肚子,積食時寶寶肚子是脹的,或摩腹時摸到腸道內有硬節,說明寶寶有便秘了。
6、如果寶寶一般睡眠挺好,突然夜里翻來覆去睡不好并還磨牙,中醫說“胃不和而臥不寧”也可能是積食癥狀。
7、“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8、積食容易化火,火會上供到扁桃體,容易反復扁桃體發炎及呼吸道感染,更嚴重小兒一吃東西就吐了。
9、睡后摸摸胸口和腹部是否比較熱,積食發燒通常是胸口和腹部先發熱,若寶寶胸口和腹部比較熱,但量體溫是36.8℃或37℃左右,估計過兩天就會發燒。若發燒就是胸口、腹部、手心、腳心溫度較高,在中醫重叫“內積化熱”癥狀。
10、積食時看小兒下眼皮,若小兒下眼皮突然腫脹或發青,可能就是積食了。也可看鼻子,當小兒積食時,小兒鼻子兩側會發青。
11、一般小兒積食引起的發燒,在發燒之前食欲會非常好,愛吃東西。吃多了之后,舌苔厚膩,沒明顯嗓子紅腫、咳嗽感冒癥狀。感冒發燒一般分為風寒與風熱發燒。一般風寒發燒多發生在初冬、春天,夏天的時候表現:頭疼、怕冷、不出汗、身體發熱、鼻塞、流鼻涕、咳嗽、咽喉發癢。風熱發燒伴有咽喉腫痛、流黃鼻涕、舌紅。
12、簡單辨別小兒是積食發燒還是感冒發燒,摸小兒肚子和后背。若后背熱于肚子,則是感冒發燒。若肚子熱于后背則是積食引起的發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