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感冒,男性,中醫學院學生。
初診:一九五八年十月十八日。三日來每日下午二至三時感覺發熱,終日惡風寒,著衣倍于常人,微感頭痛,流鼻涕,微咳,不嘔,大便溏,無汗,皮膚干燥,時覺全身發癢,并有紅疹(患者自疑染皮膚病,因周前患感冒,曾赴浴油洗?。?,舌苔薄白,脈浮緩?;颊咧^∶'?;几忻埃窈鹬从4舜尾∫讶眨蓜?,汗出甚微而不效。'
察患者口不苦,胸脅不滿,不嘔,不能作小柴胡湯證施治。此乃發熱惡寒,一日二、三度發,如瘧狀,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之麻桂各半湯證。因其素體虛弱,加黨參∶川桂枝10克、芍藥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紅棗6枚、麻黃10克、杏仁10克、黨參10克。
二診:十月十九日。昨日中午服藥后,從下午至夜,全身汗出,咳除,身不癢,頭不痛。今晨不惡風寒矣。擬去上課,不需服藥。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證之病機為太陽病,未能用適當的汗法解表,表郁而病不解。因表邪稽留較久,故仍 脈浮、頭 痛、發熱惡寒;因不能得小汗出,故身癢,古人謂'癢為泄風',乃自欲解風邪外泄也;病欲自解,又不得解,故面有發熱之紅色;一目中兩三次發熱惡寒,似瘧非瘧,亦是正未虛,邪較輕,正與邪斗爭之表現。此為辛溫、微發汗之輕劑。因病邪不重,稽留較久,郁而不得解;如用麻黃湯發汗,似嫌峻烈;用桂枝湯 解 肌,又 嫌 太緩;為此而在桂枝湯中加麻黃、杏仁,并輕其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