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要修道?
修道要解決什么問題?
因為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把修道作為一種行動的自覺,讓自己的一生始終與道相伴。
我對修道意義的認識之一:
修道首先解決健康問題。
修道作為每天的日常行為,每時每刻都在調整和監視著我們身體內部的陰陽平衡,不使之發生偏頗。這是健康與長壽的基本保證。
我對修道意義的認識之二:
修道者,即世成道。它是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種方法。
在有些人看來,修道和其他宗教一樣,是一種信仰。作為信仰,往往是超現實的、純精神性的一種寄托。但是我在修道過程中,卻越來越體會到,與其說它是一種信仰,倒不如說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哲學。道是以一種辯證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來認知我們生活的客觀世界與自我的。它并不是使人超脫,而是使人更客觀、更實際的面對現實,是用來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修道的目的,是讓我們過上一種理想的現實生活。
人生充滿了艱辛和坎坷,現實生活并不浪漫,幸福不會從天而降。要過上一種理想的現實生活,首先必須正視現實,然后針對現實,積極尋找改善和改變的辦法,而不是消極回避與逃遁。
道的人生哲學,是智慧的哲學。它順應了事物內在的本質規律,通過巧妙的迂回方式,力求圓滿的解決事物內部的矛盾沖突,建立起新的平衡。這種方式是平和的、無創的、雙贏的。
大道至深至遠。大而無其外,小而無其內,包羅萬象,無所不能。它好比是一把萬能的鑰匙,一旦掌握了它,就能打開我們心中所有的癥結,無往而不勝。
因此,修道可以幫助我們全方位的化解生活中的難題,清除生活中所有的障礙,獲得精神上的幸福和美滿。這樣一來,我們的命運就會發生改變。修道可以使我們一直沿著平坦的大道向前走,不誤入迷途。
我對修道意義的認識之三:
修道者,旨在改變自我內在狀態,而不是外在客觀。
外在客觀,是不以我們主觀意識為轉移的。對此,我們無法改變。太陽每天早晨從東方升起,我們無法改變。我們誕生在當下這個時代,無法選擇。每天,我們要面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人和事,這也無法回避。
我們改變不了外在,并不是一種不幸。不幸的是我們的心常常不能自主,被外在所左右,最后迷失了自我。
修道,能夠幫助我們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回自我,恢復自我的自主性,讓外在的東西不再左右我們的心。
舉一個日常的例子。修道是需要以靜為前提的。那么,該怎樣理解這個“靜”字?是一個清靜、恬淡、閑逸的外部環境嗎?當今社會,到處充滿了喧囂和浮躁,這樣的環境是很難有的,是創造不出來的。那么,我們只有改變自己。在鬧中取靜,讓自己的心不為鬧所動,練的才是真功夫。所謂“大隱隱于市”,就是指此而言。心是靜的,看一切才是靜的。否則,就不用奢談修煉的功夫。在一個恬靜的世外桃源里,本心自然得到安靜。
所以,正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客觀世界,我們才要改變我們自身。內心改變了,我們看客觀的角度就改變了。我們能夠感知到客觀世界的存在,是因為它進入了我們的主觀世界,留下了影像。戴著灰色眼鏡看世界,世界就是灰色的,戴著粉色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粉色的。境由心生,境隨心轉。
我對修道意義的認識之四:
修道不可逃避現實,無為才能無不為。
有些人以為,修道就是遁入深山,去過隱士的生活。還有些人理解,道家思想就是無為,消極遁世,與世無爭。這種認識是片面的。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一種辯證思維,是在陰陽中求得平衡。無為是與無不為相伴隨的。兩者如形隨影,密不可分,各自以對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中,無為是手段,無不為才是目的。只有做到了無為,才能無所不為。沒有無不為的目的,無為就沒有存在的前提。所以,只有處理好陰陽的辯證關系,在無為中得到無不為,才是真正理解了道,實踐了道。
總之,好好修道,我們就能獲得身心健康,改變自我的生存狀態,過上一種理想的現實生活,將生命和命運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提升生活質量。這就是修道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