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馬敬亞:讀《史記》、《漢書》札記

馬敬亞

摘    要: 本文是作者對于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2004年第1版)、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1962年第1版)所作的讀書札記,共11則,希望對二書正文及注文的校勘研究有些許匡補。


前后有三男

《史記·孝景本紀》:“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頁559)

按:《史記·外戚世家》、《漢書·外戚傳》均作“四男”。

《史記·外戚世家》:“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漢書·外戚傳》:“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衛青之子壻

《史記·陳丞相世家》:“然其后曾孫陳掌以衞氏親貴戚,愿得續封陳氏,然終不得。”(頁2505)

《集解》:“徐廣曰:'陳掌者,衞青之子壻。”

按:《集解》:“徐廣曰:'陳掌者,衞青之子壻。”中“子”當作“姊”。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青同母兄衞長子,而姊衞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為衞氏。……媼長女衞孺,次女少兒,次女即子夫。”又“少兒故與陳掌通,上召貴掌。”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霍去病,大將軍青姊少兒子也。……及衞皇后尊,少兒更為詹事陳掌妻。”

則陳掌為衛青及衛子夫之姊衛少兒夫,即衛青之姊壻。

七年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

按:“七年”疑為“十年”之誤。

《漢書·張馮汲鄭傳》:“十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當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那,殺北地都尉卬。”

據《史記·孝文本紀》:“十四年冬,匈奴謀入邊為寇,攻朝那塞,殺北地都尉卬。”《史記·匈奴列傳》:“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那﹑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則其時馮唐初遇文帝,拜唐為車騎都尉,在文帝十四年。

《史記·孝文本紀》:“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宮。”

則文帝崩于后七年,間隔整為十年。《漢書·張馮汲鄭傳》:“十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是為《漢書》不誤。“七”與“十”或因形近而訛,則“七”疑當作“十”。

景帝從舅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上謝曰:'俱宗室外家,故廷辯之。”(頁3449)

《正義》:“嬰,景帝從舅。蚡,太后同母弟。”

按:《正義》:“嬰,景帝從舅。”“舅”后疑脫“子”字。

《漢書·竇田灌韓傳》:“上謝曰:'俱外家,故廷辨之。”師古曰:“嬰,景帝從舅子。蚡,太后同母弟。故言俱外家。”

又《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后從兄子也。”

《史記·外戚世家》:“吳楚反時,竇太后從昆弟子竇嬰,任俠自喜,將兵,以軍功為魏其侯。”

則竇嬰為景帝之母竇太后從兄之子,即景帝從舅之子。

景帝嘗屬諸姬

《史記·韓長孺列傳》:“臨江王,適長太子也,以一言過,廢王臨江。”(頁3460)

《集解》:“如淳曰:'景帝嘗屬諸姬,太子母栗姬言不遜,由是廢太子,栗姬憂死。”

按:《集解》如淳注“景帝嘗屬諸姬”后疑脫“子”字。

《漢書·竇田灌韓傳》:“臨江,適長太子,以一言過,廢王臨江。”師古曰:“景帝嘗屬諸姬子,太子母栗姬言不遜,由是廢太子,栗姬憂死也。”

《史記·外戚世家》:“景帝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于栗姬,曰:“百歲后,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

則景帝恐其身后,栗姬苛待諸子,故囑。如淳作注當有所依據,更無囑諸姬于栗姬之理。

謂估儈其馀利比千乘之家

《史記·貨殖列傳》:“子貸金錢千貫,節駔會,貪賈三之,廉賈五之,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頁3972)

《集解》:“徐廣曰:'駔音祖朗反,馬儈也。駰案:《漢書音義》曰'會亦是儈也。節,節物貴賤也。謂估儈其馀利比千乘之家。”《索隱》案:“節者,節貴賤也。駔,舊音祖朗反,今音驡。駔者,度牛馬巿;云駔儈者,合市也,音古外反……”

按:《集解》引《漢書音義》“謂估儈其馀利比千乘之家”,“謂”后疑脫“除”字。

《漢書·貨殖列傳》:“子貸金錢千貫,節駔儈,貪賈三之,廉賈五之,亦比千乘之家,此其大率也。”孟康曰:“節,節物貴賤也。謂除估儈,其馀利比于千乘之家也。”師古曰:“儈者,合會二家交易者也。駔者,其首率也。駔音子朗反。儈音工外反。”

較之《漢書》孟康注,《史記》引《漢書音義》“謂估儈其馀利比千乘之家”句少“除”字,道致二書之注所表達的意義完全相反,當有一方有誤。

《索隱》案:“駔者,度牛馬巿;云駔儈者,合市也。《漢書》顏師古注:'儈者,合會二家交易者也。駔者,其首率也。”

《玉篇》:“駔,會兩家之買賣,如今之度市也。”《后漢書·逸民列傳》(百衲本影宋紹熙刻本):“儈牛自隱。”李賢注:“儈謂平會兩家賣買之價。”

則駔儈即是會合買賣雙方的中間人,商賈需要雇傭“駔儈”來說明進行交易,并付給他們傭金。則除去給駔儈的傭金,才是商賈所得的利潤。《漢書》“節駔會”句下孟康注:“謂除估儈,其馀利比于千乘之家也。”為正解。并且在句法上,“除”與“馀”相對。

則《史記》裴駰引《漢書音義》:“謂估儈其馀利比千乘之家”句,“謂”后脫“除”字。

將止為刀氏作奴乎

《史記·貨殖列傳》:“故曰“寧爵毋刀”,言其能使豪奴自饒而盡其力。”(頁3978)

《集解》:“《漢書音義》曰:'奴自相謂曰:'寧欲免去作民有爵邪?將止為刀氏作奴乎?毋,發聲語助。”《索隱》案:“奴自相謂曰:'寧免去求官爵邪?曰:'無刀。無刀,相止之辭也,言不去,止為刀氏作奴也。”

按:《集解》引《漢書音義》:“奴自相謂曰:'寧欲免去作民有爵邪?將止為刀氏作奴乎?毋,發聲語助。”句中“將止”前脫“毋”字。

《說文》:“毋,止也。”根據《集解》引《漢書音義》則“寧爵毋刀”解釋為“寧欲免去作民有爵邪?將止為刀氏作奴乎?”又《索引》按“無刀”(無與毋通)是相止之辭,“止為刀氏作奴也。”則“毋”為止義。

《漢書·貨殖列傳》:故曰“寧爵無刀”,言能使豪奴自饒,而盡其力也。”孟康注:“刀閑能畜豪奴,奴或有連車騎交守相。如自謂:'寧欲免去作民有爵邪?無將止為刀氏作奴乎?無,發聲助也。”則孟康注中的“無,發聲助也。”是對注文中前一句中“無將止為刀氏作奴乎?”中的“無”的解釋,“無將止”即“將止”,而非原文“寧爵毋刀”之“毋”。

反觀《集解》引《漢書音義》句,“奴自相謂曰:'寧欲免去作民有爵邪?將止為刀氏作奴乎?毋,發聲語助。”這里的“毋”應是是對原文“寧爵毋刀”之“毋”的注釋,將“毋”釋為發聲語助,無實際意義,結合原文及注釋觀之則誤。

操下如束濕薪

《史記·酷吏列傳》:“為人上,操下如束濕薪。”(頁3806)

《集解》:“徐廣曰:'一無此字。駰案:韋昭曰'言急也。”

按:“薪”字疑衍。

《漢書·酷吏傳》:“為人上,操下急如束濕。”師古曰:“操,執持也。束濕,言其急之甚也。濕物則易束。操音千高反。”據此及《史記》下《集解》徐廣注,可知當時確有版本作束濕。

《詩·王風·揚之水》:“揚之水,不流束薪。”“束薪”常連用,“束濕薪”之“薪”或為后人不知“束濕”義而加。

在上黨隰縣

《漢書·韓彭英盧吳傳》:“破代,禽夏說閼與。”(頁1866)

孟康曰:“閼與是邑名也,在上黨隰縣。”

按:“隰縣”疑為“涅縣”之誤。

《史記·秦本紀》:“三十八年,中更胡傷攻趙閼與。”《集解》:“孟康曰:'音焉與,邑名,在上黨涅縣西。”

《后漢書》引司馬彪《郡國志·上黨郡》:“十三城,戶二萬六千二百二十二,口十二萬七千四百三。長子屯留絳水出。銅鞮沾涅有閼與聚。”注文:《史記》曰:“趙奢破秦兵閼與。”郭璞曰:“在涅。”

《史記·淮陰侯列傳》:“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說閼與。”《索隱》:“司馬彪<郡國志>:'上黨沾縣有閼與聚。閼音曷,又音嫣。與音余,又音預。沾音他廉反。”

則“閼與”屬上黨郡之沾涅,“沾涅”又省文作“沾縣”、“涅縣”。隰與涅因形近而訛。

居淮陽十歲而卒

《漢書·張馮汲鄭傳》:“令黯以諸侯相秩居淮陽。居淮陽十歲而卒。”(頁2322)

按:“十歲”當為“七歲”。

《史記·汲鄭列傳》:“令黯以諸侯相秩居淮陽。七歲而卒。”《集解》:“徐廣曰:'元鼎五年。”據此注知汲黯卒于孝武元鼎五年。

《漢書·張馮汲鄭傳》:“會更立五銖錢,民多盜鑄錢者,楚地尤甚。”《漢書·食貨志》:“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鑄五銖錢。”根據前文,則知汲黯任職于淮陽在孝武元狩五年。

孝武元狩五年至元鼎五年共七年,則《漢書》誤。

至中大夫

《漢書·酷吏傳》:“上以為能,至中大夫。與張湯論定律令,作見知,吏傳相監司以法,盡自此始。”

按:“中大夫”當為“太中大夫”。

《史記·酷吏列傳》:“上以為能,至太中大夫。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吏傳得相監司。”

《史記·酷吏列傳》:“武安侯為丞相,征湯為史……于是上以為能,稍遷至太中大夫。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已而趙禹遷為中尉,徙為少府,而張湯為廷尉,兩人交歡,而兄事禹。”

《漢書·張湯傳》:“治陳皇后巫蠱獄,深竟黨與,上以為能,遷太中大夫。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已而禹至少府,湯為廷尉,兩人交歡,兄事禹。”

則據《史記》、《漢書》張湯既為太中大夫,“與趙禹共定諸律令”。

據《漢書·百官公卿表》元光六年,“中大夫趙禹為中尉”。元朔三年,“中大夫張湯為廷尉,五年遷”。中尉、廷尉具在九卿之屬,趙禹擢官早于張湯,則無中大夫升官早于太中大夫之理。是《漢書·酷吏傳》與《百官公卿表》之趙禹為中大夫同錯,《百官公卿表》之張湯為中大夫錯。

參考文獻:

[1][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漢]司馬遷,撰.[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宋]裴骃,集解.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7.

[3][梁]顧野王,撰.[宋]陳彭年,重修.宋本玉篇[M].北京:中國書店,1983.

[4]趙生群,王永吉.《史記》校勘札記[J].歷史文獻研究,2014(02).

[5]王永吉.中華本《史記》諸表校勘札記[J].圖書館雜志,2006,0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論文教材】《漢書顏注發覆》“如淳第十三”考補
法言義疏淵騫卷第十一
來稿 | 他校時代的降臨——e時代漢語古籍校勘學探研
第二章 史傳文學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匯編.經籍典 卷三百七十二
孫利政丨《史記》三家注音注校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墨竹工卡县| 孟村| 阿瓦提县| 饶阳县| 灵寿县| 蒙城县| 浦北县| 荥经县| 刚察县| 颍上县| 开江县| 常德市| 安图县| 商洛市| 凯里市| 潢川县| 贵南县| 龙井市| 长春市| 射阳县| 平昌县| 余江县| 黔江区| 喀什市| 雷波县| 汽车| 龙江县| 自治县| 突泉县| 额敏县| 思茅市| 大洼县| 锡林浩特市| 县级市| 且末县| 祁东县| 台安县| 秭归县| 白河县| 日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