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竇炎可分為急性額竇炎和慢性額竇炎。急性額竇炎為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即鼻竇黏膜的一種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額竇炎未能及時處理或治療不當,使黏膜嚴重破壞,失去正常功能,可變為慢性炎癥。
是
耳鼻喉科
骨髓炎、腦膜炎、硬腦膜外膿腫等。
可治愈。
避免反復上呼吸道感染。
一、竇源性感染
額竇竇口較細小,一旦發生狹窄或阻塞,竇腔的通氣引流既受影響也易于蓄膿,或演變成慢性炎癥。
二、鼻腔源性感染
1.急性鼻炎
是額竇炎常見病因,可能由于兩者黏膜連續便于炎癥侵入竇腔內。
2.鼻腔其他疾病
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的腫瘤和異物及鼻變態反應都可堵塞竇口,使額竇通氣引流受阻而發炎。
3.污染物經鼻腔進入額竇
如游泳、跳水、潛水的方法不當等使污水進入額竇引起發炎。
三、其他
鄰近組織感染、血源性感染、創傷源性感染、免疫功能降低、糖尿病、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等。
頭痛或局部疼痛為本病常見癥狀。
1.鼻塞:患側持續鼻塞,可為鼻腔黏膜腫脹或鼻分泌物蓄積于鼻腔阻塞所致;流涕:鼻分泌物為黏膿性或膿性,以上午較多,常與頭位引流有關;嗅覺減退。
2.額部流膿瘺管若有額骨骨髓炎,可形成額部流膿瘺管,多位于額竇前壁及其底部。
3.若額竇引流受阻,可出現頭痛,可有三叉神經分布區反射性頭痛。額竇炎頭痛癥狀,開始為全頭痛,以后逐漸局限在患側眼眶內上角和前額部。疼痛有明顯的時間規律,每天晨起后發作,漸加重,中午最重,午后逐漸緩解,至晚上頭痛消失,次日重復發作。觸壓眼眶內上角有明顯壓痛。
可有食欲不振、煩躁不安、畏寒發熱、便秘、失眠、精神萎靡等癥狀。
前鼻鏡檢查、頭位試驗、額竇X線攝片、CT。
CT檢查更方便直接診斷鼻竇炎。
1.臨床表現出現鼻塞、流涕、患側鼻竇出現壓痛叩擊痛。
2.前鼻鏡檢查可見黏膜充血,中甲前端黏膜多有紅腫或有息肉樣變。中鼻道前上方有膿性分泌物。
3.結合鼻竇X線或CT檢查有助診斷。
采用抗感染藥物、手術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療。
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竇引流和通氣障礙,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
宜首選并足量使用青霉素類抗生素,如過敏或抗藥則使用其他廣譜抗生素。
1.急性期多不宜手術。
2.急性期規范治療1個月以上沒有好轉或轉為慢性時可以手術治療。以改善鼻竇通氣引流,促進鼻竇炎癥消退為目的。
3.輔助手術包括矯正鼻中隔高位彎曲、鼻息肉切除術、中鼻甲部分切除術等。
4.鼻竇手術:分為傳統的鼻竇根治術和目前廣泛應用的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
鼻部治療包括用鼻黏膜血管收縮劑和抗生素滴鼻、置換術等。可采用超聲霧化、蒸氣吸入、局部熱敷等物理療法。
本病預后情況良好。
1.平時注意鼻腔衛生,養成早晚洗鼻的良好衛生習慣。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側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鼻涕過濃時以鹽水洗鼻,避免傷及鼻黏膜。
3.急性發作時,多加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風及陽光直射。
4.遵醫囑及時用藥。
5.慢性鼻竇炎者治療要有信心與恒心,注意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
1.清淡飲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多吃新鮮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