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整體特點:成長的矛盾特別明顯
小孩從十一、二歲開始到十七歲,身體上越來越接近成熟,內心也向成人過渡靠攏,第二特征越來越多的出現。
我們要了解青春期學生內心沖突、矛盾的狀態大致是:獨立和依賴、理想和現實、自負和自卑、溝通和封閉。
獨立和依賴:在一個人的青春期里最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他們想迅速獨立,想像一個成人一樣獨立的處理自己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沒有辦法擺脫依賴,沒有獨立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處于矛盾、沖突的狀態。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主但還要聽爸爸媽媽怎么說,自己想半天還是想不好。
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青春期的孩子想得特別好,對自己的生活對外部世界有美好的想象空間,但當他進入青春期后有個深刻的思考,人生、社會、自己,發現很多不如意不完美陰暗的一面,對理想能不能實現,現實能不能接受,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異。
自負和自卑的矛盾:當他遇到困境的時候,受到一些表揚會自負,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遇到一些挫折就會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能。有時候自負和自卑會不均衡,這種不均衡不協調是一種現象,其中自卑是主要的,覺得自己很渺小力量不夠,自負是對自卑的一種補償。
溝通和封閉的矛盾:溝通欲望特別強,對生活的感受希望和別人交流,但同時又想封閉,和自己沒有共同語言的人不想溝通,年齡差距大的人也不想溝通,最愿意和同齡人打交道的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好。
所以,在青春期到來的時候,孩子要展現自己的想法,內心有一些混亂,和家長溝通減少是好現象,理性的家長不要打擾孩子的這個過程,不要覺得孩子和自己的感情疏遠了便煩惱不已。和孩子溝通的主要方式是間接的,告訴孩子“你要”一點作用都沒有,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
嬰兒期的關鍵事件:感官及語言充分發展。需要注意的事件:吃奶與斷奶要處理好。
幼兒期:游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處理問題:口吃、遺尿;;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學齡期:心理距離拉開,情感距離拉近;積累人際交往經驗;培養學習興趣;通過讓孩子生活自理來培養他學習上不怕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