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不符的事兒你們也沒少干
Front Immunol IF=6.429
Abstract
① 腫瘤細胞采用很多策略逃避免疫防御、促進腫瘤生長和血管生成。② 作為一種細胞間通訊的方式,腫瘤源性的外泌體有助于腫瘤微環境內淋巴細胞的招募和調節。③ 但是,機制和調節淋巴細胞作用的關鍵分子尚未闡明。④ 我們用來自卵巢癌和卵巢囊腫的外泌體處理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細胞,并用RT2癌癥炎癥和免疫交互作用PCR芯片分析儀篩選不同表達的基因。⑤ 證實了26個上調的基因(主要是促炎癥基因和免疫刺激與免疫抑制因子)和2個下調的基因(抗原呈遞HLA-A/B)。⑥ 將來自惡性腹水和良性卵巢囊腫腹腔沖洗液中的淋巴細胞作蛋白印跡,結果表明干擾素和NF-κB信號通路參與惡性外泌體的免疫調節。⑦ 用芯片檢測得到的28個不同表達的基因中,11個基因經實時PCR證實存在于卵巢癌(n=27)和卵巢囊腫(n=9)微環境中的淋巴細胞中。⑧ 總之,我們的發現指出在腫瘤微環境中,惡性細胞分泌外泌體通過干擾素和NF-κB信號通路招募淋巴細胞 ,從而抑制抗腫瘤免疫(IL-10、Foxp3以及HLA-A/B)、增強腫瘤侵襲、血管生成能力以及促炎細胞因子(例如IL6和VEGFA)的播散。⑨ 這些結果闡明淋巴細胞和腫瘤細胞通過外泌體相互交流,并且可能可以推動卵巢癌免疫治療的發展。
圖1:外泌體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的結構分析
A圖為3位卵巢囊腫患者的腹腔灌洗液,B圖為3位卵巢癌患者的惡性腹水;外泌體的結構分析指出其大小約40-120nm;
圖2:差異基因篩選
用來自卵巢癌和卵巢囊腫的外泌體處理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細胞(PBLs),對比兩種外泌體處理后的PBLs發現,26個基因表達上調,2個基因表達下調;
表1:外泌體處理后的外周血淋巴細胞基因表達差異情況
表1詳細羅列具有表達差異的28個基因,其中2個表達下調的基因用紅框標注;
表2:根據基因功能將具有表達差異的基因進行分類
表2表明這些表達差異的基因主要是編碼趨化因子、白細胞介素、生長因子、抗原呈遞的基因。過表達的基因在抗腫瘤免疫過程中主要起到免疫刺激、促炎反應、免疫抑制的作用 。其中趨化因子在惡性外泌體處理后的PBLs中高表達,提示癌細胞源性外泌體通過調節PBLs中趨化因子的表達從而參與免疫監視、血管生成和癌轉移;
表3:根據信號傳導通路將具有表達差異的基因進行分類
表3指出惡性外泌體主要通過干擾素信號通路、STAT信號通路以及NF-κB信號通路參與腫瘤免疫過程。
圖3:信號通路活性分析
研究發現核內IRF5/7/9和STAT1/2/3/5/6的磷酸化水平表達并無差異,但IRF3和p65的磷酸水平具有差異性,這就表明干擾素和NF-κB信號通路可能參與免疫調節。
圖4:證實基因篩選結果
比較分析27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惡性腹水中的淋巴細胞與9位良性卵巢囊腫患者腹腔沖洗液中淋巴細胞(未用外泌體處理)的基因表達,證實了上述的10個上調的基因(CCL4/18, CXCL1/10/11, IFNγ, IL2/6/12A, VEGFA)和1個下調的基因(HLA-A)。
Conclusion
腫瘤微環境中,惡性細胞分泌外泌體招募淋巴細胞不僅能抑制抗腫瘤免疫(IL6,Foxp3 和HLA-A/B),而且能曾強腫瘤侵襲、腫瘤血管生成以及促炎細胞因子的播散(例如IL6 和VEGFA)。
DOI:10.3389/fimmu.2017.00607(Pubmed)
我的生活不止茍且,還有國慶和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