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負責人,主任營養師;衛生部臨床醫生科普項目醫學科普專家;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員會委員;NDP項目專家組成員。
柳鵬教授200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獲得博士學位,后進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工作至今。擅長慢性病營養、圍產期營養、老年營養、科學營養減重、腫瘤營養支持及個性化營養指導,等等。
養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是所有父母的期望。科學的營養飲食不僅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孕婦的健康也大有益處。合理的飲食既能減少母親發生感染、貧血及妊娠糖尿病等并發癥的危險,又能降低嬰兒早產、體重不足、死胎、腦損傷以及發育遲緩的可能性。因此,在妊娠這個關鍵時期,如何做好孕期營養至關重要。
妊娠整個過程總共近10個月,根據其臨床表現和營養生理特點,可分為3期:前3個月(1~12周)稱為孕早期,中間4個月(13~28周)稱為孕中期,后3個月(29~40周)稱為孕晚期。
與孕早期和孕中期相比,孕晚期對能量和營養的需求相對更高。此時期既要保證母體和孩子的營養供應,又要為母親產后泌乳作儲備。稍不注意,則有可能出現營養不足;如果補過了頭,也容易造成能量和營養過剩,導致出現母親增重過多、妊娠糖尿病,以及胎兒巨大兒等情況。因此,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孕晚期有相應的營養原則。
孕晚期特點
對于母體來說,孕晚期胎兒的不斷增長使媽媽的胃受到壓迫,飯量反而可能出現減少。雖然媽媽往往感覺已經飽了,實際上卻并不一定滿足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量,此時應盡可能選擇體積小而營養價值相對高的食物。對于胎兒來說,孕晚期是生長最快的階段,同時也是胎兒腦細胞和脂肪細胞增殖的“敏感期”。因此,應該注意補充含優質蛋白質、磷脂、維生素以及DHA豐富的食物,以促進胎兒智力的發育;同時對脂肪和糖類食品要適當限制,以免能量過剩,使胎兒長得過大,影響分娩。
孕晚期營養原則
1.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孕晚期是蛋白質在體內儲存相對較多的時期,其中胎兒約存留170克,母體存留約為375克。這要求媽媽膳食蛋白質供給比未孕時要增加20~25克,魚、瘦肉、雞蛋、牛奶等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應占到食物總蛋白質的1/2。
2.供給充足的必需脂肪酸
孕晚期是胎兒大腦細胞增殖的高峰,充足的必需脂肪酸可以合成花生四烯酸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滿足大腦發育所需。因此,每周吃2~3次海魚有利于必需脂肪酸的供給。
3.保證鈣、鐵等無機鹽的充足
孕晚期,胎兒骨骼的發育速度加快,牙床內有乳牙開始骨化。足月兒骨骼的鈣鹽,幾乎80%是在此期間從母體中獲得的。此時期媽媽缺鈣比較多見,一旦出現有可能導致新生兒佝僂病或低血糖。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孕晚期媽媽每日應攝入鈣1200毫克,比孕早期的800毫克、孕中期的1000毫克均有增加。
孕晚期,媽媽還應特別注意鐵的補充。如果每天不能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極易導致貧血的發生。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孕晚期媽媽每日應攝入鐵35毫克,這個值相當于懷孕前的2倍多。
4.注意補充水溶性維生素
孕晚期,母體需要充足的水溶性維生素。尤其是硫胺素(維生素B1),如果缺乏容易引起嘔吐、倦怠,并在分娩時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程延緩。還要適當多吃些含維生素B12和葉酸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血、肝、瘦肉、木耳等,既可防治媽媽本身貧血,又可預防孩子出生后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5.少食多餐
孕晚期,為保證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同時又不過多加重媽媽消化系統的負擔,建議少食多餐,定時定量進餐。基本上要求每天達到3次正餐和3次加餐,以使膳食中能量和各種營養素能夠滿足媽媽和胎兒的雙重營養需要。
孕晚期飲食
1.膳食組成應多樣化,食物的選擇應根據營養需要并照顧飲食習慣,在孕中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副食的種類和數量,以滿足營養需要。
2.由于孕婦的胃受到壓迫,飯量減少,此時關鍵就在于選擇體積小、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適當增加魚、瘦肉、雞蛋、牛奶等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
3.盡量少吃營養價值低而體積大的食物,更不宜多吃單純供應能量的食物如白糖、蜂蜜、糕點、甜食等,避免孕婦過于肥胖以及胎兒過大。
4.供給充足的蛋白質、磷脂和維生素有助于腦細胞的數目增多,有利于胎兒智力發育,如適當補充雞蛋、大豆、堅果、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5.適當補充含鐵、維生素B12和葉酸豐富的食物,如動物內臟、瘦肉、木耳、大棗等,有利于預防媽媽妊娠期貧血以及孩子出生后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6.盡量少吃過咸的食物,避免大量飲水,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
孕晚期需注意補充的營養素
鈣
孕晚期,胎兒骨骼發育速度加快,足月兒骨骼的鈣鹽,幾乎80%在這3個月期間從母體中獲得。對于母體而言,此時期對鈣需要量最大,最容易出現缺鈣,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Tips:孕中期補鈣123
1)多攝取含鈣豐富的食物。奶及奶制品是鈣最好的食物來源,此外還有海產品、大豆及其制品、深綠色蔬菜。
2)增加戶外活動。母體缺鈣有時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而影響鈣的吸收利用,增加戶外活動有利于皮膚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3)適當增加運動。適量運動有利于鈣被機體利用,使鈣沉積在骨骼上。
鐵
孕晚期,母體血容量增加迅速,容易出現貧血,應適當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臟、瘦肉、蛋黃等動物性食物。此外,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能將食物中氧化型鐵轉變為還原型鐵,有利于鐵的吸收。
鋅
孕晚期,胎兒生長發育增速,如果胎兒得不到充足的鋅,會影響胎兒骨骼的生長,造成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免疫力下降。建議適量增加牡蠣、瘦肉、動物肝臟、蛋類、海產品等含鋅較豐富的食物。
碘
孕晚期對碘的需要量也有增加,根據食用碘鹽的情況,適當增加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海產品。
葉酸
孕前和孕早期我們特別強調補充葉酸的重要性,目的是為了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孕晚期仍需要繼續補充葉酸,維持每日攝入量600微克,這是為預防妊娠期貧血。富含葉酸的食物包括動物內臟、瘦肉、大豆以及綠葉蔬菜,必要時需要補充葉酸補充劑。
綜上,我們應該根據孕晚期的特點,采取相應的營養策略。孕晚期容易出現妊娠高血糖、貧血、維生素或礦物質不足等等問題,通過飲食調理如果不能取得較好效果時,建議在專業營養師指導下補充營養補充劑。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建議均從營養原則出發,實際運用中需要根據個體的主觀癥狀、客觀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及膳食結構綜合整體動態地分析,做出個性化的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