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研究已經表明,多掌握一門語言有助于改善大腦功能。現在,一項新研究揭示,這一技能對于阿爾茲海默癥(AD)以及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的大腦也有積極影響。
圖片來源:Concordia University
這一發表在《Neuropsychologia》期刊的研究成果進一步證實了‘掌握兩種語言有利于增加大腦皮質厚度、灰質密度’的假說。
“之前關于語言與大腦關聯的研究都建立在健康群體。”來自于康考迪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Natalie Phillips解釋道。現在,他帶領團隊轉變思路,以AD、MCI患者為模型,發現語言對于大腦結構的影響。
圖片來源:Neuropsychologia(doi.org/10.1016/j.neuropsychologia.2017.12.036)
Natalie Phillips團隊首次使用高分辨率、全腦MRI數據,并借助復雜的分析技術測量特定大腦區域的皮質厚度、組織密度。他們共分析了68名MCI患者(其中有34名會多種語言)、26名AD患者(其中13名會多種語言),重點關注的大腦區域包括:與語言、認知相關的額葉區域、與記憶有關的內側顳葉區域,以及患者因為病情而萎縮的大腦區域。
結果發現,相比于只會一種語言的人而言,掌握多種語言的患者大腦的皮質厚度更厚。這意味著,認知及記憶能力更強。
Natalie Phillips認為,這些結果表明,會一種以上語言有助于提高認知能力。掌握多種語言與大腦可塑性有關,有望延緩因大腦萎縮而導致的認知障礙。
End
參考資料:1)Bilingualism could offset brain changes in Alzhei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