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書店閑逛,包祥先生《童年是屬于大自然的》一書兀然映入眼簾,白綠相間的封面上,一個笑容滿面的小女孩奔跑在一望無際的草地上,整體充滿了童趣和大自然的氣息。翻開書頁,本書共分為四部分:丹山路、大魚帶小魚、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善者因之。書由三十篇教育觀察日記和三十篇教育故事組成,語言文雅且意蘊深遠,引人入勝。教育日記寫的是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學習,均以古往今來,國內(nèi)外的教育故事開頭,著眼于國際視野,完美地闡釋了東方智慧。作者將自己多年來對教育的認識總結(jié),對孩子們成長的觀察積累融入到了書中的字里行間,文字如詩歌一般的優(yōu)美,更有著哲學般的睿智,讓讀者沉醉在大自然中、沉醉在教育自然生長的美好意境中。
近年來時有媒體報道,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因?qū)W業(yè)壓力過大導致自閉癥,更有甚者離家出走或跳樓自殺等。對于這種現(xiàn)象,有兒童心理學專家表示,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家長過于看重成績,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有時成績不好,就會產(chǎn)生挫敗感,這種壓力會傷害到孩子。孩子和家長都應該淡化對成績的追求,體會到學習新知識的快樂。發(fā)生這樣的悲劇,是我們每個家長和老師都不想看到的。那么,究竟怎樣才能避免悲劇的發(fā)生,讓孩子自由健康成長呢?
懷著這種擔憂,我與包祥先生《童年是屬于大自然的》一書相遇了。包祥先生出身教育世家,是一名資深的教育家,有著三十余年的在教育一線工作的經(jīng)歷,對青少年教育十分有發(fā)言權(quán)。包祥先生是“端然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他所研究創(chuàng)立的“家教八部曲”,已講兩千余場,有兩萬多家庭受益。他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是珍貴的存在,感動了萬千家長與教育人。
全書貫穿著教育的自然化和人文化:自然化是尊重生命生長的規(guī)律,而人文化則來源于教師對孩子們的愛。為家長和老師們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學習至上的觀點,幫助孩子自由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作者曾說過,趨向自然的教育,兒童的天賦才能得到發(fā)揮。唯有這樣,才能保護孩子的發(fā)現(xiàn)欲,才會有后來的執(zhí)著,后來的智力爆發(fā)。
作者認為,兒童天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具有高度的天賦,有許多事無師自通,關(guān)鍵在于如何引導他們。而作為一個教育人,應讀懂教育,應讀懂生命,讀懂生命的生長過程。“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教育應是自然生長。”可以算是作者的核心思想。不僅是老師,家長更要明白讓孩子自然生長的重要性。家長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出自內(nèi)心的對知識的尊重與渴望和對孩子學業(yè)的重視,以及家長的道德,家長的人生價值取向在影響孩子的未來。因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都應該冷靜下來,不要用“神童”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強迫孩子學外語、背詩詞、彈鋼琴等等。兒童是獨立的生命體,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多讓兒童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獨立生長。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確保孩子的天性不被扼殺。
讀完本書后,我有感于作者構(gòu)建出的讓孩子自由健康成長的“理想國”,我仿佛看到孩子們摘下厚厚的鏡片,掙脫繁重的補習班的束縛,與書封面上的小女孩一樣自由自在地于草地嬉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我禁不住要向全社會呼吁:孩子的童年只有一個,不要讓他們在繁重的學業(yè)壓力下度過,以致于長大后沒有任何五彩斑斕的回憶。讓孩子們獨立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七彩童年!
《童年是屬于大自然的》包祥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定價: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