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中國古代文人不但飽讀詩書,而且頗多幽默,千百年來,無論正史野史,都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它們既是一種文人特有的情趣智慧,更折射了主人公對社會、現實以及人生的態度,引人發笑,又富含哲理。
自即日起,本刊將推出系列古代文人傳奇軼事,希望大家喜歡。
王羲之:東床快婿
“書圣”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丹陽尹王曠的兒子,太尉郗鑒的女婿。
歷任秘書郎、江州刺史、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在書法史上,與鐘繇并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王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記載:
“郗太傅在京品,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這里說的就是王羲之。這也是新女婿為什么又叫“東床快婿”的來歷——
郗鑒有個女兒,年長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鑒愛女故為女擇婿。他與丞相王導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其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鑒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
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郗鑒就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尋來覓去,一數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領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里,就見靠東墻的床上一個坦腹仰臥的青年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余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后,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坦腹躺著若無其事。”郗鑒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我去看。”
郗鑒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擇為快婿。
當年這個袒腹東床的年輕人,就是后來聞名于天下的王羲之。
由此,“令袒”或“東床”就成了對女婿的尊稱。但“令袒”或“東床”這種稱謂一般都用于稱對方的女婿、別人的女婿。
文字旮旯原創作品
主編微信:jsx135567
你來看我,我只能以文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