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希臘是一段飄動的神話,這里曾是整個世界思考的中心:西方哲學、民主政治、奧林匹克、伊利亞特、荷馬史詩;每一個名詞都牽動著人類靈魂的深處。
雅典衛城是希臘的眼睛,也是塵世間每一個旅行者精神與理想的棲息地。
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古城
雅典,歷經千載還靜靜地矗立
在希臘半島的阿提卡平原上
那里的一草一木、山川湖泊
都訴說著曾經的滄海桑田
文明古都歷經千年風雨而屹立不倒,
源遠流長的文化脈絡傳承至今。
與其他文明古國一樣,
別具特色的文學、思辨的哲學、
美妙的藝術以及其他各學科,
紛紛在希臘起源并被發揚光大。
作為希臘重要城邦之一的雅典
理所當然地成為各派別杰出人物
逗留、聚集和講學的場所
無數優秀的作家、哲學家及藝術家們
都在雅典誕生或居住過
他們曾經的生活軌跡
已無處可尋
卻在市井坊間留下了
一串串動人的故事
功過是非,只待后人的評說
人的傳奇成就了雅典的無窮魅力
智慧的光芒一直照耀著這座文化古城
衛城門口的那一句“Europe starts here!”蕩氣回腸,卻又讓人無法反駁。
—— 是的,事實也確實如此。
衛城并非一個特定名詞,如同歐洲的城堡、日本的天守閣,是一種對城市建筑工事的稱呼。
古希臘的每座城邦都有自己的專屬衛城,通常建于城邦的制高處,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筑,平時作為公共集會的場所,是政治宗教的中心地,而戰時則發揮堡壘作用,既是居高臨下的作戰中心,又是居民們的避難所。而雅典的衛城,是所有衛城中最大、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雅典衛城修建于公元前5世紀,在贏得希波戰爭之后,政治家伯利克里Pericles聚斂提洛同盟各城邦繳納的稅賦,集最優秀的建筑師和雕刻師,用最好的工藝和材料,不惜成本、不計投入地興建了這座宏偉的建筑。
如今所見之衛城,凝聚了當時最偉大的藝術家們的努力和心血,是古希臘建筑與雕刻藝術之大成,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璀璨最絢爛的一筆。
然而這座人類文明的瑰寶,卻在穿越歷史長河的進程中歷經了種種的磨難。不僅受到戰事的影響遲遲未能完工,還被侵略者們肆意掠奪和恣意改建,非戰時期又被以考古的名義暗度陳倉順手牽羊,甚至在希臘獨立后,由于當局政府保護不當,仍遭受了環境的侵蝕和游客的踩踏。
現在的衛城,只留下了破損的山門、兩大劇場的遺跡和三大神廟的殘骸。但穿行其間,仍能感受到當時的繁榮與盛景,感受到古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的淵源影響。
也正是因為這些深厚的人文力量,才使得雅典衛城成為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人類建筑史奇跡。
酒神劇場
從偏門入得衛城,目之所及的第一個遺跡就是酒神劇場。
這座位于衛城南側的古老劇院依山而建,天然構成了一個略大于180度的圓形露天劇場,正中是一個開放式舞臺。階梯座椅共有64排,分為上下兩區,皆為石制的座位,能容納一萬多觀眾。最前排是貴族和祭司專用的VIP貴賓席,采用了大理石材質,座位上不僅裝飾著精美的浮雕,還刻有主人的名字。正對祭壇處雕刻最精美的座位是屬于酒神祭司的,畢竟這座劇場最初是向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歌舞獻祭之處。
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阿里斯托芬Euripides都在此進行了自己的首演,因此酒神劇場也成為了后世西方戲劇的奠基地。
然而,酒神劇場雖盛名在外,卻歷經坎坷。
在戰爭中被毀壞,在衰敗中被遺忘,甚至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將另一座羅馬劇場誤認為是酒神劇場。直至1765年有人從一枚古幣上的圖案得到啟示,追尋新的線索,才終于發現了他的真正位置。經過了長期的挖掘和修復,酒神劇場終得以重見天日。
Theater of Dionysus
帕特農神廟
衛城山上最負盛名的建筑帕特農神廟,是被全雅典、乃至全世界仰望的古希臘文明地標。
神廟建于公元前438年,供奉著雅典娜女神,Parthenon在希臘文中的意思為“貞女”,是雅典娜的別名。
整座神殿長70米,寬31米,高10米,全部由白色大理石建造,48根多里克列柱支撐起整個神殿。柱子遠看是直的,近看中間微凸,這就是“視覺矯正平衡,以曲線表現直線”的建筑巧思。
屋頂和內壁都裝飾著以希臘神話為主題的精美雕刻,原本還有一尊高12米、全部以黃金和象牙打造而成的雅典娜巨型雕像,在被土耳其人掠奪并轉移到君士坦丁堡之后就被損毀了。
土耳其人更是在占領雅典之后把神廟改為清真寺,戰時則用來儲存軍火彈藥,于是在威尼斯人的進攻中,迫擊炮瞬間消滅了軍火庫,爆炸幾乎將整座神廟夷為廢墟。傳承千年的人類文明結晶毀于一旦,著實令人唏噓。
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的帕特農神廟僅留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廟頂已經坍塌,雕像蕩然無存,浮雕剝蝕嚴重,西側更是常年駐守著一架吊車。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依舊可以看出神廟當年的豐姿。
伊瑞克提翁神廟
帕特農神廟北側的伊瑞克提翁神廟建于公元前421年,其精巧柔美的氣質有別于衛城中的其他神廟。
伊瑞克提翁神廟由內墻分為兩部分,東廳比西廳高3米,供奉著木質的雅典娜神像,西廳則供奉著古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國王厄瑞克透斯Erechtheus、鐵匠之神赫菲斯托斯Hephaistus、還有一位叫做Boutes的英雄,神廟則是由這位Erechtheus國王而得名。
伊瑞克提翁神廟最令人矚目的當屬朝向帕特農神廟一側的6根少女列柱了,每個女子的衣著、發型和容貌皆不相同,卻都亭亭玉立、靈動優美。
今日人們多贊嘆其雕刻技藝之高超,而更令人欽佩之處在于建筑師的巧思。為了讓6位少女都可以頂起沉重的石頂,頸部必須設計得足夠粗壯,然而這將影響其美觀,于是建筑師給每位少女頸后保留了一縷濃厚的秀發,再在頭頂加上花籃,成功地解決了建筑美學上的難題。
如今神廟中的六個少女列柱都不是原物,而是復制品。有五個在衛城博物館,另一個則在大英博物館,要看真品只能去博物館了。
除了以上這些,衛城里還有幾處值得一看的景色。
衛城西側的Areopagus Hill雖然不高,卻是一處拍攝衛城山門全貌的極佳地點,更適合在這里跟衛城來個游客合影。
衛城最西的瞭望點,也就是由帕特農神廟往西一直走到盡頭之處,是俯瞰雅典的好地方。古老的遺跡散落在城市各處,被現代化的建筑所包圍,風之塔、阿塔羅斯柱廊、宙斯神廟、哈德良圖書館…… 依次數出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建筑。難怪人家常說,雅典這座城市,你越了解她,你會越愛她。
衛城中還有一些挖掘中或者不可考的遺跡,每一塊石頭上都打上了編號,當看到石碑后面寫了個(?)的時候,也覺得雅典人民的幽默感有些另類……
衛城,這座歷經了滄桑的大理石建筑群,不僅是雅典的象征,也是雅典人民的精神圖騰。因為當你走過雅典的每一個大街小巷,不經意之間抬起頭,總能看到高高的衛城,讓人相信這座城市真的是在眾神的庇佑之下。
夕陽西下之時,再次攀上衛城山。看著太陽落下,月亮升起,人潮慢慢散去,衛城再次歸于寂靜,心也歸于平靜。
歲月靜好,于衛城而言,又度過了2500余年以來普通的一天,如此甚好。
在微信對話窗口回復“目的地”+“時間”
極度行資深旅行顧問1對1為你
免費定制旅行方案
趕快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