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一本院職工,訴咽喉疼痛,聲音嘶啞,查體咽部紅腫灼熱,余無特殊。診左脈細弱,右脈稍浮數。考慮肺經風熱,擬辛涼清解。正巧讀書讀到張志遠先生談治療風溫病,用辛溫發散藥配合清熱解毒之品,可以起到解表清熱兩不誤的療效。一般來說,麻黃桂枝荊芥防風之類辛溫藥發散力較強,薄荷、銀花、連翹、桑葉之類雖曰辛涼解表,但發汗力不佳。如麻杏石甘湯即是麻黃桂枝辛溫解表配合石膏清里熱。故在需要發汗 解表的情況下,可適當應用辛溫藥,為防止辛溫助熱,用石膏、黃芩、板藍根之類寒涼藥佐助,又能起到清熱解毒之效。處方以銀花、連翹、蟬蛻、黃芩、桔梗、甘草、玄參、葛根之類,宣肺利咽,配合口服六神丸清熱解毒止痛,以求速效。
住院部一高血壓患者,平素不做檢查,近期偶然發現血壓高,反復測量在180/100mmHg以上,偶有眩暈,無特殊不適。讀張志遠先生,葛根黃芩黃連湯加山楂降血壓,試用之。兼用補肝腎之品,所謂滋陰潛陽。高血壓考慮肝陽上亢者多,用地黃、山藥、山萸肉、首烏以壯腎水,用龍膽草、青黛、黃芩之類瀉肝火,牡蠣、龍骨之類鎮肝陽,葛根、川芎、芩連、山楂均有舒張血管之效,可能是現代臨床認為其降壓作用的機制。
門診一坐骨神經痛患者,于院外帶中藥來,找余辨識,繼而處方。深恨不能一一辨明其藥,現代中醫師多與藥房脫離,不識藥之本質,實為現代中醫教育之缺憾,吾亦未能幸免。觀其方中杜仲、參須、黨參、白芍、獨活、桑寄生、山萸肉、烏梢蛇、地龍等,考慮處方以補腎活血為主打方向,擬獨活寄生湯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