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是西晉智障皇帝司馬衷的名言。他的接班,將西晉公司拖入高層內斗、混亂失控的絕境。
趙王專欄之
西晉公司之敗:接班人危機
導致高層內斗、引狼入室1
西晉公司之敗是二代接班的經典敗局。
西晉是歷史上一個短命的王朝,如自滅吳起算前后不過37年,與另兩個同樣短命的王朝———秦、隋相比,西晉要默默無聞很多。
這三個難兄難弟有兩個共同特點:
其一,其開局都是結束了數百年戰亂,是人民翹首以盼的盛世。如秦的統一是終結了戰國七雄兩百多年的相互攻伐,隋則是結束了近三百年的南北對峙,而西晉也是終結了漢末近百年的地方割據。其二,在開國之初,這三朝都是地大物博、國力雄厚,盛世光芒四射,被時人寄予厚望。但結果卻都是曇花一現,“皇二代”接班后,國家陷入混亂,民不聊生,盛世光彩轉瞬消逝。
其中,秦、隋兩朝是治國無方,導致底層叛亂不休,最后成燎原之勢,朝廷難以控制,終至土崩瓦解。而西晉卻完全不同,自始至終沒有底層的大規模劇烈反抗(雖有李特率流民起事,但始終偏居西南,對整個朝政沒有實質性影響),它滅亡的禍根源于二代接班危機導致的西晉家族高層的內斗。
這種家族高層內斗時間之長、卷入人員之多,各方仇恨之深,造成危害之大,的確為歷朝歷代所罕見。
西晉的創建者晉武帝貌似雄才大略,結束了三國分裂的局面,但其在挑選接班人上卻極為短視———他固執地挑選了太子司馬衷作為帝國的繼承者。這位智商近于弱智的晉惠帝自從繼位以后便接連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間,成為傀儡,導致西晉中樞權力出現真空。
先是外戚弄權,緊接著各位實力雄厚的王爺也卷入爭斗,爭奪最高權力,相互殘殺。起初,紛爭只限于宮廷和首都洛陽,雖是刀光劍影,但傷亡人數有限,對整個國力損耗并不大;而后來,征戰愈演愈烈,諸位王爺率領兵馬在全國混戰,使戰事急劇升級,整個國家卷入戰爭;而發展到最后,司馬皇族又開始扶持胡族軍隊為自己效力,結果引狼入室,使戰局完全失控。
由于自相殘殺多年,西晉國力耗盡,幾無可用之兵;而被引入的匈奴、羯、鮮卑等各族勢力趁勢揭竿而起,攻陷首都洛陽,占據中原,曾經輝煌無限的西晉王朝就此崩盤。一個本完全可以做成百年老店、稱雄數代的巨型公司,卻成了歷史上短命的過客。中原百姓求做奴隸而不得,陷入了暗無天日的異族統治時代。
忙于分紅的初創期
漢末紛爭,曹、孫、劉三家打得頭破血流,最后漁翁得利的卻是司馬家族。
司馬家族的爺爺輩司馬懿,潛伏裝病,老謀深算地干掉了曹魏宗室曹爽;到父輩司馬昭時,已飛揚跋扈到“路人皆知”;輪到孫輩司馬炎(晉武帝)接班時,雖其并無多大才能,但此時司馬家族樹大根深,而曹家大勢已去,只得無奈禪讓司馬炎。
此后晉武帝又舉兵伐吳,派名將王濬率樓船沿江南下金陵。此時的東吳是暴君孫皓掌政,三吳之地上下離心。西晉大軍一到,他便將自己五花大綁,投降了事。漢末紛爭近百年的亂世,最后是在晉武帝這個公子哥手上結束,使人不得不感嘆“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晉武帝雖平庸,沒有“氣吞萬里如虎”的開國大帝氣魄,但對臣下和善,治國中規中矩,并不好大喜功,既不學秦始皇造長城,也不同于后世的隋煬帝挖運河,較少靡費民力。西晉一統天下后,由于地廣人稀,王朝非常重視農耕,所以治內百姓相對富足,出現了四海康寧的景象,人稱“太康盛世”。
但這看似華麗的十年盛世背后卻是千瘡百孔。
作為帝國的創立者,晉武帝一待天下穩定,便已無心進取,專事女色,后宮佳麗達萬人。夜晚他在宮內乘羊車隨意寵信,惹得宮女們在住處旁插竹葉,灑鹽水,勾引羊兒停下腳步。到后期,晉武帝已公然賣官鬻爵。這行為被當時的司隸校尉劉毅抨擊為連漢靈帝、漢桓帝都不如———桓靈二帝還將賣官之錢送入國庫,而晉武帝卻把錢兜入私囊。
而西晉王朝的元老們也多是庸常之人。整個士林好于清談,缺乏實干,如大臣王衍信口雌黃,卻四處逢源。其他高官重臣更是奢靡無度:何曾“日食萬錢,猶曰無下箸處”;王武子暴殄天物,用人奶喂養小豬;石崇和王愷斗富時炫耀的財富讓皇帝都相形見絀。
一個剛剛草創、兼并成功的巨型公司,君臣上下不著眼勵精圖治,卻忙于分紅、套現、享受。不過此時匈奴已滅,外無憂患,戰亂過久,人心思定,西晉王朝只要按部就班地運轉著,持續運營是沒有問題的。
真正把西晉王朝拖入亂局的是接班人問題。晉武帝在挑選接班人時過于鼠目寸光,這使得本來就脆弱的“太康盛世”終成曇花一現。
自欺欺人的接班人抉擇
接班之事其實完全不該成為西晉王朝的煩惱,晉武帝手中有多種選擇———晉武后宮有將盡萬人,名列古今帝王前列,所以他也是兒子成群,共有二十六子。
但恰恰要命的是,晉武帝的太子司馬衷卻是個智障患者。由于晉武帝的大兒子司馬軌早殤,司馬衷排行老二,又是皇后楊艷所出,無論是立嫡還是立長,他都是首選。可他的智商明顯低于正常人,舉止愚癡,眼神呆滯,生活上只能勉強自理。在兩晉十幾位皇帝中,他的智商僅比晉安帝司馬德宗稍微高一點———司馬德宗吃完飯口水還得底下人幫著擦。中國荒唐的帝王特別多,但嚴重智障的,也就司馬家族這兩位。
記錄司馬衷癡呆的史料很多,最經典的案例有兩個。一次他在池塘里聽到青蛙叫,覺得很新奇,便問屬下這呱呱亂叫的東西是屬于宮里的還是私人的。屬下只好敷衍他:“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就是私人的。”另一回更絕,他已當了皇帝,屬下申報某地災荒不斷,百姓沒飯吃餓死無數,他卻反問:“為什么不吃肉粥呢(何不食肉糜)?”
其實晉武帝的其他孩子,以及司馬衷自己的一子四女,全都正常,個個聰明伶俐;唯獨司馬衷一人智商低下,完全違背了遺傳學規律。晉武帝的其他兒子,如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熾(后被立為晉懷帝)等皆是相貌堂堂,才智超人,雖此時年紀尚幼,但日后接任帝國綽綽有余。
除子嗣之外,晉武帝的二弟齊王司馬攸也非常能干,功勛卓著,曾一度被其父司馬昭視作接班人。司馬昭在世時,便常拍著自己的座位對司馬攸說:“桃符,這是你的座位啊。”在晉武帝晚年,朝中更希望成熟穩健的齊王繼位,這樣能保證王朝的正常接班。此前司馬昭和司馬師兩人就是兄終弟及,而司馬攸又是過繼給司馬師作繼承人,所以朝中有這想法也屬正常。
事實上,考慮到太子的能力不適合接班,晉武帝也很是糾結。他兩次有過更換太子的念頭。
第一次是他主動向皇后楊艷提出皇太子才智不堪繼承大統,要另立皇子繼位。但皇后楊艷卻連忙阻攔:“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這說法在宗法上完全在理,但在司馬衷這里已不是長和賢的問題,而是正常和智障的區別。
而楊艷更深層的想法是,如果更換太子,她的另一兒子司馬柬年紀尚幼,并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一旦立了別的皇子,后宮必然出現兩后爭霸的局面。作為外戚,楊家勢力則會受到限制。她寧愿穩妥一點,讓司馬衷繼位。晉武帝耳根子一軟,就暫時打消了念頭。
第二次,在晉武帝得病以后,群臣愈加擔憂帝國的接班人問題,幾位重臣多次在晉武帝耳邊吹風。尚書和嶠說得較為委婉:“皇太子有淳古之風,但如今世道多詐,恐難以料理陛下家事。”而另一重臣衛瓘也趁著酒醉,撫摸御座對晉武帝嘆息:“此座可惜!”晉武帝心中愈加沒底,決意暗中測試皇太子治國的能力。
他把東宮官吏都招至皇宮中飲酒,然后派人送密件給太子決斷處理。無人輔助,司馬衷當然手足無措。幸虧他的妻子賈南風拉了個太監幫忙批示,然后讓司馬衷照葫蘆畫瓢謄寫上去。晉武帝看到送回的密件,發現應答正確,處事得當。他異常興奮,還將答卷特意呈給反對太子繼位的衛瓘,以示太子有治國之能。此時的晉武帝身體已大不如前,并不愿在接班問題上朝政動蕩,心力交瘁,只好以這種掩耳盜鈴式的做法來自欺欺人,敷衍了事。
由此,司馬衷的繼承人之位又峰回路轉,穩定了下來。
而被朝臣看重的齊王司馬攸也在晉武帝駕崩前病死。由于受人蠱惑,晉武帝怕權高名重的弟弟留在朝中會對兒子繼位造成威脅,令其去齊國就任。此時的齊王正處病中,不適合上路,便一直懇請暫留朝中。晉武帝卻不顧兄弟之情,催促得更加急迫。司馬攸只得勉強趕路,經不起半路顛簸,吐血而亡。晉武帝雖有愧意,但也算替兒子掃清了繼承的障礙。
不久,晉武帝病逝,司馬衷名正言順地成了帝國掌管者。高管縱情享受,而大局又是智障老板掌控,西晉王朝越來越滑向混亂的邊緣。
二元權力架構落空
為保障帝國公司的正常運轉,晉武帝雖執意讓司馬衷繼位,但還是擔憂其不堪重任,駕崩前安排了外戚楊駿和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佐朝政。
這安排是極有用心的。
楊駿是當朝皇后楊芷的父親,而楊芷正是晉武帝首任皇后楊艷的堂妹。楊艷死時,懇請晉武帝立堂妹為后———此為死前布局,再次夯實楊家勢力。晉武帝非常疼愛皇后楊艷,一時心軟,便答應下來。楊駿作為皇后父親,被臨危托孤,是自然之事。晉武帝更深層的機心是,楊駿雖出自弘農大族,但在朝中根基很淺,在皇族和士族中均無有力支持;所以即便他輔政,也難以對皇權構成實質性威脅。
而另一被托孤的汝南王司馬亮則是晉武帝的叔叔,在地方和軍事上都有過歷練,從政經驗非常老到。晉武帝安排他與楊駿共同輔佐,是為了保證司馬家族一方的利益,使外戚一族不至于過于強大,避免西晉王朝走進東漢外戚篡權的死胡同。
這是晉武帝對日后政局二元結構的設想,外戚和宗室力量相對平衡,不會一家獨大,以保王朝公司的正常運營。
但這二元構想在晉武帝死后就馬上付諸東流了。晉武帝重疾之時,旁邊只有楊駿一人伺候,身邊的護衛也全為楊駿所換,禁宮被楊家全部控制。晉武帝任命司馬亮的詔書,未及發出,就被楊駿扣留,成了一紙空文。
楊駿加封自己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將軍政大權全攬手中。他還立即督促司馬亮前往封地許昌上任。此時的司馬亮進退兩難,惶恐不安———既不敢進宮奔喪,又不想立即赴任。此時有人誣告司馬亮謀反,楊駿草木皆兵,派人前去捉拿,嚇得司馬亮連夜逃赴封地許昌,自此結下仇恨。
在接班的緊要關口,西晉的權力中樞暫時落入了婆婆一黨手中。
婆家、妻族、叔伯三股勢力角逐
司馬皇族代表著皇帝叔伯一黨的利益,且人丁興旺,當然不愿大權旁落;司馬亮雖被逼逃,但和其他宗室一樣,也等待著翻盤的時機。
西晉靠篡奪曹氏登基,而曹氏之所以被顛覆,是因為當時的執政者曹爽刻意削弱曹魏宗室,結果曹魏大廈將傾之時,宗室卻無人勤王。晉朝為避免皇族力量過弱而被異姓顛覆的命運,晉武帝便大肆封王,部分程度上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國。這些封國分成大、次、小三等,大國有兩萬戶,且可設置上中下三軍,最多可有五千人的常備軍隊。之后,封國的權力從單純的軍事擴大到行政、財權,諸王可以自行選用國中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這些高度自治的分公司的負責人,又與集團董事長屬于血親,所以也有繼任董事長職位的權利。
而晉武帝為減少軍備開支,又大規模地削減了州郡的兵力,使得一般州郡只剩下幾百人的軍備,只足以維持地方治安,這又客觀上造成了宗室力量前所未有地強大。如果這些擁有獨立王國的宗室反對朝廷,臨近的州郡是根本無力鎮壓的,只能出動中央軍才能勉強制衡。楊駿輔政之后,完全排擠宗室力量,一家獨享權力,自然會引起各自實力雄厚的司馬皇族的強烈反彈。
除叔伯一黨外,西晉家族內晉惠帝妻族的勢力———賈家也一直覬覦著最高權力。賈家一貫靠政治投機取得恩寵。賈南風的父親是西晉權臣賈充。由于司馬家族雖把曹魏君主當傀儡,但為顧及聲名,不敢公然弒君。在曹魏勢力反擊司馬家族的千鈞一刻,賈充及時煽動了軍官成濟一戈刺死了君主曹髦,使司馬家順利取代了曹家———既能得到最高權力,又不用背負弒君的罵名。由此,司馬家族特別感激賈家,把賈充視為西晉立國的大功臣。
而賈南風則是數千年里長得最丑的皇后,短肥黑丑,但為人暴戾酷虐,極有心計。為太子妃時,有宮女懷了司馬衷的孩子,腹已成型,賈南風卻狠毒地用銳戟刺入宮女腹中,一尸兩命。
原本嫁給司馬衷的該是衛瓘的女兒,衛家有“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的遺傳;但賈家為攀附皇權,用奇珍異寶賄賂當時的皇后楊艷,半路將這門親事搶走,硬將賈南風塞給了司馬衷。
賈南風在保住司馬衷太子之位時,出力不少;可如今丈夫登基,婆婆楊氏家族卻成了最大得利者,這讓賈南風咬牙切齒,謀劃著要除掉楊駿。
一個剛剛草創不久的家族企業,任人擺弄的老板周圍聚集著婆婆、媳婦、叔伯三股勢力,西晉王朝的家族高層內斗已不可避免。下一篇將重點描述西晉的外戚和宗室如何斗法,使內亂升級,將王朝公司拖入混亂。
系列架構:
1二代接班,中樞混亂
2外戚、宗室斗法,內亂升級
3同族內斗,全局混亂
4引狼入室,西晉謝幕
趙王,原名趙波,青年文史作家,供職于浙江教育出版社,著有《后三國風云》等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