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一出生開始:
試問這樣的待遇,你能不能安心種地?
而這正是一個日本農民從出生開始,就獲得的東西。
這些基本保障,為日本農業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日本水果能賣出天價,這個半政府性質的大單位也居功至偉。
01
半政府性質的大單位
這個半政府性質的大單位,叫農協。
你可以理解為日本的農業合作總社。
旗下還有地方性分社,社員涵蓋了日本99%的農林牧漁產業人員。
不得不說,人多好辦事,日本農協有著大量的選票。
讓其成為了一股極強的,無法忽視的政治勢力。
農協在日本政府的管轄下,開展起了諸如農資購置、農產品銷售、農業貸款、農民生活服務等諸多事業,成為了國家控制農業的代理機構。
一個掌控著國家命脈的機構。
在政府方面有發言權,在民間還有龐大的群眾基礎。
走到哪里都是能抬頭挺胸的。
02
背靠大樹好乘涼
農民愿意參加農協,才讓農協這個承上啟下的組織有了龐大的會員體系和政治話語權。
人多了自然讓農協有了對外合作談判的資本和底氣。
那么農協是如何讓99%的日本農戶,都心甘情愿加入的呢?
它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生產指導
農協給予農民的指導可以說是一條龍服務。
包含農田規劃、育種、播種、除草、施肥、田間管理、收獲、貯藏、流通、上市等的全過程全方位知道。
▼集中采購
不單單是農戶所需的生產資料,連農戶所需要的生活用品,農協都負責統一采購包辦。
農戶享受著廠價或批發價,不但降低了生產成本,連生活成本也降低了。
▼統一銷售
農協統一收購農戶的產品,統一進行市場談判和集中銷售,防治中間商亂壓價,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同時也讓農協和中間商之間形成了穩定的計劃銷售體系,從而使農協的生產指導更有組織性和計劃性。
▼信貸支持
日本的法律,允許農協辦信用事業。
貸款利率出奇的低,但是基本只提供給內伙子。
因為農協是將會員手中的剩余資金,拿來開展以會員為對象的信貸業務,要想享受這么低的貸款利率,那就得入會。
這種貸款,也只能用于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不能用來買股票、買債券、做投資等。
▼社會服務
這項就厲害了,日本農協的福利事業包括合作保險、婚喪嫁娶各方面。
組織的合作保險類似于公積金,不以營利為目的,就是起一個互相幫扶、互相保障的作用。
日本農協還投資興建了許多與民生相關的基礎福利設施,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權益保障
農協承上啟下的功能,不但緩和了農民與政府的矛盾,更成了良好的紐帶和橋梁。
日本政府的三農方針政策、惠農措施、先進農技推廣、低息貸款等,都是通過農協最終落實的。
農協是農民的代言人,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很多時候都要參考農協的意見。
03
不一定最好,但最優
作為二戰戰敗國,日本成立農協最初的目的,是盡快恢復生產。
當時農協是糧食流通的唯一渠道。
并圍繞糧食流通和金融領域,為農民提供發展所需的生產資料及資金調劑服務。
這樣成功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形成了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以生產基地為骨干的農業生產體系。
但同我們之前鼓勵包產到戶,成立合作社一樣。
糧食問題是解決了,但大家都沒賺到錢。
一些地方農協還出現了很大的赤字。
究其原因:在于農協的工作主動性差,農民的合作意識也不強。
發展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充足的糧食供應,讓日本經濟進入了穩定發展期。
這一階段有點像我國目前的情況了:
國內農產品出現過剩情況
農村城市化進程加快
日本農協的工作也不再是單純的農業發展,而是以農村全面發展:
搞了農產品基地價格補貼,信貸支持,資料供應等政策,解決過剩問題,穩定農業生產
實行土地計劃利用,加強土地經營管理
開展農村經濟、文化、消費、生活等多方面合作,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振興
日本農協在這一階段,迅速壯大發展。
發展到90年代后,吸納了99%的農業從業者的農協影響力之大。
甚至有人說:日本農協比山口組更牛逼!
對內對政府施壓,要求保護農業
對外照樣施壓政府的國際貿易活動
壟斷、權力、金錢.....
更何況農協是在農業這個國之根本上有這么大的影響力,腐敗很快滋生。
民眾開始也有了怨言。
因為不但出口的農產品價格被抬高了,本國人消費的農產品也貴得嚇人。
即便日本這樣高收入的國家,人均果蔬攝入量在發達國家中處于倒數地位。
搞得群情激奮,上街搞反壟斷游行。
政府當然也樂意趁機削弱農協的力量。
美其名曰:創建有競爭力、有活力的經營整體。
于是2015年,日本政府在1月例行國會上提出了《農業協同組合法》修正案的框架。
統管日本全國農協組織的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簡稱:JA全中)的指導及監查等權限將在3年內全部廢除,轉換成自愿性團體。
通過廢除JA集團內JA全中的強制約束力,進而促使地區農協和農戶在農作物的價格、服務及流通路徑方面自由競爭。
消費者也可以買到廉價且具魅力的日本國內產品。
根據方案:
JA全中旗下組織的地方中央會原則上5年,最長10年內轉換成自愿性團體。
“米賤傷農,米貴傷民”
日本農業的輝煌源于農協,民眾的怨言也源于農協!
如何權衡?
這個是農業經濟學家需要討論的問題。
但從日本農協的發展來看:
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社、合作聯社,的確能讓農民種地更加安心,農產品價格更加穩定,收入更加可觀。
至少在現階段來看,是件雙贏的事情。
雖然現在一些合作社淪為空殼,但也有一些合作社在蓬勃發展。
君不見,現在偶爾也能看到我國天價農產品的新聞了么?
價值上萬的農業資料包
告訴你農業'錢'景在哪里
點擊領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