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藝術體驗如何做學術表達——音樂表演專業論文寫作的選題立意
userphoto

2022.07.26 上海

關注

作者簡介:

代百生(1971—),男,澳門理工大學藝術及設計學院教授。

摘  要:藝術體驗與表演是感性的,學術研究與寫作是理性的。音樂表演專業師生常常具有豐富獨特的感性經驗,但在論文的選題與寫作中不太容易把握,容易陷入作品分析或經驗總結但缺乏學術性的老套路?;谧髡咦鳛殇撉俳處熢陂L期的音樂學術研究中積累的經驗以及對一些優秀音樂表演論文的拆解分析,提出音樂表演專業的論文寫作要“慎選題、巧立意”,以問題導向為核心,從實踐出發或從文獻出發,結合不同的研究方法,注意藝術體驗與學術表達的結合,也可以寫出好的學術論文。

關鍵詞:音樂表演;音樂論文寫作;選題;立意

文章刊登于《音樂探索》2022年第3期,第76~87頁。

音樂表演專業論文寫作長期以來存在著困境。一方面,廣大的音樂表演師生有著豐富的音樂表演實踐經驗,但在論文寫作時不知道如何選題,他們需要突破的第一難關就是“確定選題方向”——有學生坦言,在與導師交流、查閱國內外文獻后,常常發現自己熟悉的曲目有很多已經被學者們重點研究過,不敢貿然選擇不熟悉的樂曲進行研究,擔心理論無法和實踐結合,支撐不住自己的研究[1]。另一方面,在已經正式發表的眾多音樂表演論文中,存在著選題狹窄與研究方法雷同的普遍現象,很多文章是對音樂作品的創作、表演過程以及創作、表演技巧作分析,包括音樂家的創作體驗、技巧分析、創作探索等方面的總結,常常是經驗、隨感或簡單的作品分析。盡管一些文章有真知灼見,但語言表達與研究方法欠妥,學術性和說服力不夠。這些現象在整體上嚴重有損于音樂學術界對音樂表演專業師生論文寫作與發表的印象。

音樂表演專業論文寫作如何突破“老套路”,使論文具有學術性?盡管有一些相關論文發表和線上培訓課程,但論文寫作需要掌握基本的方法,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歷練提升。筆者本人是音樂學院鋼琴教師,多年前開始投身音樂學術研究,一直堅持表演教學與學術研究并重,在多年的摸爬滾打之中積累經驗,體驗到“以研究促教學”的益處,同時認為:音樂本是感性藝術,音樂表演者有更多的實踐體驗,寫論文如果注意藝術體驗與學術表達的結合,選擇合適的研究角度、注意學術語言,也可以寫出好的論文[2]。論文寫作基本功涉及到文獻搜集與利用、選題與立意、學術寫作技巧等,限于篇幅所限,本文僅涉及其中的選題與立意。這是論文寫作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俗話說“題好成功了一半”,就是指的這選題與立意的環節。下文結合筆者實際寫作中的經驗以及對部分優秀音樂表演學術論文的分析,提煉出音樂表演專業論文“慎選題、巧立意”的若干方法與建議,與廣大音樂表演專業師生共勉。

一、明確“選題”與“立意”的區別


論文寫作不外乎兩個問題:寫什么、怎么寫。寫什么,也就是選題與立意,是學術論文成敗的關鍵,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銳的學術觀察力,善于發現問題。圖1顯示了從“選題”到“立意”的完整過程。

圖1  從“選題”到“立意”

圖1中的第一個步驟是“選題”,又被稱為“意向性選題”,即研究者根據自己的意愿發現一個大致的問題或選擇一個可供研究的話題,所確定的只是要研究的對象與主要范圍,產生研究動機,然后據此廣泛收集資料,并不一定指具體的論題。一個總的基本原則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和知識范圍來選題,揚長避短。在此基礎上,可以有不同的選題來源途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不同的來源途徑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準備:

1)音樂表演與教學、創作實踐中的經驗與感悟。這屬于“從實踐出發”,是一種真正長遠的、有意義的選題方法,要遵循發現問題(What)——思考應該如何解決(How)——尋求理論依據(Why)的思路,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需要尋求理論的支撐或經過嚴密論證提升成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理論;

2)文獻研讀中的啟示與發現。可稱為“從文獻出發”,即在閱讀文獻中,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些問題,獲得一些啟示,或許是質疑成說,或許是有新的拓展,這需要運用綜合尋找和借鑒深入的方法來進行學術論證;

3)對某專業方向的研究或某類作品表演的綜述點評。這需要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有述有評,即描述各種結論或觀點,并對之進行分類點評,表達作者自己的學術觀點;

4)偶爾獲得的寫作靈感。可以采取主觀設定與研究驗證的方法,需要對靈感的核心內容界定清晰具體,并有足夠的論據和科學的邏輯來論證。

圖1中的第二個步驟,強調要有合理的檢索策略,盡可能查準查全,不能做井底之蛙、自以為是。這一重要環節也稱為“文獻研究”,是保證學術研究選題成功的關鍵,也是學界公認的學術研究行為規則。例如使用數據庫檢索可以使用關鍵詞、篇名、主題詞等不同檢索詞多方位檢索,或利用大數據檢索分析找到經典文獻、關鍵作者等信息,然后利用二次檢索順藤摸瓜,擴大檢索范圍,務求窮盡有關自己要研究的問題的全部文獻。這一步驟的意義在于,研究者要通過檢索、閱讀、歸納、比較,了解本選題方向已取得了哪些進展、還存在哪些不足和有待改進之處,還可以從文獻閱讀中分析他人的問題與立意,從中得到借鑒啟發,尋找自己的創意靈感和可為空間,以保證自己研究的創新性。 

第三個步驟就是“立意”。即按照學術論文的基本特點與原則把問題明確具體化,這一定是在經過了前兩個步驟的基礎上,經過審慎思考與選擇,確定具體的研究課題、研究視角與方法,形成基本的研究思路?!傲⒁狻钡暮脡目梢詻Q定論文的成功與否。同一個“選題”,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視角和方法,即有不同的“立意”,得出的結論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也就決定了并不是別人研究過的“選題”就不能再做,關鍵在于是否有新的“立意”。

學術論文的最核心指標是要有創新性,創新性可以體現在:提出新問題,發現新線索;發現新事實,介紹新知識;提出新認識,得出新結論;選擇新視角,應用新方法等。這是“立意”環節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扒闪⒁狻毙枰紤]以下因素:

1)選擇合適的研究視角,以能與眾不同、“獨辟蹊徑”為好;

2)確定合適的研究深度與廣度,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可行性基本原則;

3)提煉觀點確定具體論題,以突出“問題意識”為首要原則。研究者需要明確自省:文章是否提出和解決了一個或某些明確的問題?能否用簡潔明了的標題清晰表明你的主要觀點或特別的內容并使其具有吸引力?這個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有意義嗎?

4)論文的標題擬定非常重要,以“準確得體、簡短鮮明”為基本原則。標題是研究者在選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具體的材料提煉觀點后擬定的論文的題目,它是論文的主旨,直接或間接地體現了論文的中心論點和主要內容。一篇論文,內行人看它的標題就知道它的大致情況。所以標題的確定是選題立意乃至整個論文成功的關鍵。標題是選題立意的具體化。當然標題可以在研究完成之后總結提煉。論文標題作為一篇論文給出的第一個重要信息,要求直接醒目、不落俗套,給人以新鮮感,能夠吸引讀者。

音樂表演專業的論文寫作如果“慎選題、巧立意”,遵守上述基本原則,注重藝術體驗和學術表達的結合,完全可以寫出好的論文來。下文將主要通過對筆者本人的部分論文的選題立意自我剖析以及一些其他作者的優秀文章的拆解分析,討論如何“慎選題、巧立意”。

二、從文獻中學習:拆解范文,學習“立意”方法


音樂表演專業的選題很多是從作品研究入手,包括理性分析(音樂分析知識與方法的運用)和感性認識(對藝術的個性化體驗、經驗、心得等),寫作的論文類型可以大致分為:音樂作品研究、表演與教學實踐研究、文獻綜述等幾大類,每一類型都可以使用不同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來“巧立意”。

(一)音樂作品研究

這可能是目前音樂表演類論文寫作選題最多的類型,常常是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或深有藝術體驗的作品作為研究對象。這類選題同樣也可能是作曲理論方向、音樂學領域的史學批評類的選題重點。因為20世紀以來,音樂分析幾乎在所有音樂研究領域都占據了重要地位,所以僅僅是對音樂作品進行本體技術分析,似乎并不是音樂表演專業論文選題的強項。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在于:研究經典音樂作品可能更具有研究價值,但常常是經典作品被很多人研究過了,隨便找個沒有被研究過的冷門作品來做研究又擔心研究的價值性和理論是否立得住。于是出現本文引言中提到的音樂表演者在論文選題時的困惑。

音樂作品當然應該是音樂研究的主要對象,但藝術作品只是音樂現象的一種呈現方式,音樂現象只有通過與人發生關系,才能更完整地呈現。因此,作品分析只是研究的起點,而不是目標!必須將作品置于廣闊的社會文化語境中做多視角的觀察和思考,才能使研究真正具有學術品格。即從音樂作品出發,關注產生音樂現象的人(作曲者、演奏者以及對音樂有觸動的聽眾等)和文化,作縱向橫向地拓展,是這類研究的“立意”關鍵,也給不同研究者提供了不同的創意發展空間。讓我們來看看此類選題的幾篇優秀論文是如何“巧立意”的。

第一個范例是《中國風鋼琴語境的拓荒者、先驅者——論老志誠20世紀30年代初的鋼琴創作》[3]。這篇論文作者作為鋼琴教授,以作品研究入手,但不停留在作品分析和演奏詮釋等慣常的層面,而是深入到歷史的和文化的背景中深入研究,從而提出一個鮮明的觀點,敢于挑戰“通說”:第一部分通過史料整理,全面介紹了老志誠先生作為鋼琴演奏家、鋼琴教育家和鋼琴曲作家在中國鋼琴音樂發展中的地位與貢獻;第二部分是對老志誠先生的3首鋼琴作品的分析研究,為其提出的主要論點——老志誠作于1932年的鋼琴曲《牧童之樂》和《秋興》是最早的中國風鋼琴曲——作了有力的論證,認為這些作品以中西文化思維、中西多元創作手法整合創新而成,開拓了鋼琴音樂的“中國意境”“民間情趣”和“地域風情”。這一論點推翻了中國音樂學界普遍認為的真正成熟的中國鋼琴音樂起源于賀綠汀先生作于1934年的《牧童短笛》的定論,因而具有作為學術論文的“創新性”本質。該文的選題立意手法可以概括為:質疑成說、歷史考證,即把作品研究或某種表演技法/理論的研究放在歷史的語境中深入考察,要堅持“史學”的治學原則,始終圍繞文獻(包括理論資料和音樂作品)與圖像(如考古資料)等展開研究,重視材料本身的運用與梳理,以考證為主,通過對材料的分析與研究,發現問題,再運用材料解決問題,最后得出更為客觀的結論。

第二個例子為《現代音響隱藏下的中國文化傳統——羅忠镕〈鋼琴曲三首〉的“中國風格”探析》[4]。這首在1987年上?!爸形鞅敝袊L格鋼琴作品比賽中獲獎的作品,使用十二音技法寫成,具有復雜、現代的鋼琴音響效果,和同一比賽中獲獎的作品《太極》明顯不同:它既沒有與中國文化相關聯的文字標題,又沒有明確可感的中國音調,為什么能獲獎?其中國風格如何體現?這是筆者研究該作品的問題意識與研究動機,其結論體現在標題文字之中——“現代音響隱藏下的中國文化傳統”。類似的例子還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鋼琴曲〈#F商:書法與琴韻〉中的中國風格探析》[5]和《外國鋼琴音樂作品中的“中國風格”研究》[6]。前者從作品的標題涵義出發,比較中國傳統藝術書法的視覺審美與鋼琴作品的聽覺審美意象,古琴聲韻如何在鋼琴上生發,以及中國式賦格與源于巴赫《十二平均律》的賦格原則的對比,得出結論是該曲的中國風格體現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后者則通過對搜集的諸多外國作曲家創作的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做初步研究,將其中的“中國風格”分為3種類型,分別以一首例曲進行了詳細分析,并認為它們反映了外國作曲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中國音樂文化的不同理解與運用。最后,將外國鋼琴作品與中國鋼琴作品中的“中國風格”進行了思辨性的比較。此類作品研究的立意技巧可以概括為:探究比較、總結提升,即根據一定的標準或自己的經驗將兩種以上的藝術作品加以對照(例如視聽類比、中西對比),找出其異同及普遍規律,并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進而深入分析其文化因素,總結提升出具有理論意義的核心觀點。

第三類例子如《德彪西的鋼琴作品〈塔〉中的東方情調詮釋》[7]。在中國音樂界似乎流傳一種說法:中國音樂與德彪西音樂具有某種藝術相通。這引起了筆者的研究興趣,選擇了具有典型東方意蘊的鋼琴作品《塔》作為研究對象,從文獻研讀及音樂樂譜與音響的對比研究出發做批判性思考,試圖發現這部作品中“東方情調”的具體表現因素。結果,作者發現《塔》的多聲織體與結構形式的確與加美蘭音樂有類似,可稱為加美蘭音樂的鋼琴音響,但其東方情調更體現在五聲音階的運用和五聲性音響,這并不是來源于加美蘭,而是更具有代表作曲家心目中的東方音樂的象征意義,其標題《塔》可以喚起人們對東方的想象,但不能被作為標題性音樂來理解。樂曲表現的是一種對東方音樂的整體印象,是一種德彪西自詡的“精神上的東方旅行”。此文的選題立意手法可以概括為:刨根究底、文化觀照。即以音樂分析為基礎,從文化學、人類學的角度,觀察音樂表演實踐及深入分析音樂作品的藝術特色。

第四個例子為《羅曼蒂克的音樂日記與浪漫主義的音樂格言——肖邦〈鋼琴前奏曲〉作品第28號研究》[8]。該文從這部套曲作品的“編排原則”“音樂內容”“音樂表達方式”“演奏詮釋與教學提示”4個方面展開研究:通過與巴赫平均律的比較得出其“調性次序原則”,以及與浪漫主義套曲的內容關聯次序比較得出其“情緒對比原則”;通過引用分析彪洛、科爾托對24首前奏曲的不同文字標題詮釋,發現其中較多的“死亡意識與多愁善感”,進而從“作曲家的個性”(從自我和現實中疏遠隔離)、“前奏曲的創作背景”(與喬治桑共赴馬略卡島養?。?、“浪漫主義藝術的表現特征”(對美好過去的回憶與留戀、對痛苦現實的不滿與無奈、對遙遠未來的烏托邦式的想象與希望)中獲得為什么會有這些“死亡意識”的論據;通過對部分作品的旋律、復調、和聲、曲式特點的分析發現其“音樂表達方式”;通過對肖邦鋼琴音樂的演奏風格的整體描述,結合24首前奏曲音樂內容的詮釋,提出教學或演奏實踐中對24首前奏曲運用的不同組合方式;最后的結論,即核心論點是:從音樂內容上看,這部作品可稱為肖邦“羅曼蒂克的音樂日記”;從藝術成就上看,這部作品堪稱“浪漫主義的音樂格言”。這篇作品研究論文的立意技巧可概括為多層論證、小題大作,即把研究的作品置于廣闊的文化歷史背景之中,通過縱向、橫向的聯系和開掘,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旁征博引,多方求證,來揭示研究對象的本質特點,將作品研究寫出深度、廣度,使文章有份量和學術理論深度。

(二)表演與教學研究

從音樂表演與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尋求解答,進而形成研究,是前文提到的“從實踐出發”,也是音樂表演論文選題的一大類。這類論文可以是理論與實踐雙向互動,即從實踐中發現問題,以學術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將實踐經驗總結提煉成理論或依附某種理論得到解決,或者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作有益探索之后再總結升華理論。這應該成為音樂表演類選題的主力,以此可形成“以研究促教學/表演”的良性發展。

1.表演評鑒

表演評鑒指對音樂作品的音樂會現場演繹或錄音版本運用相關理論知識作以評價與判斷,例如基于音樂作品的形式特征、風格特點以及精神內涵等對音樂表演的得失成敗作分析和評價。此類研究要注意與“樂評”的區別:一篇簡短的樂評文完全可以表達作者的主觀體驗,無需“引經據典”展開嚴密的論證;但評鑒類的學術論文則必須有理有據,要以文藝理論或音樂史知識客觀評論分析,“述評結合”,“述”需要起到誘導讀者自己去看、去比較的作用,“評”則需要提出問題,鮮明地表達作者自己的學術觀點。

一個范例是《歷史風格與個性詮釋——從郎朗〈哥德堡變奏曲〉談巴洛克音樂的演繹品質》[9]。該文述評結合、有理有據,以郎朗的一個表演版本為基礎,從觸鍵與音色、速度/節奏與時值、裝飾音使用、分句、顫音及其他幾個方面結合學理分別做了評述,結語“來自聆聽的局限”提出質疑:如今的演奏者們,為什么不愿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內部而是付諸作品“以外”的其他因素?我們如何能在尊重作品自身時代風格、作曲家創作初衷和表達訴求的同時,恰到好處地融入演奏家的個性理解以及當下音樂審美品質?這些思考以標題文字“歷史風格與個性詮釋”精準提煉點題,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反思。此類論文的“巧立意”手法可以概括為:述評結合、發現問題。

對同一作品的不同藝術家的表演錄音錄像制品進行版本比較研究[10],也屬于這一類選題。在過去,可能更多側重于表達研究者自己的藝術體驗和審美準則,以思辨性表達為主;現代則可以利用科技實證方法等方式,得出某種結論,使主觀的藝術體驗以實證數據和理論關照獲得客觀的學術信服力。

一個對同一作品的不同表演版本的實證研究范例是《音樂表演表現力的多維視野——以〈夢幻曲〉的幾個視頻演奏版本為研究個案》[11]。該文首先提出音樂表演的表現力與音樂的表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音樂表演的表現力不僅體現在演奏家普遍遵循的演奏偏離原則中,也表現在他們對音樂句法的個性理解和創造性闡釋上,甚至可以表現在舞臺表演呈現的視覺等信息上。文章以舒曼《夢幻曲》的3個演奏視頻版本為研究個案,對霍洛維茨和郎朗的演奏采用程序分析和人工計算的實證方式揭示藝術家的表演個性風格特征,對波吉反傳統的舞臺表演風格從創造性和原創性的角度進行了闡釋,認為三段視頻各具代表性,構成了表演表現力的幾個典型維度。

2.表演理論

表演理論主要對音樂表演藝術從心理學、美學、教育學、史學等層面做理論剖析與研究,要特別強調“理論性”,強調研究者的理論修養、理性思維能力以及理論論證方法的運用水平,但要注意運用的“理論”不能與研究主題音樂表演的具體層面出現脫節,形成理論只是一張“虎皮”的尷尬局面。

《論經典鋼琴作品演繹中的再現與再創》[12]一文對音樂表演中兩個不可回避且頗具爭議的概念“再現”與“再創”(即演奏家的二度創作)從音樂美學、哲學的層面進行思辨,論證了作品意圖的客觀性、演奏家忠實“再現”的相對性與主觀“再創”的必然性,借鑒現代釋義學“視界融合”的理念,認為演奏要能實現作品歷史的視界與現實的視界、演奏者的視界與聽眾的視界的相互融合。同樣的例子還有《哲學詮釋學視野下的音樂表演闡釋》[13]。此類論文的“巧立意”手法可以概括為:跨學科借鑒、理論提升。

3.教學研究

這類的選題常常需要厚積而薄發。俗話說“教學相長”,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中為解決學生的一個問題,常常能想出各種辦法,有一些形象地比喻,日常教學實踐中如果能隨時記錄下這些妙招和所思所感,無疑可為日后學術研究的選題打下基礎——將這些清楚地描述(what&how)并能深入地探討分析“為什么”(why),尋求理論依據或提煉成理論,即超越了經驗總結,成為學術研究。

筆者2000年發表《鋼琴教與學的心理訓練》[14]就是源于自己作為鋼琴教師在教與學實踐中的思考,嚴格看來還屬于經驗總結類文章,深入的理論探討尚不夠?!兑魳繁硌菁寄軐W習的多元評價設計》[15]對慣常的學期末進行的音樂表演考試評價形式的合理性進行質疑——這種以幾分鐘表演呈現而作出的評價具有主觀性和隨意性,考試結果的公正性以及能否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的真實性與全面性一直飽受質疑。文章結合教育學評價理論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改革設想,并將設想付諸實踐,再通過反思評估形成研究。該文以鋼琴考試為例,探討了音樂表演技能學習的多元評價方式,包括“診斷性評價”,以“成長記錄袋”等形式形成的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期末表演考試形成“終結性評價”,評價結果以定量計算(評定分數和等級)和定性描述(以文字描述明確指出學生學習的進步和尚存問題)綜合表述。這種“立意”方法可以概括為理論支撐、實踐探索,可以對表演與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借鑒教育學、心理學、音樂美學等各學科理論進行論證,并通過實踐進行檢驗。

《中國鋼琴作品的“目的式”教學運用》[16]一文也來自于筆者長期的教學實踐思考。該文將中國鋼琴作品教材做簡要分析歸類,論述中國鋼琴作品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指出運用中國鋼琴作品教學除了適度擴展演奏技術與音色想像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文化傳導”,即讓學生通過鋼琴作品的演奏學習中國音樂文化,培養其對母語音樂文化的熱愛與“文化身份”意識。中國鋼琴教育界應有“文化自覺”意識,通過在鋼琴教學中有目的地分類運用不同的中國鋼琴作品,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體驗、學習中國音樂文化,主動承擔起弘揚與傳承中國音樂文化的使命。這種“立意”方法可概括為:分類整理、意義提升。如果僅僅對教材作簡要分類分析,盡管可能具有教學實用指導性,但學術意義還不夠,關鍵在于后面提煉的“文化傳導”意義以及如何施行,才使得這篇來自教學實踐的文章具備學術論文的品格。

4.跨學科視角

跨學科或者是至少從不同學科的視角切入到音樂表演研究,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趨勢。例如從生理學、神經醫學的角度切入到音樂表演技巧訓練、心理活動分析、音樂職業病的預防等。例如《“亞歷山大技術”及其在鋼琴表演教學中的運用》[17],文章首先介紹結合了醫學、心理學、教育學、運動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性課程亞歷山大技術的起源與教學方法,進而討論其在鋼琴演奏教學中的運用。

5.科技聯姻

科技媒體發展迅猛,有很多可以運用于音樂表演學習與舞臺實踐,例如多媒體輔助學習Apps,MOOC,計算機數據分析等運用于音樂表演觀察與理論研究等。《西方音樂表演中有關Rubato問題的傳統觀念與實證研究》[18]以科技運用的手段提供了音樂表演研究的又一種范例。文章首先對有關Rubato的各種傳統觀念進行了文獻梳理,指出由于人們討論該問題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從主觀臆測出發,缺乏科學規范的衡量標準,導致了很多模棱兩可的矛盾說法。借助計算機對音樂表演各種參數變量的變化做可視化實證分析,對rubato這一音樂表演現象作出了新闡釋,為這一曾被視作是“不尊重樂譜”的隨性行為賦以明確的認識與合法的地位,這正是21世紀音樂表演實踐能夠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前提。

同樣的例子還有《計算機可視化音響參數分析方法應用于聲樂教學的可行性研究》[19]等。

(三)文獻綜述

這種選題方式指對音樂表演藝術研究某一時段、某一領域公開發表的著作、期刊論文、會議等做綜述評價。要注意文獻的選擇不僅要全面客觀,而且要有鑒別取舍、重點突出。最重要的是能有“問題意識”,通過全面的描述與重點的評析,能夠發現什么對學科發展有價值的問題。這是此類文章作為獨立的學術性論文與慣常的碩士、博士論文中必不可少的“文獻綜述”部分的不同之處。

《音樂表演理論研究的創新與發展之途》[20]和《鋼琴教育學科的勃興——“首屆國際鋼琴教學法學術周”述評及其他》[21]就是兩種文獻綜述的例子,前者在對中國音樂表演理論研究現狀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指出問題在于“偏重于觀念與理論的探討,知識體系仍處于明顯的滯后狀態,音樂表演理論界需要新的思想資源突破禁錮”,提出走創新與發展之路的重要途徑之一是要“吸取當代藝術學理論的研究視角與研究方法”;后者基于一次鋼琴教學法學術活動的綜述,從幾個側面總結其成就與特點,進而引發“鋼琴教學法”是一門學科還是一門教學課程的疑問,提出鋼琴教育學科體系構建的問題。這類綜述文章的立意方法可以概括為:發現問題、提出建議。

此外,筆者在《鋼琴教育學科體系的構建》[22]一文中提到鋼琴教育學科的研究對象應包括“人、樂、器、法”各個層面,可以“鋼琴演奏與教學實踐研究”為核心,從音樂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音樂史學、音樂美學、計算機科學、文化學、運動生理學、神經醫學等多學科融合協作的視角開展研究。上海音樂學院楊健教授主持開設的“跨學科視野下的音樂表演體系研究”教學研討課(圖2),也很好地為所有音樂表演研究者的選題立意打開了一扇扇精彩紛呈的窗。 

圖2  “跨學科視野”下的音樂表演研究[23]

三、“選題”與“立意”的幾種操作方法


在確定“選題”之后,一些經驗不足的論文寫作者常會在寫作過程中或開始寫作時發現下列困難情況,導致無法繼續:范圍太大,無從下手;有多個研究目標,重點不突出;問題太小,范圍太窄,意義不大;設想很宏大完美,但在現有條件下難以完成;缺乏新意……這些情況,可能是由于“立意”不當而造成的。分析論文的“選題”與“立意”的關系,可以大致概括為以下幾種情況:大題大作、大題小作、小題小作、小題大作。下面分而述之。

(一)大題大作

這屬于學術專著級別的研究,顯然這類做法需要主、客觀上都要具有相當的條件才能完成:主觀上要求研究者有相當的學術研究能力,客觀上要求具備足夠的研究資料和充足的時間。初學論文寫作者一般不宜貿然進入,或者至少需要積累一定學術研究經驗后嘗試把問題進行分解,形成系列研究構建自己的學術研究領地。

大題大作要經歷“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過程。“由大到小”指問題分解,即把一個大的選題按照內在邏輯體系分解成相互聯系的許多小問題,在問題具體化的基礎上明確立意;“由小到大”指將多個小問題逐步解決后再進行綜合歸納,總結提煉出原來大選題的若干總體特征,給人一個令人信服的完整印象。沒有這兩個步驟的“大題大作”很有可能會形成“大題小作”,即大帽子下做小文章,或面面俱到,但毫無深度和新意,或以偏概全,使論文流于膚淺、片面,盡失學術水準。

拙著《中國鋼琴音樂研究》[24]可謂“大題大作”的一個實例。筆者對中國鋼琴音樂的學術研究始于1997年完成的鋼琴教育碩士論文。經過進一步研究和改寫,該文被拆分成上、下兩篇于1999年分別在《音樂藝術》和《黃鐘》上發表之后,筆者受到很大鼓舞,制定了關于中國鋼琴音樂的宏偉研究規劃,選擇不同時期的代表性鋼琴作品進行逐個的深入研究,將中國鋼琴音樂的整體特征分為文學性標題表現特征、音樂語言的民族性特征等分類概括,又探討中國鋼琴音樂的教育教學意義等,先后發表多篇相關研究論文,最后在這些論文基礎上整合歸納,寫作成該本學術著作,這一研究前后歷時15年才完成。

(二)大題小作

這是一種不可取的學術研究方法。毋庸諱言,目前很多非音樂專業性學術期刊上刊登的音樂論文都存在著這方面的問題,就是在一個很大的、看似很吸引人的題目下,只是區區幾頁紙的泛泛而談。對于這種情況,即選擇了一個大題目之后,發現自己很難做好或沒有把握做好時,不如及時改弦易張,采取“層層設限、大題化小”的辦法,將自己的研究范圍縮小和具體化,使自己前期的努力不至于完全被放棄,又能夠將論文寫出意義來。音樂學文論寫作教程中已經提到,這種層層設限的方法可以從時間上、從地點上、從樂種上、從某一音樂要素上等進行限定[25]

不妨讓我們設想一個關于“肖邦鋼琴音樂特色”的選題。顯然這是一個博士論文或者專著級別的選題,需要大題大作。如果僅僅幾頁紙的篇幅必然會陷入以偏概全或面面俱到泛泛而談的大題小作誤區。研究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資料占有情況和研究能力,把研究內容進行“層層設限”,從肖邦鋼琴音樂的若干特征中選取某一或某些方面,縮小論題進行論述,從中確定自己論文的立意和標題。例如可以選擇某一種體裁,比如“肖邦夜曲研究”,這至少是一個碩士論文級別的選題。如果還拿不下來,可以再限制:“肖邦夜曲的旋律寫作特點”或“肖邦夜曲的抒情特色”;再進一步縮小,可以成為“肖邦降E大調夜曲的藝術特色”。

這種“層層設限、大題化小”的做法不僅使當前的研究具有意義,也可以為將來的繼續研究留有余地。

(三)小題小作

這是選擇一個很小的題目,就具體的問題就事論事,將問題說清楚了,論文也就完成了。這類論文寫法比較容易入手和寫好,對于初學論文寫作者而言值得提倡。但是,如果一味片面地追求小題目,寫的時候又跳不出小范圍小角度,完全不從論文的學術價值著想,也是不行的。所以,小題小作也要講究一定的方法。論述問題貴在深入、透徹,貴在有獨立的見解。一個小小的問題,別人沒有注意到,或注意到了沒有完全說清楚,你注意到了,并且能深入透徹地寫出自己的新見解,有理有據有分析,對同行的人有一定的啟發,對本學科的建設有一定的貢獻,這就使小題目產生了大價值。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會發現問題,善于在前人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看法,尤其要善于從本學科中普遍存在的、人們見慣不怪的細小事情中發現問題。

(四)小題大作

對于論文寫作的高手和某些專家而言,一個小題目也能通過深入挖掘或多層論證使文章具有份量和學術理論深度,由此而形成了論文寫作的另一種方式——小題大作。對于此,《小題大作深理淺說——談談音樂類學術論文的寫作》[26]一文結合具體的事例有深刻的剖析。簡而言之,有兩種主要的方法:1)從小問題中挖掘出深的意義,以小見大。例如陳天國的論文《一種將使樂種消亡的危險意識——從附中九五屆民樂考試曲目談起》[27];2)將小問題寫出深度、廣度,使文章有份量和學術理論深度。具體的做法是,在確定了小題目后,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所內蘊的本質來選取合適的論證角度,把文章的外延與內涵盡量擴大掘深,或面面俱到,或由此及彼,結合其他方面進行深入挖掘,這樣把小題目作成大文章。例如,評一首樂曲,是小題,一般來說很難寫出什么大作。但是如果全面地評論其思想性和藝術性,或者和作曲家同類、不同類的其他曲子聯系起來評論,或和古今中外其他同類、不同類的曲子比較著來評論,或和一種音樂思潮溝通起來評論,等等,甚至大膽地進行輻射思維,超越題目所限定的寫作范圍來取材,從橫向或縱向的多層次多因素的聯系中去研究,這樣就可以將小題目轉化為一個較大的研究范圍,就可能寫出深刻的重要篇章。林石城的《琵琶古曲〈海青拿天鵝〉》[28]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筆者前文提到的《羅曼蒂克的音樂日記與浪漫主義的音樂格言——肖邦《鋼琴前奏曲》作品第28號研究》也屬于此類。

“小題大作”的實質,就是將某一個小問題,即研究對象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通過縱向、橫向的聯系和開掘,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旁征博引,多方求證,來揭示音樂事項的本質特點和發展規律。這是在做碩士論文、博士論文時需要掌握的一種立意方法。還是以上文提到的關于肖邦的鋼琴音樂研究為例。如果我們選定論文題目為《肖邦夜曲的抒情性特征》,可以從夜曲這一題材的由來和特點切入,肖邦對其有何繼承與發展,肖邦夜曲的抒情性可能體現在旋律的優美抒情(器樂化或聲樂化?)、豐富的和聲帶來的色彩變化和詩情畫意等方面,鋼琴演奏時要注意什么?如何表達?肖邦夜曲的這些特點與其他作曲家夜曲的抒情特征是否有區別?對后來作曲家的創作是否有影響,影響又何在?……如此選取不同的論證角度,從縱的方面或橫的方面去開掘深挖,文章就作大了。

總之,確定論文的具體題目和論證角度,即“立意”,應該處理好小與大的辯證關系,既要避開大問題,不做力不勝任的工作,又要能抓住小問題的要害,深入其本質,尋根究底,從各個方面把它說深說透,把問題科學地完整地給予解決。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說觀察同一自然物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才能領略到不同的景致。寫論文也同樣,在不離中心論題的前提下,思路跳開一點,論證角度活一點,或居高臨下、一覽無余,或山回路轉、左右逢源,這樣論述問題就能較全面周密,準確深刻。對于大學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而言,“大題大作”在時間、精力和能力方面都有些捉襟見肘,可考慮將大題化小,分解成若干個小題目,做成系列研究;“小題小作”可以訓練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能力,“大題小作”可能面面俱到,但論述不易縱深,往往會寫成泛論式的表面文章,實不可取?!靶☆}大作”則可集中在某一點或某一個問題上進行深入論述,有可能產生創見,值得大力提倡。

總  結


音樂表演專業論文寫作要“慎選題、巧立意”,將藝術體驗做學術表達,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選題”只是確定研究對象或方向,據此廣泛收集資料,做文獻研究,然后“立意”,這是論文成功與否的關鍵,指確定論文的具體論題和論證角度,需要使用各種方法“巧立意”,避免毫無新意的重復研究。標題擬定非常重要,它是選題立意的具體化文字呈現。

2)要明確作品分析與經驗總結式的文章不是學術論文,那只是在描述“是什么”“怎么樣”(What&How),只是研究的開始,還必須具有批判性思維,深究“為什么”(Why),從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等學科尋求理論支撐,或邏輯論證提煉升華成新理論。

3)本文通過分析拆解若干經典論文而展現的各種“巧立意”方法,我們完全可以借鑒(立意與研究方法)甚至模仿(套用其邏輯結構),這是初學論文寫作者必要的“仿寫”過程,但這絕非最終目的,因為“畫虎畫皮難畫骨”,論文最核心的還是內容,不能只重形式而忽略了內容本身。學術論文的核心是內容的創新性和學術性。在“立意”時即可清晰體現,檢驗的手法是要以“問題意識”為先導,自我反思自己的論文是否提出和解決了什么問題,能否以一句話精煉概括其核心要點。

藝術表演創造美,學術研究創造知識。音樂表演專業師生如果能破除對學術研究的“神秘感”(學術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掌握方法不斷實踐必能熟練)或“成見”(在一些藝術家看來,“研究”是搞不了“表演”的人才做的),走出“舒適圈”(指自己熟悉的舞臺和講臺),積極投身學術研究,堅持多讀、多聽、多思、多寫,必能將自己深刻的藝術體驗做很好的學術表達,以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讓更多的讀者受益。

注釋:

[1]徐麗梅:《音樂表演碩士的論文困境》,《音樂周報》2022年4月13日。

[2]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楊易禾先生,他是二胡演奏家,將自己的藝術表演實踐經驗與學術研究相結合,寫出了一些高質量的音樂表演美學論文,并出版了專著《音樂表演美學》和《音樂表演藝術原理與應用》。

[3]吳曉娜:《中國風鋼琴語境的拓荒者、先驅者——論老志誠20世紀30年代初的鋼琴創作》,《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第36~43頁。

[4]代百生:《現代音響隱藏下的中國文化傳統——羅忠镕〈鋼琴曲三首〉的“中國風格”探析》,《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第38~45頁。

[5]代百生:《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鋼琴曲〈#F商:書法與琴韻〉中的中國風格探析》,《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第34~40頁。

[6]代百生:《外國鋼琴音樂作品中的“中國風格”研究》,《音樂研究》2008年第5期,第5~19頁。

[7]代百生:《德彪西的鋼琴作品〈塔〉中的東方情調詮釋》,《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第19~28頁。

[8]代百生:《羅曼蒂克的音樂日記與浪漫主義的音樂格言——肖邦〈鋼琴前奏曲〉作品第28號研究》,《中國音樂學》2002年第4期,32~47頁。

[9]高賀杰:《歷史風格與個性詮釋——從郎朗〈哥德堡變奏曲〉談巴洛克音樂的演繹品質》,《人民音樂》2020年第10期,第48~51頁。

[10]版本研究還包括樂譜版本比較分析,這似乎更多是音樂學研究,要遵循歷史考證、比較分析的研究思路。

[11]高拂曉:《音樂表演表現力的多維視野——以〈夢幻曲〉的幾個視頻演奏版本為研究個案》,《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第113~126頁。

[12]莊藝、莊元:《論經典鋼琴作品演繹中的再現與再創》,《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第147~154頁。

[13]謝承峯:《哲學詮釋學視野下的音樂表演闡釋》,《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0年第4期,第63~76頁。

[14]代百生:《鋼琴教與學的心理訓練》,《鋼琴藝術》2000年第3期,第23~26頁。

[15]代百生:《音樂表演技能學習的多元評價設計》,《音樂探索》2016年第1期,第96~102頁。

[16]代百生:《中國鋼琴作品的“目的式”教學運用》,《中國音樂》2018年第6期,第155~161頁。

[17]夏云:《“亞歷山大技術”及其在鋼琴表演教學中的運用》,《人民音樂》2014年第5期,第82~85頁。

[18]楊健:《西方音樂表演中有關Rubato問題的傳統觀念與實證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第53~63頁。

[19]黃鶯、楊?。骸队嬎銠C可視化音響參數分析方法應用于聲樂教學的可行性研究》,《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第120~125頁。

[20]馮效剛:《音樂表演理論研究的創新與發展之途》,《音樂藝術》2020年第3期,第57~67頁。

[21]代百生:《鋼琴教育學科的勃興——“首屆國際鋼琴教學法學術周”述評及其他》,《人民音樂》2018年第4期,第60~62頁。

[22]代百生:《鋼琴教育學科體系的構建》,《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9年第2期,第106~111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護理論文的選題與撰寫
優秀論文的五大要素
“上海音樂學院鋼琴教學法國際學術周”論文征集通知
音樂表演碩士的論文困境
再談音樂學論文選題原則以民族音樂學理論研究為對象
音樂論文寫作 | 我讓你秒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远县| 英吉沙县| 驻马店市| 弥勒县| 怀宁县| 尖扎县| 新密市| 玉门市| 嘉荫县| 丹凤县| 厦门市| 砀山县| 正蓝旗| 饶河县| 娄底市| 息烽县| 巴彦淖尔市| 伊宁县| 凤城市| 施甸县| 突泉县| 湄潭县| 虞城县| 延津县| 汪清县| 四川省| 武陟县| 明水县| 林口县| 大宁县| 化德县| 丰都县| 七台河市| 太保市| 宁城县| 岫岩| 东丰县| 南木林县| 资溪县| 措美县|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