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的文章里說腦梗死后遺癥不需要定期輸液,但需要把一些指標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可是今天門診來了一位老奶奶可倒好,得完腦梗連藥也不吃了,到底啥情況?下面我給大家講。
老奶奶今年有 70 多歲了,高血壓病 10 多年了, 四年前得過一次腦梗死,遺留下右側肢體活動不利,頭腦不清醒,時常有頭疼、頭昏等癥狀,據老奶奶女兒描述,四年前腦梗死做過頭顱 MRA,左側大腦中動脈狹窄,具體狹窄多少,她也不知道,當時可能出院時大夫也沒交代清楚以后用不用藥物長期維持,反正老奶奶出院以后一直沒吃藥,也沒定期復查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常規、電解質等指標,血壓也不規律監測,導致最近一個月頭老是發悶,走路不穩,甚至有一次差點暈倒,所以今天來找我,我給量了量血壓,180/80mmHg,壓差很大,老奶奶說“有時喝一顆卡托普利,有時不喝”,我對老奶奶說“卡托普利是短效降壓藥,而且副作用比較大,您最好換成長效降壓藥,而且應該定期化驗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標,平時飲食要清淡,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的食物,現在您血管硬化程度估計很厲害,要不然壓差不會這么大,嚴格限制鹽的量,多吃香蕉、橘子、西紅柿、山楂等含鉀多的食物來預防動脈進一步硬化”,老奶奶女兒很贊同我的說法,不斷叮囑老奶奶這次一定要聽大夫的話,于是我給開了“非洛地平緩釋片 5mg 的劑 量”,讓老奶奶過半個月再來,一同化驗那些指標。
說了這么多,那么到底腦梗死后遺癥的人都需要監測哪些指標?平時又該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血壓、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這四項指標必須要監測,一旦發現有增高應該及時控制,因為這些指標長期增高對全身血管是一種無形的傷害,而且對心、腎、腦等重要臟器的血液循環也是一種負擔,對于老年人血壓至少要控制在 140/90mmHg 左右,有心衰、腎病的人甚至在 130/80mmHg 以下,其次空腹血糖控制在 7mmol/L 以下,餐后兩小時在 10mmol/L 以下,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很重要,有冠心病的必須控制在 1.5mmol/L 以下,沒有冠心病要控制在 2mmol/L 以下,同型半胱氨酸也很重要,近些年來一些科研專家越來越重視這個指標,它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控制的越低越好,一般在 6mmol/L 以下最理想,其次,像有些老年人合并心衰、腎衰、房顫等,每年定期復查心電圖、心臟彩超、電解質、腦鈉肽等等指標,早發現,早干預,比嚴重了才治效果翻倍,況且有些疾病是無法治愈的,也是無法逆轉的,只能預防,所以尤其老年人,身體各種臟器功能下降,一定不能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