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末、煤塊、土墻、土丘這便是自然的見面禮,平遙。
你說冬季不好我說好,冬季可以挖可以翻,新的舊的怎樣交集都隨你,心隨天地哪個季節就都好。
“平遙位于山西省中部,距今兩千七百年歷史,晉商文化發源地。整座古城由古院墻古店鋪古寺廟古民居組成的龐大古建筑群,是明清時期漢族地區縣城的活標本。”
外石內土的城墻把古城圈在其中,東南西北四方都有門有樓。從下西門沿墻磨蹭到小南門近兩個小時,古城比想象大很多。
【土城墻】
平遙的土巴巴的古城墻從入城開始就吸引我,這些坑巴巴的土上似乎是寫滿了文字,挖的時候一股風讓它們飄忽的一個迷樣的旋。
土墻和墻內民居之間的道寬只有一個車和一個人的側過,我依然扶墻而行,因為土的感覺告訴我這是平遙古城。
手繪圖描述:城墻周長六點四千米,為明洪武三年擴建,外觀略成方形,東西北三墻具直,唯南城墻隨中都河蜿蜒而建,形似“神龜”,真是“龜前戲水,山水朝陽,城之修建以此為盛”。古城墻集防御功能文化功能于一身,體現了明清時期北方城池的典型特點,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明,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次來山西卻不知怎么就覺得山西該是土的,山西的土也必定是不同。于是從進城樓便沿著土墻一路摸攀,冬季的土上留下植物的枯枝任北風搖晃,也許北風做著經年不疲的游戲亦或此時和我一樣的好奇。
真是奇怪,之前若有飛土我會避之唯恐不及,而此時的土就在風里你看不見的風里,當覺到的時候就情不自禁的抬頭去迎,迎著似是微雪的土末,依然看不見只是眉頰瞬間的輕過,風總這么倏爾的帶著土,不知是風屬于土還是土屬于風了,雖然希微但是屬于。
可以確定額際飄過的土末留下的觸感之前不曾有過,這是土在平遙或平遙的土留下的特殊記憶。
【城門】
夕陽西下洞形的城門儼然時光的出入口,光霞挪移的不知是誰的時空,也許不是我不是你是古城。
也許又是我又是你,是留在紅塵的照。
明清古街,市樓。
轉過土墻便逛街,平遙城新古完全融合,在這里逛街就像翻著翻著連環畫,只是我們都是動的,他可以不斷的招呼買賣我亦可以討價,四面八方的客于此穿流,積年累月里似乎有棉襖和綸巾的逢。
市樓是古城標志性建筑,康熙二十七年重建,有聯“朝晨午夕街三市,賀鳳橋臺井上樓”可見晉商當時繁華盛況。地面的石已被磨得青亮被踩壓的厚重,樓下有貨攤,山西燒餅、平遙牛肉等。幾程風幾程土。于此樓走一回穿越兩字應該不夸張。
【票號】
票號是古代承接匯兌業務的金融機構,現代銀行的前身,晉商首創。
山西票號的出現也使晉商達到空前繁勝鼎及全國的時期。
日升昌票號(中國票號博物館)位于平遙古城原日升昌舊址,創立于一千八百二十三年被稱為“中國銀行的鄉下鼻祖”,中國首家票號,“匯通天下”,在全國有幾十家分號,聯曰”日麗中天萬寶精華同耀彩,升臨福地八方輻輳獨居奇。”。
平遙古城保留多家票號舊址。
入門元寶、招牌元寶,正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平遙的頂級繁華也因此而起,并帶動了形色行業聲色犬馬。四方城門招八方來客,酒家、貨郎、馬隊、駝鈴、旌旗耳邊似是人聲鼎沸了。
如今踩著溜光嘖嘖的青石看興衰沉浮,也許只有粘在褲腳的黃土不分明清,不由得想起楊慎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票號雖然是歷史但平遙古城完好保留下來真是幸事。
【二郎廟和平遙建筑的風水】
二郎廟建于宋代,道觀,坐西向東,左青龍右白虎。
平遙是漢民族生活中心,很多民居商鋪的宅基上都常見泰山石敢當。
這一點足以說明晉商對風水的重視程度。
【又見平遙】
又見平遙是難得一見的真人實景大劇,戲里的演員完全不是演戲,竟把自己變作了角。如果沒有對這一方土地和那段歷史的摯情是很難出演的如此成功,兩百來元的門票場場滿,劇結束的時候有的游客擦淚有的還呆坐。
劇是以趙家鏢局接鏢救人一事為劇情整體再現了平遙古城全貌包括日升昌、趙家大院、鏢局街市的販夫走卒等等,占地面積三百五十畝。
“本門子弟我向同仁,若犯此條清理出門,與人交手重在攻心,老弱病殘不許欺凌”“婦女兒童更宜寬容,欺老傷幼最為丟人,欲較高低合歲同齡,高下肥瘦體力均勻”,這是鏢局門規。
故事是這樣的:清朝末期,趙家鏢局沙俄分號連王掌柜在內的十三口人遇難,王掌柜的七歲兒子被沙俄當做肉票,東家趙頤碩抵盡家產換銀三十萬兩,精選兩百三十二名鏢師遠去沙俄救人。趙東家抱著誓死的決心出征,為給趙家留后于臨行前娶妻,眾芳華女子全無懼怕爭相竟選。七年后,鏢隊回來了,卻只有一人,十四歲的王家小爺。這趟鏢保回的了王掌柜的唯一血脈,而趙頤碩和兩百三十二名鏢師全部死在途中,趙東家的妻子生育男孩成為進入趙家祠堂的唯一女人。
這是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真實故事,這段傳奇為這片土地增光。
故事講到這里并沒有結束而是開始了趙東家和兩百三十二名鏢師靈魂回歸平遙古城的穿越和對話。你信嗎?
我信。
【手繪地圖和推光漆屏風】
牛皮紙的手繪地圖印著中國郵政,蓋個郵戳做個紀念,頭一次看郵局的郵戳,呵,行走的樂趣就是多。
“平遙古城三件寶,漆器牛肉長山藥”。漆器列為首,本地商人也稱手推漆,并說越擦越亮。
帶回的屏風朵朵梅花花開正好。
平遙古城十趣事中:遠望暮靄中的古城墻,佇立城墻看裊裊炊煙,吃一頓地道的平遙飯,睡一睡老鄉家里的土炕,去郵局買點特色明信片蓋個戳,買一點平遙特產。如是。
平遙的醋、酒、牛肉、烤栳栳等面食小吃的背后也多是文化和故事。
素描一下平遙古城:森嚴的門樓如哨兵,春夏秋冬在高高的城墻內演繹,縱橫的青石街道筆直的任歲月往來穿梭。上西門那兒誰家窯洞里生著火,四合院冒出裊裊炊煙,灰磚青瓦的高房大屋飛檐翹角,木門上的燈籠一串串的隨風招搖。明清街上南人北客你出他入的徜徉,風動人動店旗動。走進細看——漆器,牛肉干,燒餅,熱騰騰香草卷,醋房,酒缸,飯館,用麻線納鞋的男人,客棧大院里及院里的幾籠鳥和小狗,迎親的大紅綢帶大紅地毯,最后把兩只跑掉的貓再放回墻角下堆著烏黑煤塊的墻垣上。
對了,還有一位老人駝著背正打市樓下過來。
旅途上的故事,請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