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翁同龢日記》:一個更精良的版本

 李琳 

      經多年考訂琢磨,《翁同龢日記》終于付梓,有以呈現于讀者了。

        翁同龢乃晚清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兩朝帝師,軍機重臣,他以近50年堅持不懈所記的日記,跨越了三個朝廷,被譽為晚清四大日記之一,保存了極其重要的歷史資料,對清季政局、外交、社會生活及思想風潮等的研究有著重要價值。翁氏同時也是一位書法家、文學家、收藏家、鑒賞家,《日記》中提到的大量名人法帖、畫作、古器皿,對文物研究者來說,都是翔實可靠的資料。他對中醫藥的研究也頗有造詣,有關醫理方面的獨到見解在行文中隨處可見,亦足資參考。這部多達數百萬字的日記巨著,可謂包羅萬象,澤溉學人。

        在翁同龢被倚重的同治、光緒兩朝中,朝政的實際掌控者是同治皇帝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年輕的同治帝駕崩后,出現了一件關乎清朝國運的大事,那就是擇立新君,慈禧太后垂簾多年,有很強的權力欲,立誰為帝直接關系著她的切身利益。為此,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召集近支宗室和軍機大臣開會討論,翁同龢作為同治皇帝的師傅,亦得列席。此次會議的具體情況在清朝的官方文件中并無記載,野史筆記雖有涉及,但基本是推測附會,并無實據,最可靠的記載即見于《翁同龢日記》。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太后召諸臣入,諭云此后垂簾如何?樞臣中有言宗社為重,請擇賢而立,然后懇乞垂簾。諭曰: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愿,須幼者乃可教育,現在一語即定,永無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聽。則即宣曰某。”慈禧太后想繼續垂簾,勢必要皇帝年幼方可行,軍機大臣為宗社考慮,欲立長君,故曰“請擇賢而立”,但仍然“懇乞垂簾”,這實際上是與慈禧的一種討價還價:雖然立長君,太后一樣可以垂簾。慈禧并不買賬,她的回答看似簡單,卻大有玄機。首先,“文宗無次子”。此次選立的新君繼承的本應是同治帝的皇位,但如此一來,慈禧就會退居二線成為太皇太后,大權將會旁落到下一任太后即同治帝的皇后手中——眾所周知,太后與皇后素來水火不容——這是慈禧太后最不愿看到也絕不容許發生的事。為此,她決意舍棄同治,轉而為文宗,即咸豐皇帝選擇繼承人。其次,她將立儲之說改為“承嗣”,這是一個很微妙的轉換,告訴人們:此次擇立新君不單單是皇位傳承,同時也是為咸豐皇帝過繼子嗣,那么立幼就成為順理成章之事:“須幼者乃可教育”。最后話鋒一轉,“一語既定,永無更移”,不留任何反駁的余地,眾王公大臣只有唯唯“敬聽”而已。這短短數語的記載,言簡意賅,卻很值得玩味,將慈禧的機警善辯、強悍跋扈表露無遺。

        日記所載多為日常瑣事,卻讓讀者可以對當時的社會環境略窺一斑。如每日日記開頭一般都記該日天氣如何,春季的天氣記載則常見“黃沙漠漠”、“黃沙蔽天”、“大風黃沙”等語,而且出現的頻率相當高。由此可見,北京春季的沙塵暴由來已久,并非近年才有的現象。還有“股票”一詞,一般人皆以為這是一個在現代社會才出現、使用的詞,卻在《翁同龢日記》中被多次提到,這說明至少在晚清時候中國已經開始有股票的買賣。當時財政困難的清廷甚至利用股票來集資,“設昭信股票,自王公至齊民皆準領,每百兩為股,周息五厘,廿年本利并完”、“是日戶部值日,奏昭信股票京中得七十四萬,各省七百馀萬”,甚至以官員認購股票為“報效”,“張汝梅報效銀十萬,命歸入股票”、“電旨:報效者仍歸股票”,只不過當時的股票更像是一種國債,與現代意義上的股票不同。諸如此類,在《翁同龢日記》中比比皆是,隨手翻閱,皆有所得。

        作為“日記”,他自己的家庭生活、日常行事必然是重要內容之一。翁同龢身為帝師,飽讀詩書,理應修身齊家、律己甚嚴,然而事實絕非如此。就日記中所載,他與陸姓妾氏經常發生沖突,有一次因為“與妾語不合”,竟“抵以茶具,敗血流面”,將陸氏打至頭破血流。他自己也說:“自念于倫紀中無甚愧行,而閨房中多任性暴戾,可懼哉。”其妻湯氏固然因病而逝,但據年譜所載,亦因“余氣剛,偶口角,疾復作,入秋益劇,諸藥雜投無效”。顯系二人爭吵,翁同龢言辭激切,導致湯夫人舊疾復發,以致不起。當然,人誰無過,但從日記中,我們可以更多角度的了解翁同龢其人,進而了解當時的社會風貌。

        《翁同龢日記》原手稿字多行草,間有異體,又因涂改而導致筆劃不清,凡此種種,使得此書出版面臨的一個首要難題即是文字的識讀。1925年商務印書館張元濟先生主持影印出版《翁文恭公日記》,線裝40冊,現在一般稱“涵版”。張先生是翁同龢的學生,為尊者諱,在影印過程中將原稿刪隱多處。1973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據此制為縮印本。歷來的排印本有趙中孚編輯之《翁同龢日記排印本(附索引)》,1970-1979年臺灣成文出版社出版,精裝6冊,第6冊有人名、地名索引,以及常見人物重要事跡、翁氏老大房支系圖等,簡稱“趙版”。“趙版”源于“涵版”,對日記做了整理,首次標點斷句,識讀原文,做了很多工作,但錯訛之處亦不少,包括標點、斷句訛誤,字句脫漏等,但其篳路藍縷的開創之功,不可埋沒。繼有中華書局的簡體橫排本,陳義杰點校,稱《翁同龢日記》,1989年初版,2006年第二版,平裝6冊,無索引等便利讀者之項目,但增附1883-1884年翁之《軍機處日記》,簡稱“陳版”。“陳版”亦源于“涵版”,對“趙版”之誤既有改進又有沿襲。

        為了使翁同龢日記以最完整、最準確的面貌呈現,翁同龢的后人——遠在美國,已九十高齡的翁萬戈先生偕其侄翁以鈞先生,以家藏的翁同龢日記手稿為底本,費時兩載,逐字校訂,查漏補闕,重新點校了這一晚清日記巨著,這也是目前首次使用翁同龢手稿原件進行整理、研究的版本。

        新版首先完善了日記的整體內容。已有的幾種本子僅限于“涵版”《翁文恭公日記》所載的內容,即起自咸豐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迄于光緒三十年五月十四日的部分,“陳版”雖將軍機處日記編入,但僅有1883-1884年的中法戰爭日記,尚缺1894-1895年的甲午海戰日記。此次重新出版的《日記》除將此兩種軍機處日記全部收入外,還有一部分由翁萬戈先生提供的翁同龢早期日記,包括己酉夏南歸赴試日記(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十一日至六月初六日)和庚戌恭赴西陵日記(道光三十年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七日),是翁同龢早年參加學政會考及隨父親翁心存護送道光皇帝梓宮入西陵時所記日記,保存了不少珍貴史料。此外,《日記》還增補了翁同龢的自訂年譜(原名松禪年譜)及其侄曾孫翁之憙所作的年譜補,后續還將編印出版日記人名索引,以便于查閱。

        其次,是關于挖改、刪隱之處的補充復原。翁同龢日記共經過兩次刪改。一次是翁同龢自戊戌罷歸后,為避忌諱,將日記中所載與維新活動有關的人物、事件等作了改動,其中有挖改之處,亦有將整頁剪下重新改寫之處,此類挖改在手稿中均有明顯痕跡,但木已成舟,無法復原。從文獻的角度出發,凡此類翁氏自行挖改之處均拍成照片作為插圖放入日記附錄《刪改真象》中。另一次即是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翁文恭公日記》時所作的刪改,此次重新整理已將其一一復原。此外,日記手稿原件中有不少翁同龢的手繪圖,多為地形圖、星象圖等,出于保存文獻的考慮,此次整理對這類圖均作了保留。 

        如上所述,整理《翁同龢日記》中最為繁復的工作還在于草書及插補文字的辨識工作,前此的版本雖已做了大量工作,然誤識之處仍復不少,尤其是人名,此次重新點校均盡可能作了查考,以歸于正;至于文中錯字,及因錯而文意齟齬、斷句失準處,也盡可能作了改正,增加了日記的準確性。當然,對于這樣一部內容宏富的煌煌巨著而言,探究是永無止境的,整理過程中對種種疑難、爭議的解答也只是一家之言,在日后漫長的探索中,必將有更正確、更接近真相的答案出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第50期】名門后裔翁以鈞解讀《翁同龢日記》 夫子訪談
長得像皇帝是什么感覺?晚清瞿鴻禨靠臉取悅慈禧,升遷速度快
慈安太后比慈禧還小兩歲,45歲突然去世,與慈禧有關系嗎?
他是晚清兩代皇帝的帝師深受信賴,卻因一己之私而陷國家于困境
晚清最后一個賢王,讓慈禧愧疚一生,人稱“鬼子六”的恭親王奕?
清代帝王同治帝寫的詩是什么水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甘肃省| 华安县| 南靖县| 涞水县| 康乐县| 麻阳| 象州县| 奉化市| 达拉特旗| 长沙县| 齐河县| 永城市| 依兰县| 日喀则市| 陇南市| 双桥区| 司法| 潞西市| 滦平县| 镇宁| 西平县| 德保县| 镇江市| 玉溪市| 成安县| 建宁县| 青神县| 务川| 石泉县| 阳曲县| 松滋市| 通城县| 田林县| 蚌埠市| 治多县| 许昌市| 承德县| 沐川县| 临泽县|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