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失業,小星探看著也是有點難過,幫忙看簡歷的時候意識到,「簡歷」太重要了,為大家找了一篇帖子,希望可以幫上忙。
星主條形馬:開春了,我最近一直在審看簡歷、篩人。
?
一些能力不錯的應聘者,簡歷上犯的錯誤真不少。不是說簡歷要如何去套路 HR,套路用人單位,而是說,簡歷至少要完成一份簡歷該完成的任務。
不要小看簡歷,因為簡歷準備不充分拿不到面試機會,想想也挺委屈的不是么?
寫簡歷,也是有基本功的。
接下來,說些大實話,來講講在用人單位眼里,應該如何寫好簡歷?
?
首先,我們正本清源,申明:
寫簡歷不是用來討好企業、HR,寫簡歷也不是自我拔高與自我吹噓。一份簡歷,是用人單位識別你的信號。而你,投遞簡歷,是信號的發送者。
不要對簡歷抱有超額的期待,但應該對簡歷有基本的理解、做基本的優化。這就是本文要做的事情。
?
寫簡歷時,思路不要錯了。簡歷,不用來描述主觀上的「我到底行不行」,而用來客觀描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有怎樣的能力與經歷」。
至于到底行不行,讓用人單位自己來判斷。
?
所以,簡歷要做的,是提供給對方做判斷所需要的必要信息。無論你有沒有想明白這一點,簡歷都發揮著這樣的作用。
?
投簡歷,是一件要做許多次的事。但有些人,會把投簡歷中不中看作是「自己夠不夠好」的測試。
投中了就很開心,投不中就覺得是自己這個人不行。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
?
企業發布崗位,HR 按崗尋人。于是,在 HR 的眼里,問題的關鍵和「你是不是一個厲害的人,你這個人合不合格「根本沒有半毛錢關系。HR 真正在乎的,只有「你和這個崗位合不合適,你是不是他要找的人」。
所以,你說你被面試官和招聘官打擊到情緒了,完全沒必要。
?
HR 招人時,看到你的簡歷,心里也就惦記兩件事:
1. 你是不是上手快?
2. 你是不是好培養?
業務不等人時,上手快更重要。培養難度高時,上手快更重要。招基礎的人才儲備時,兩者一樣重要。
?
所以,對于一個特定的崗位來說,你的簡歷中所提供的信息,如果既不能回答上一段話里的問題一,又不能證明問題二,那可放心吧,面試邀請一定不會發給你。
?
不過話從另一頭說,我想告訴你,寫簡歷時害怕完全沒有必要,不知道如何下手也完全沒有必要。
因為,簡歷的作用是明確的,簡歷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具體的。如下:
- 發送信號,確認求職意向
- 客觀且具體地描述自己
- 為用人單位要做的判斷提供充分的判斷依據
有這樣的框子,從結構上來講,就足夠了。
?
理解與認知的部分,先說這么多。接下來,我們再來聊聊技術層面的問題。
先講講獨立簡歷。
現在線上招聘很普及,各個線上網站也都有創建自己簡歷頁的模塊。
于是,這里有個誤區:
不用準備自己獨立簡歷了,是嗎?
?
當然不是的。不同崗位要描述的重點信息不同,獨立的簡歷文件,結構可以自己設計,能夠充分地表達明白。
而且,真到了面試環節,面試官也需要拿著一份,你自己準備的材料,邊看邊和你聊,而不是一份 Down 下來的、招聘網站模板自動生成的簡歷。
所以,如果已經和面試官線上私聊上了,哪怕對方沒提,索要郵箱給他發一份簡歷文件也是必要的。
而且這樣做的話,你的名字在招聘后臺出現了一次,在企業 HR 郵箱又出現了一次。可能會對你更有印象。
?
郵件名怎么寫呢?下面這樣就夠了:
求職 - 求職崗位名 - 姓名 - 電話
?
簡歷要寫幾頁呢?其實大部分崗位,一頁就夠了。所以,封面都不要有。
一頁還有個好處,能從形式上督促你挑真正的重點寫。
而且我說實話,兩頁的簡歷,如果 HR 沒釘訂書釘在上面,上下頁放著放著就彼此脫離了。簡歷沒頭沒尾的。
?
對了,那種第一頁篇幅很滿,第二頁就兩三行的簡歷,一定使使勁給縮成一頁。這種看到就生氣。
?
一頁里寫什么內容呢?分這么幾塊吧:
基本信息 & 求職崗位 + 具體實踐與工作經歷 + 教育經歷 + 技能成果證書 + 自我評價 + 愛好
愛好部分,最多寫一兩行就行了。一旦篇幅稍稍不夠,愛好部分就刪掉。記住,簡歷不是你的個人全方位個人 Show,而是陳述,你為什么適合這個崗位的材料。
?
簡歷的樣式可就別畫表格了。你沒發現嗎?大表格一畫,根本寫不了多少字,完全就是在填字。字寫多了奇丑,寫少了顯得空落落的。
?
基本情況下,一份好簡歷的觀感上有兩個特點,清楚且具體。
?
清楚體現了你呈現簡歷的邏輯性。怎么呈現的呢?
三個關鍵詞上下功夫:順序、詳略和有無。
為什么是要刪去這個介紹而不是那個?
正是這些,體現你對崗位的理解,體現了你如何證明自己適合這個崗位的理解,體現你的邏輯性。
而不是你在自我評價里寫的「邏輯感強,思維清晰」。
?
我們看簡歷時,非常樂于討論,簡歷里的細節,是如何打臉簡歷中自我評價部分的內容的。
簡歷準備的和垃圾分類里的濕垃圾一樣,你說你來應聘 HR 崗?
……
誰能信呢?
?
那么,在寫自己的實踐經歷、工作時,應該怎么寫具體呢?
首先要記?。?/p>
寫經歷不是講故事,而是擺事實。
?
事實怎么擺?有方法的。
一兩句長句子,但要盡可能多地,交代以下信息。
我在哪年,歷時多久,負責哪個活動、項目,組織有多少人參與協作,我扮演什么角色,以多大成本,取得了多大效果,為公司(組織)帶來了什么收益,得到了什么肯定?
?
如果不是項目的發起人、核心組織人,但是項目不小,也是可以寫的。
我參與了什么項目,在里面對什么環節和指標負責,我上手前指標是什么樣的,我上手后指標是什么樣的,最終項目取得了什么成果?
?
得獎怎么寫?
知名的獎,直接寫獲「XXXX」X等獎就好了。
不知名但是有難度,且和崗位相關的獎,也值得寫。
舉個例子,獲「XX大賽」優秀獎 (6/503)
6/503 說明你是 503 人里的 Top6,盡管這個獎百度都百度不到,但是,很有說服力了。
?
有代表作品,當然也應該直接秀出來。個人打磨的作品,更能反映一個人的基礎能力。
?
對了,你的 Title (社團社長、部長、會長,部門組長,業務負責人)并不能說明你的能力,你做的具體事才行。所以,不要以一個 title 獨占一行為一段履歷。
?
以上這幾段,便是簡歷如何闡述我們所說的「具體」。
如果想不通,技術操作部分為什么是這么建議,重新再看看簡歷理解與認知部分,可能就明白了。
它們是相互呼應的。
?
那么,簡歷大致寫完了,怎么改?
有一個好的方法是:以你未來得到這份工作的眼光,來反過來審視你的這份簡歷,看看是否相稱。
什么意思呢?
?
如果你在面試一個設計師崗位,但是簡歷本身卻沒有體現出設計感,甚至顯得怪丑的。你覺得用人單位會期待你趕緊上崗并創作更多作品嗎?
如果你在應聘一個 PM 崗,但簡歷的全部內容安排,和投遞簡歷的過程,絲毫不能體現你是如何考慮用戶路徑、用戶體驗動作和秩序的,這些恰是 PM 的基本功,而簡歷本身卻證明你沒有這種基本功,不好吧?
如果你在應聘銷售經理,但你的簡歷甚至沒辦法,把自己銷售進面試環節?
如果你在應聘軟件工程師…
如果你在應聘學科教師…
?
再重提一次,這里的重點,不是說簡歷要多么好看,精美。
而是說,簡歷本身,也要與簡歷所面向的崗位相稱。否則, 信號就變成了,「不知道怎么的,但就是覺得,這個崗位和你不合適」
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是「找的就是你!」你證明了「你是我們要找的人!」
?
還有,改簡歷甚至可以優化面試環節。
面試官最喜歡直接從簡歷里挑信息、問問題。因為比起天馬行空的問題,應聘者更有義務將簡歷里涵蓋的問題解釋清楚。
說不清楚的,不要寫上去。
這似乎暗示我們,簡歷的信息不要太豐富?
不是的。簡歷越豐富,面試的問題容易落在簡歷的覆蓋面里。面試就越像是打一場有準備的仗。
這當然是好事。
?
怎么寫簡歷,大致就講完了。
還有一點小細節,得交代一下。
一、除非有要求,否則簡歷,最好不要用 .docx 格式和 .pages 格式,簡歷用 .pdf 格式最好。因為,這樣無論是 MacOS 還是 Windows 都能打開。而且打開時,內容不會亂了布局。
PDF 不會做怎么辦?不用會,Word 和 Pages 都能將文件導出另存為 .pdf 格式。
二、簡歷,用朋友的電腦打開看看,再用黑白打印機打出來看看。
以方便檢查,字體是否合適,字體包是否正確加載進來了?
不同電腦上的呈現效果是否和預期一致?
打印出來的是否和預期的一致?
彩色的色塊黑白打出來,是否還能表達原先的意思?
不要笑。
我見過應聘者因為內容太多舍不得刪,于是去調窄頁邊距,就這么把自己的內容調到打印機打印范圍之外去的。就這么地,她每一塊的所有內容都缺了一截兒。
她可能不知道,打印機并不能將一張純白的 A4 打成純黑。
三、不要用 WPS 做簡歷,不要使用太復雜的樣式。比如,一個 Word 里的字,其實是用多個文本框,拼起來的。
坑!
四、簡歷做完了,發給身邊閱簡歷無數、時長招人的人看一看,不要不好意思,不要隨便找個朋友和學長就算了。盡量找負責過招人的人,而不是有豐富面試經驗的人。
五、其實,還有些不是簡歷的簡歷。
比如,程序員的 GitHub 項目和 Star 數;
比如,設計師的個人作品合集;
比如,分析師的分析報告;
比如,運營人自己的公眾號、短視頻號、微博粉絲數;
比如,銷售自己的微信個人號的好友數。
?
最后,再強調一次,不要用簡歷過度自我拔高與自我吹噓,因為這換來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次試用期也過不去的履歷,以及以后每次面試都要面臨的問題:
為什么你 2020 年在 XX 家公司,只工作了 3 個月(而沒有通過試用期)?
好了,差不多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