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即聯系刪除
文 | 趙玉平
平講平說2517期#
自從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對潛意識的研究成果發表之后,人類對于潛意識的探索一直在不斷深入,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一系列既有趣味又有現實意義的規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其中的一個。
咱們就從身邊的一個常見現象說起:有一個學生干部跟我吐苦水,說平時準備挺充分的,表現也很好,但是每一次上臺只要當眾講話,就容易忘詞,容易卡殼。結果搞得每次只要有活動,需要他當眾講話,他就會很緊張,提前一天就焦慮,晚上就睡不著覺,結果就是越緊張害怕越忘詞,越忘詞越緊張害怕,于是這個惡性循環就發生了。
其實我發現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挺多的,以前參加過一個活動,主持人是我的一個熟人,實際上他在臺下準備的特別充分,那些該說的話都已經反反復復練習了好多遍,可以說是爛熟于心。不過真正活動開始的時候,他走上前臺,拿起麥克風,面對攝像機和臺下幾百雙眼睛,沒講幾句就卡殼了。我在臺下就很明顯感覺到,他是忘詞了,盡管靠著一些技巧和經驗,再加上一些臨場發揮,他還算是比較順利的把這個流程給完成了。不過活動結束之后,他整個人都非常懊惱,非常失落。
我還聽別人講過這樣的笑話,班里開新年聯歡會,有一位同學擔任主持人,負責報幕:接下來是詩朗誦,《香山的楓葉紅了》,以及《我們都是一家人》。你猜這個緊張的主持人他是怎么報幕的?只見他走上舞臺,大聲說道:剛才的獨子笛奏很精彩,接下來的節目是詩朗誦,《香山的紅葉瘋了》,還有《我們一家都是人》。大家看看這個洋相可就出大了。
另外,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考試過程中,有的人提前準備的特別充分,結果一上考場就大腦一片空白,該想的也想不起來,該做的也都不會做,結果等交了卷子,出了考場,呼啦一下就全都想起了,全都會做了。
對以上這些狀況,可以用一個心理學的專有名詞來描述,這個詞是“暗示性健忘癥”。當一個人面臨壓力、面臨挑戰的時候,他心里會有恐懼擔憂,會特別害怕自己表現不好。由于這種負面的想法特別強烈,潛意識里充滿了不良的暗示,所以就直接導致發揮失常,關鍵信息被遺忘。就比如說你當眾講話的時候,特別擔心自己忘詞兒,腦子里反反復復講的是“別忘詞,別忘詞,千萬別忘詞,千萬不能大腦一片空白”,在潛意識里邊這種負面的想法特別強烈,于是,整個思維活動和現場表現都會受這種負面潛意識的操縱,等到臨場發揮的時候就真的會忘詞,這就屬于一個不良暗示的引導,所以叫暗示性健忘癥。
很多人平時表現特別好,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產生了暗示性健忘癥。那么,這種不良的心理傾向怎么消除呢?
方法也特別簡單,就如同佛法上說的,'地上種了菜就不會長草,心里邊有了正面的東西,負面的東西就自然會消失。'
所以我們推薦的方法是替代法,就是用積極的暗示抵消消極的暗示,用正面的想法去替代那些負面的想法。比如說當你走上前臺準備發表演講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去想,“我要砸鍋了怎么辦?我要忘詞了怎么辦?我要大腦一片空白怎么辦?”這種消極的潛意識活動真的會讓你表現失常。那么一旦當你有了一點點這樣的消極想法,你就馬上往積極方面去想,要想象自己講成功了,講精彩的樣子,要想象自己正常發揮、出色發揮的樣子。
為了強化這種正面的想法,我們就建議大家:留住過去的光榮和精彩,把過去獲得的獎狀證書,或者一些精彩時刻的照片視頻都保存好了。在重大挑戰來臨的時候,把這些光榮和精彩的東西都拿出來翻一翻看一看,回憶一下過去那個高光時刻,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暗示,就會抵消消極的心理暗示,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出色表現,避免臨場發揮失常。
大家會發現,現實生活中越是那種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的人,他臨場發揮越容易出問題,這都是因為他的消極心理暗示太多,引發了暗示性健忘癥。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啟動抵消法,回憶過去的光榮和精彩,想象一下自己發揮出色的樣子,就可以迅速的消除潛意識里的負能量。這個其實就是武俠小說里面經常談到的,高手在成長過程中都要邁的一道坎,先戰勝自己,然后才能戰勝困難,戰勝挑戰,除去了心魔以后才能夠縱橫天下。
好了,今天內容我們就講到這,平講平說咱們明天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