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內(nèi)丹功的修煉法,在道門中歷來是口傳心授,秘不外傳的,世人對內(nèi)丹功產(chǎn)生的是一種神秘感,對修煉方法更是無從了解,有的修煉者,因為不知道正確的練功方法,而使身心俱受傷害。
其實,練習(xí)內(nèi)丹功只要做好“三調(diào)”,對身心是百益而無一害的。何為三調(diào)?
一、調(diào)理飲食-
要想練好內(nèi)丹功,首先要知道吃什么好,丹家認(rèn)為是吃素戒葷。因為葷腥之物(指肉食和蔥、蒜、蕓、韭、苔等五葷),腥臭散氣,在人體內(nèi)產(chǎn)生陰濁之氣,使人精神亢奮,物欲重生,這樣不利于丹功修煉.丹功修煉,需要清心寡欲,煉的是體內(nèi)的清陽之氣,排除的是體內(nèi)的陰濁之氣.吃了葷腥之物后,必使先天之氣粗而難伏,散而不聚,練功時就會出現(xiàn)放屁,唾液粘稠,心浮氣燥等(以上我已在《武當(dāng)?shù)廊说凝S戒與修煉》中談過)
一日三餐以清淡食物好,多食稀、少食稠,少吃和不吃生陰氣之物,如水里生長的大米、蓮藕、魚類等,多吃生陽氣之物,如旱地生長的物種玉米、大麥、小麥、小米等。早晨盡量吃好,中午不可過飽,晚上少吃和不吃最好。切忌暴飲暴食,“食飽者而傷于精血也,故止飲食而神身自輕”,飲食過飽,不僅傷胃而且阻塞氣竅,不利于氣血暢通,飯后最好在半個時辰后,感覺到腹內(nèi)沒有飽食現(xiàn)象再練功。-
所以飲食調(diào)理的好,能使體內(nèi)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身心處于平淡之中,少生和不生各種妄念,能使練功者迅速進入練功壯態(tài)。(以上所講只適合丹功專修者,如不是專修者,可根據(jù)生活與工作條件作為參考。)-
二、調(diào)理呼吸-
何謂呼吸?入者為吸,出者為呼。平常人呼吸是肺部呼吸,也就是自然呼吸,丹家認(rèn)為,人初生在母體內(nèi),體中原有一管上接于肺,下通于丹田,心腎相連,以臍帶隨母呼吸受氣,這時并無口鼻呼吸,謂之“胎息”,到了十月形全,胎兒裂胞出體,剪斷臍帶,其竅始閉,即變成口鼻呼吸,從鼻吸氣至肺部,再從肺部至口鼻呼出,其氣粗而浮,短而促,吸短而呼長,從此先天呼吸變?yōu)楹筇旌粑?。?nèi)丹修練,就是要把后天呼吸變?yōu)橄忍旌粑?,由自然呼吸轉(zhuǎn)變?yōu)楦故胶粑?,最終轉(zhuǎn)變成胎息。
腹式呼吸又分為順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吸氣由鼻入,用意念送至下丹田,同時小腹鼓起,呼氣收腹,氣由下丹田,用意念上行由鼻出。
《陰符經(jīng)三皇玉訣》里講到:“黃帝曰,人發(fā)殺機,天地返復(fù)何也,廣成子曰,人發(fā)殺機者,去六欲七情......返復(fù)乃陰陽升降,人之返復(fù),呼吸徹于蒂中耳,一吸天氣下降,一呼地氣上升,(注:丹家以心腎比天地,以氣液比陰陽,以子午比冬夏,心為離卦,為陽、為天、為火、為午,腎為坎卦,為陰、為地、為水、為子,一吸天地下降,是心液隨吸氣下降至下丹田——腎。實為離中陰火下降,一呼地氣上升,是腎氣隨呼氣上升至中丹田——心,實為陽氣上升。)吸者天氣,呼者地氣,我之真氣相接也”。
張三豐《玄機直講》曰:呼之至上,上不沖心,吸之至下,下不沖腎。一合一辟,一來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兩腎火蒸,丹田氣暖,吸不用調(diào)而自調(diào),氣不用練而自練。這是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是:吸氣小腹內(nèi)收,丹田之氣隨意念上升至中丹田,鼻吸之氣下行至中丹田,呼氣時小腹鼓起,吸入之氣隨意念,由中丹田下降至下丹田,同時,胸之濁氣由鼻呼出。
《陰符經(jīng)三皇玉訣》中講到:“黃帝曰,人身中如何也,天真皇人曰,臍下一寸三分者,氣海也,中有真精,一合接于地,土中有二經(jīng)通于腦,腦中俯名靈陰之俯,俯中二穴左曰太極,右曰沖靈,上通天氣,下至海源,故曰呼則天氣下降,吸則地氣上騰。(注:呼則天氣下降是心液離中之陰火隨呼氣下降至坎中以成真陰,吸則地氣上騰,是腎氣坎中之真陽,隨吸氣上升至離中以成純陽)二氣相接,則養(yǎng)真精?!?/span>
呼吸時,務(wù)必使氣細(xì)、勻、緩、深,要吸長呼短,初時要用意念調(diào)引,做到意隨氣走,氣依意行,心息相依,“不要著意于口鼻,以心寄于息,以耳聽其聲,”行氣日久,慢慢不用意念調(diào)引,氣息自然直達丹田,由有意識的調(diào)引到無意識的呼吸,最終達到“心腎相交”、“坎離相合”、“水火既濟”,也就是丹家說的“胎息”。-
三、調(diào)理身心-
練內(nèi)丹功,最好找一靜室,如果條件不許可,在臥室中也可以,關(guān)閉好房門,防止有人突然闖入,室內(nèi)空氣要好,練功時可以采取站式,坐式,臥式等,練功之前應(yīng)寬松衣帶,使筋肉放松,氣血暢通。 站樁有無極樁、太極樁,形意樁,八卦樁等。坐式分正坐和盤。坐,正坐就是我們平時坐在凳子,但腿不要高過凳子,比如象武當(dāng)山張三豐祖師和真武祖師的坐像,盤坐就是自然盤坐、單盤坐、雙盤坐等,睡姿可仰臥、側(cè)臥均可,如武當(dāng)山南巖宮太子睡龍床的太子睡姿,佛教臥佛的睡姿都可以,不論采取什么樣的身姿和什么樣的手式,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不能昂首挺胸塌腰,也不能低頭彎腰,一切要自然放松,頭頸正直,下巴微內(nèi)收,不能故意挺直,兩眼微閉,也就是丹家所說的“垂簾”,垂簾是為了防止練功時,出現(xiàn)昏沉和心魔的干擾,口微張,舌自然放松,盤坐時臀部要墊高一二寸,以減輕對腿部的壓力,保持上身的安穩(wěn)端正,身姿調(diào)好了,才能有利于氣血流通,放松入靜。此為調(diào)身。-
調(diào)心,就是在練功中排出雜念,也就是道家所說的除心魔,使凡心清靜,真意出現(xiàn)。
張三豐曰:“學(xué)道之士須要清心清意,方得清心之藥物也?!敝挥腥シ睬笳妫に幉拍墚a(chǎn)生。丹家云:“未練還丹先練性,未修大藥且修心,”張三豐《道言淺近》說:“大道以修心練性為首”。然而人心散亂,妄念起伏,一日有幾萬息(呼吸),就有幾萬妄念,如何才能做到清心寡欲?
呂祖曰:“欲修仙道,先盡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遠也?!睆埲S曰:“修道以修身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誠意,意誠心正,則物欲皆除,然后講立基之本。”修道者,修德也。修道之人平日要多行善事,素行陰德,苦己利人,不追逐名利,為人仁慈,悲憫,心胸寬廣,忠孝信誠。
張三豐曰:“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則心修愈靜,性天愈純,”《悟真》云:“若非修行積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敝挥行男约儍?,才可論修丹之事。這是外修。內(nèi)修要做到心靜無妄念,首先要垂簾塞兌,目不動則心不移,耳不聽則神不移。
《呂祖師先天虛無太一金華宗旨》回光調(diào)息章中講到:“凡坐須靜心純氣,心何以靜?用在息上。息之出入,唯心自知,不可使耳聞,不聞則細(xì),細(xì)則清,聞則粗,粗則濁,濁則昏沉而欲睡。”此為心息相依。
張三豐《玄機直講》曰:“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都安定了,氣息都平和了,始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之間,不既不離,勿忘勿助,萬念俱泯,一靈獨存,謂之正念?!贝藶橐馐氐ぬ?。
丹家把靜坐時之妄念稱之為“心猿意馬”,打坐時要“時時鎖心猿,刻刻拴意馬?!比绾尾拍茏龅??那就是心如走,以氣純之,氣易走,以心細(xì)之,心守丹田,意隨息走,心息相依而同行。張三豐曰:“心止于臍下曰凝神,氣歸于臍下曰調(diào)息,神息相依,守其清靜自然曰勿忘,順其清靜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不思無欲,心與性內(nèi)外坦然,不煩不惱,此為修心煉性之效?!钡ぴE云:“心走既收回,收回即放下,用后復(fù)求安,求安即生悟。”打坐時,發(fā)現(xiàn)意念不集中,思想有雜念,可用數(shù)息法和念訣法,數(shù)息就是數(shù)呼吸,念訣是默念詞語,如“太乙救苦天尊”,“玄天上帝”?!按蟠却蟊钡龋@樣能使心收回,除去雜念。這就是“心走既收回,收回即放下?!?/span>
丹功修練一定要掌握正確的練功方法,如果練功中意念強烈,呼吸急重,輕則氣沖胸腹,頭腦脹痛,重則內(nèi)氣在全身亂竄,從而形成多種并發(fā)癥,丹家稱為走火。練功時思想不純,追求各種幻景,輕則導(dǎo)致神昏錯亂,重則躁狂瘋癲,甚至成為精神病患者,丹家稱為入魔。
丹道修煉是性命雙修,三分修命七分修性,身外積德(性),身內(nèi)修道(命,既丹),以德悟道,以道全德,道德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