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正鋒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傳授知識、解答疑問的基礎上,還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這其中最平常、最重要的莫過于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有些老師在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中,總是抓住后進學生的缺點不放,片面強調嚴抓嚴管。這不僅傷害了后進生的自尊,影響了他們的自信,也使得教育效果不理想。筆者認為,在加強師生溝通的基礎上,教師要從家庭訪談、自身評價和班級互助三方面入手,多給后進生尋找閃光點,將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從家庭入手,為后進生尋找閃光點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搖籃”。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有很大部分是小時候在家庭中養成的,如果能充分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將對我們的轉化工作起到促進作用。
幾年來,筆者主要通過家長會和家訪充分掌握學生情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在教育轉化工作中,經常把了解來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說:“據我了解,你的父母和周圍鄰居都說你有很多優點,當然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要是你在學校也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你說是不是好事?你想做到嗎?”通過相關心靈溝通與語言暗示,同時舉出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實例,并引用家長與鄰居的評價,加入老師的評價,提出對學生改進的期望。幾年來,成功轉變了許多后進生,包括上進生和優生的不良行為。
從家庭入手,了解學生,可以達到以下效果:一是學生會反思自身的差別,并做出適當調整。二是師生之間心理距離拉近了,學生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交流方式,從而起到良好的溝通與轉化作用。三是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學生也會認為自己沒有被學校、老師和同學拋棄,從而能在心里燃起改變的希望。
二、從學生自身入手,引導后進生尋找閃光點
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關鍵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能否正確對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將優點作為前進的動力,并自覺糾正缺點。在學生自己尋找閃光點的過程中,也強調學生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將閃光點和不足之處進行對比,提出期望和轉化目標。
從學生自身入手,引導后進生尋找閃光點可以使學生形成對自身較完整、較全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意識,可以培養學生自我分析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引導學生樹立預期的人生價值觀,從而達到學生自身的和諧統一。
三、從班級入手,幫助后進生尋找閃光點
學生在上學期間與班級同學的交往是最密切、最全面的。通過班級同學的眼光,在群體中為后進生尋找閃光點,使后進生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后進生聽到班級同學能充分肯定他的優點,沒有因為他的思想、行為不進步而拋棄他,遠離他,他就會感到班集體的溫暖,從而愿意調整自身觀念,改正自身不良行為,以期達到與班集體同步的愿望。
在班集體歸屬感的鼓動下,后進生會學會正確對待自身優點與不足,重樹信心,并在克服自身缺點的同時,努力發揚自身優點,并在轉化后進生的同時,樹立班集體意識,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從而引導班集體的和諧、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四川省通江縣勝利鄉涼風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