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什么?分為哪幾種類型?
糖尿?。╠iabetes mellitus,簡稱 DM)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體內糖調節和利用障礙,使血糖水平升高的一種疾病狀態。
說到糖尿病,不得不提胰島素。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是人體內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糖尿病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1)1 型糖尿病:和胰島素分泌不足有關。1 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 5%。
(2)2 型糖尿?。汉鸵葝u素相對不足、胰島素抵抗有關。2 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 90%。
(3)特殊類型糖尿?。悍N類繁多,都有明確的導致血糖升高的病因,如各種家族遺傳病、基因缺陷、藥物、感染、內分泌紊亂等。特殊類型糖尿病屬于少見病,僅占所有糖尿病的 0.7%。
(4)妊娠糖尿?。嚎赡芎腿焉锲陂g相關激素的變化有關。妊娠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 5%。
2 型糖尿病是什么?
2 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簡稱 T2DM,是糖尿病中最常見的類型,主要是由于胰島素相對不足、胰島素抵抗造成的。T2DM 常在成年期發病,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和青少年 T2DM 患者也越來越多見了。T2DM 患者一般體形偏胖。
T2DM 以前也叫「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可見 T2DM 可以不用胰島素治療。但隨著 T2DM 的病程延長,病人的胰島功能會越來越差,胰島素由相對不足變得絕對不足,此時就需要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了?,F在,「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這個名稱已經不再使用。
為什么會得 2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的病因很復雜,是在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發生的。
(1)遺傳因素
如果某個人的父母、子女或親兄弟姐妹中有人有 2 型糖尿病,那么這個人得 2 型糖尿病的風險就很大。
(2)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指人出生后的生活經歷、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等。
體形肥胖:超重(BMI ≥ 24 kg/m2)、肥胖(BMI ≥ 28 kg/m2)、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 ≥ 90 厘米,女性腰圍 ≥ 85 厘米)的人,容易得 2 型糖尿病。
多吃少動:長期進食過多高脂高糖食品,總是坐著很少運動的人,容易得 2 型糖尿病。
孕期血糖超標:懷孕期間血糖過高、診斷妊娠期糖尿病的人,以后容易得 2 型糖尿病。
抑郁:抑郁患者,或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物的人,容易得 2 型糖尿病。
高血壓、高血脂: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容易得 2 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還沒完全研究清楚,并不是有上述危險因素的人就一定會得 2 型糖尿病,只是這類人得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人要高一些。
2 型糖尿病會遺傳嗎?
可能會遺傳。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有糖尿病,子女發生糖尿病的可能性約為 4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糖尿病,那么子女發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會增加至 70%。另外,父母發生糖尿病的年齡越早,子女得糖尿病的可能性越大。
2 型糖尿病常見嗎?
很常見。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為 9.7%,即每 10 人中就有 1 個糖尿病患者。2 型糖尿病屬于糖尿病中最常見的類型,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90% 以上都是 2 型糖尿病。
兒童會不會得 2 型糖尿?。?/h3>
會。以前 2 型糖尿病一般是在成年后才發病,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過剩、運動過少、體重超標,使 2 型糖尿病越來越年輕化,現在 2 型糖尿病兒童并不罕見。
2 型糖尿病常見于哪些人?
2 型糖尿病多見于 6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無明顯差別。有下面這些情況的人群比較容易發生 2 型糖尿病。
(1)父母、子女或親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2)出生時體重過低
(3)超重(BMI ≥ 24 kg/m2)、肥胖(BMI ≥ 28 kg/m2)、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 ≥ 90 厘米,女性腰圍 ≥ 85 厘米)
(4)長期進食過多高脂高糖食品
(5)總是坐著,很少運動
(6)孕期診斷過妊娠糖尿病、或產出過巨大兒
(6)有抑郁癥,或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7)有高血壓或高血脂
2 型糖尿病有什么癥狀表現?
2 型糖尿病早期可能沒有任何不適癥狀,很多人是因為體檢偶然發現血糖高的。
隨著糖尿病病情進展,血糖逐漸升高,就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癥狀: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所以一些平時不太注重體檢的人,是因為出現口干、消瘦去醫院檢查,才診斷糖尿病的。
如果出現「三多一少」的癥狀后仍沒引起重視,沒去醫院檢查,還吃很多甜食、喝很多甜飲料,就會讓血糖升得很高,此時會出現煩渴、沒胃口、腹痛、惡心、嘔吐、頭暈、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癥狀。這些是糖尿病急性并發癥——酮癥酸中毒或高滲綜合征的表現。
當 2 型糖尿病病程較長、出現一些慢性并發癥后,又會有并發癥的相關癥狀,具體見
血糖多高,可以診斷糖尿???
(1)如果有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癥狀,那么滿足下面任意一條即可診斷糖尿病:
空腹血糖 ≥ 7 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 小時的血糖 ≥ 11.1 mmol/L;
任意時間測的隨機血糖 ≥ 11.1 mmol/L。
注意,上面所說的血糖,都是指抽取靜脈血測的血糖。用血糖儀測的指尖血糖不算。OGTT 詳見:OGTT 是什么?
(2)如果沒有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癥狀,那至少要有兩次血糖異常才能診斷糖尿病,而且兩次抽血時間不能相隔太近,起碼隔開數天。
(3)1 型、2 型、特殊類型糖尿病都可以按上述血糖值診斷,但妊娠糖尿病有另一套診斷標準,詳見: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么?
在 2 型糖尿病的診療過程中,需要做哪些檢查?
(1)體格檢查
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視力、聽力、神經功能、足背動脈、血壓等。一般在初次就診時,由接診醫生進行檢查。
(2)和血糖有關的檢查
需要抽血檢查,包括空腹血糖、OGTT / 饅頭餐試驗、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等。
(3)其他生化檢查
需要抽血檢查,包括血脂、肝腎功能等,以指導后續的治療。
(4)糖尿病自身抗體
檢查糖尿病自身抗體,有助于判斷糖尿病是哪種類型。需要抽血檢查。常見的糖尿病自身抗體包括:胰島素抗體(IAA)、抗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細胞抗體(ICA)等。
(5)胰島功能檢查
檢查胰島功能也有助于判斷糖尿病是哪種類型,并且指導后續的治療。通常是在服用葡萄糖溶液或進食 2 兩饅頭前、后 30 分鐘、60 分鐘、120 分鐘、180 分鐘各抽一次靜脈血,檢測血漿胰島素和 C 肽水平。
(6)并發癥篩查
初次診斷糖尿病時一般都要篩查一遍有沒有糖尿病并發癥。檢查項目包括血尿酮體、血漿滲透壓、眼底檢查、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動脈彩超、心電圖、四肢多普勒、體感刺激與震動閾值、神經傳導速度和肌電圖等。
怎么區別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
二者的主要區別如下:
現在,兒童和青少年 2 型糖尿病越來越多見。兒童和青少年發現血糖升高后,除了要區分 1 型和 2 型糖尿病,還要和特殊類型糖尿病相鑒別。如果除了血糖高,還有耳聾、視力不佳或其他先天性發育不良,要考慮特殊類型糖尿病的可能,應該進行基因檢測。
很多患者在剛發現糖尿病時,并不能立馬分出是哪一種類型的糖尿病。此時,醫生并不一定急于分型,一般先確定一個大概的可能,只要不耽誤治療即可。
糖尿病是不是必須治療?不治療會怎樣?
糖尿病必須接受治療。如不治療,會出現各種嚴重的并發癥,如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綜合征、乳酸酸中毒、視網膜病變、腎病、心腦外周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這將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甚至會導致死亡。
2 型糖尿病怎么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是綜合性的,包括飲食控制、運動治療、口服降糖藥、胰島素、血糖監測、糖尿病教育等。
(1)飲食控制
基本的飲食原則是:控制一天的總熱量,并均衡膳食。
一天的總熱量要根據病人的身高體重、活動強度計算,可以由醫生、糖尿病教育護士、營養師來幫忙制定飲食方案。
肥胖者需要通過減少飲食量來減輕體重,按每周減輕 0.5~1 kg 的速度減重。具體飲食方案需咨詢營養師。
(2)運動治療
對于糖尿病患者,運動既有利也有弊。利在于:降血糖、降血脂、減體重、預防心血管疾病、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弊在于:誘發低血糖、酮癥酸中毒,加重某些已存在的慢性并發癥。
總的來說,長期的、有規律的有氧運動比較適合 2 型糖尿病患者。但血糖還沒控制好,或有視網膜病變、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腎病的患者,不適合運動。
建議咨詢醫生或糖尿病教育護士,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
(3)口服降糖藥
常見的口服降糖藥有:
胰島素促泌劑:藥名通常為「格列 XX」「X 格列奈」。
雙胍類:常用的是二甲雙胍。
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噻唑烷二酮類:如吡格列酮。
DPP-4 抑制劑:藥名通常為「X 格列汀」。
藥物的選擇主要依據血糖水平、糖尿病病程、病人體形、肝腎功能、胰島功能等因素。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赡苤恍鑶嗡幹委?,也可能需要多藥聯合治療。
(4)注射用降血糖藥物
注射用降血糖藥物包括胰島素和 GLP-1 受體激動劑 / 類似物。
① 胰島素:
并不是所有的 2 型糖尿病都需要胰島素治療。但需要用胰島素時,也不該對胰島素抱有偏見而不肯使用。
胰島素的應用方法很多,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需要通過靜脈持續輸注胰島素、或安裝胰島素泵,血糖基本控制后可以改為一天四次皮下注射,有些血糖控制良好的病人可以一天僅注射兩次或一次胰島素。
近年來,胰島素泵開始越來越多地應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更加有效、精細。
② GLP-1 受體激動劑 / 類似物:
這是一類新型降糖藥,和胰島素一樣需要皮下注射,常見的有艾塞那肽、利拉魯肽。
這類藥物不僅能降低血糖,還能減輕體重,修復胰島功能。適合于新發的伴有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不過,這類藥物比較貴,有條件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5)血糖監測
在家里可以用血糖儀測指尖血糖,記錄血糖變化趨勢。此外,還需要定期去醫院復診,把自己記錄的血糖情況拿給醫生參考,同時抽血檢查靜脈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方便醫生進行藥物調整。
(6)降壓、降脂、抗血小板治療
血糖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糖尿病帶來的嚴重并發癥,如心梗、中風都可能會危及生命。
除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壓、血脂也同樣重要。
此外,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部分糖尿病患者還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治療。
(7)接受糖尿病教育
良好的糖尿病教育不僅有利于血糖的控制,還有助于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保證糖尿病人的生活質量,延長糖尿病人的壽命。
患者和患者家屬可以積極參加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舉辦的講課、小型學習班,也可以通過咨詢門診、熱線電話、廣播電視、科普網站獲得更多的糖尿病知識。
2 型糖尿病什么時候需要用胰島素治療?
2 型糖尿病患者出現下列情況時,要用胰島素治療:
出現急性并發癥:如酮癥酸中毒、高滲綜合征、乳酸酸中毒。
出現嚴重慢性并發癥:如心腦血管疾病、下肢血管閉塞、眼底出血、視網膜脫落、腎功能衰竭、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
肝腎功能不全。
各種應激情況:如大中型手術、外傷、嚴重感染等。
伴有其他疾?。喝绶谓Y核、惡性腫瘤、重度營養不良等。
經嚴格的飲食控制、各種口服降糖藥治療,仍然不能控制的高血糖。
因過敏、嚴重不良反應,而不能服用口服藥降糖。
糖尿病患者懷孕期間。
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嚴重升高,也要短期應用胰島素降糖。
胰島素泵是什么?
胰島素泵,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注射胰島素的裝置。
胰島素泵可以模擬正常胰腺的工作方式:平時不斷地輸入微小劑量的胰島素,以控制基礎血糖;進餐時一次性輸入稍大劑量的胰島素,以保持進餐后血糖的穩定。因此,有人形象得稱它為「人工胰腺」。
胰島素泵的外形很像我們之前使用的尋呼機,可以掛在腰帶上,或是放在襯衫、褲子口袋里。
胰島素泵是目前控制糖尿病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就像一名 24 小時服務的貼身糖管家,全天候控制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2 型糖尿病什么時候需要用胰島素泵治療?
(1)需要短期使用胰島素泵的情況:
胰島功能較差,預估以后需要一天 3~4 次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可以短期使用胰島素泵,摸索出合適的胰島素劑量。
新診斷的糖尿病,如果血糖嚴重升高,也可短期應用胰島素泵,使血糖盡快控制平穩。
各種應激情況,如大中型手術、外傷等,使用胰島素泵可以平穩度過應激狀態。
懷孕期間,或進行孕前準備時,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可以應用胰島素泵。
(2)需要長期使用胰島素泵的情況:
血糖波動大,雖采用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方案,血糖仍無法得到平穩控制者。
頻發低血糖,尤其是夜間低血糖、無感知低血糖和嚴重低血糖者。
作息時間不規律,不能按時就餐者。
不愿接受胰島素每日多次注射,要求提高生活質量者。
胃輕癱或進食時間長的患者。
2 型糖尿病的血糖應該控制在什么范圍內?
血糖控制的總原則是,在不出現低血糖的前提下,盡量讓血糖接近正常人的血糖范圍。
一般而言,2 型糖尿病的血糖應該控制在:
空腹血糖 4.4~7 mmol/L;
餐后 2 小時血糖 < 8 mmol/L,最高不超過 10 mmol/L;
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 7%,最好能 < 6.5%;
沒有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 < 3.9 mmol/L,即為低血糖)。
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標,可能會和表中的數值有些出入,這時候應該以醫囑為準。
2 型糖尿病人的血壓、血脂應該控制在什么水平?
如果伴有糖尿病腎病,血壓控制目標更加嚴格,具體咨詢醫生。
哪些 2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
(1)已經有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中風)的病人,肯定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防止再次發病。
(2)男性大于 50 歲、女性大于 60 歲,且合并下列任一情況時,也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防止發生心梗、中風等。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有高血壓
有高血脂
有蛋白尿
有吸煙習慣
因為阿司匹林可能會導致胃潰瘍、胃出血,所以沒有必要抗血小板治療的人不要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會弊大于利。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阿司匹林,出現腹痛、黑便時及時就診。
必須進行抗血小板治療,而服用阿司匹林又出現明顯副作用時,可以換用氯吡格雷治療。
胰島素有哪些常見副作用?
(1)低血糖
因為胰島素可以直接降低血糖,所以它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發生低血糖,尤其是在注射胰島素之后又不能按時吃飯的時候,或者在劇烈運動后。
如果反復發生低血糖,請及時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胰島素劑量。
(2)增重
胰島素除了可以降血糖,還可以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所以也有輕微的增加體重的副作用。
所以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非常重要,管住嘴、邁開腿可以防止體重增加。
(3)過敏
胰島素針劑中所包含的一些成分,可能會使某些患者過敏。
出現皮疹、瘙癢、水腫等情況時,請及時就診,必要時更換其他胰島素。
2 型糖尿病要治療多久?血糖控制好了可以停藥嗎?
2 型糖尿病一般都需要終身服用降糖藥或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好后也不能隨意停藥,一旦停藥很容易誘發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綜合征等急性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2 型糖尿病可以通過手術治療嗎?
(1)減重手術
2 型糖尿病的減重手術,主要是針對伴有肥胖的患者。目前的醫學研究表明,減重手術可以明顯改善肥胖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甚至可以治愈一些患者的糖尿病,從而停用降糖藥物。因此,世界各大權威醫學機構已達成共識,認為減重手術是治療伴有肥胖的 2 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但減重手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較多的手術風險,所以選擇減重手術時一定要慎重,多和醫生溝通交流。
(2)胰島移植
根據目前的醫學研究,尚不推薦用胰島移植手術治療 2 型糖尿病。
哪些 2 型糖尿病患者適合做減重手術?
(1)年齡 18~60 歲,身體一般狀況比較好;
(2)經過飲食、運動和各種藥物治療,血糖仍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紅蛋白 > 7.0%),或伴發疾?。?br>(3)體重指數(BMI)≥ 32 kg/m2。
對于體重指數 28~32 kg/m2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時,應該慎重選擇減重手術。
2 型糖尿病什么時候需要住院治療?
(1)初次診斷 2 型糖尿病時需要住院做全面檢查,并制定降糖方案。
(2)出現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如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綜合征、乳酸酸中毒)時需要緊急入院治療,此時會有腹痛、惡心、嘔吐、頭暈、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昏迷等癥狀。
(3)出現反復發作的、原因不明的低血糖時,需要住院嚴密監測血糖,調整治療方案。
(4)血糖控制不理想,門診多次調整藥物但無明顯改善時,需要住院嚴密監測血糖,調整治療方案。
(5)需要全面篩查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時,如發現并發癥,可能還要請其他科室會診、協助治療。
有哪些監測血糖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監測血糖的方法有 4 種:
(1)指尖血糖(毛細血管血糖):用針刺破指尖皮膚,用血糖儀測定血糖。簡便易行,自己在家里就能測。
(2)動態血糖監測(CGM):把監測針放入皮下,連續監測 3~5 天的血糖值。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進行 CGM。CGM 需要去醫院安裝動態血糖儀,通過專門的電腦軟件進行血糖波動分析。
(3)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反映最近 2~3 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需要去醫院抽取靜脈血檢查。
(4)糖化白蛋白(GA):反映最近 2~3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需要去醫院抽取靜脈血檢查。
指尖血糖(毛細血管血糖)可以測哪幾個時間點?
指尖血糖是糖尿病病人用得最多的血糖監測方法。每天可以監測 8 個時間點的血糖,分別是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和夜間(凌晨 2~3 點),還可以根據需要臨時加測,比如有低血糖癥狀時隨時可測。
當醫生囑咐病人自己測血糖時,可能會提到「空腹」「餐前」「餐后」「夜間」等術語,它們分別代表:
空腹:空腹血糖是指 8~10 小時未進食,且過了一夜,早晨起來測得的血糖。
餐前:餐前血糖一般指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有些醫生也會把空腹血糖歸入餐前血糖的范疇。
餐后:餐后血糖是指進食后 2 小時的血糖,注意,從吃第一口飯時就要開始記時間了。
睡前:睡前血糖是指臨睡覺之前測的血糖,一般是晚上 9~10 點左右。
夜間:夜間血糖是指凌晨 2~3 點測得的血糖。
2 型糖尿病應該怎樣測指尖血糖(毛細血管血糖)?
主要根據治療方案和血糖控制情況來決定。
(1)暫時未用藥或使用口服降糖藥治療:
如果血糖控制平穩,可以每周監測 3 天血糖,其中一天監測早餐前、后血糖,一天監測午餐前、后血糖,還有一天監測晚餐前、后血糖。
如果血糖控制不穩、頻發低血糖、近期發生了感染、近期剛調整過治療方案,則要增加測血糖的頻率。建議每周測 3 天,每天都要測 5~7 個點的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后和睡前。
(2)三餐前各注射一次速效胰島素 睡前注射一次基礎胰島素:
在治療開始階段,應每天監測血糖 5~7 次,建議涵蓋三餐前、三餐后和睡前的血糖。如有低血糖癥狀,應該馬上加測一次血糖。如有空腹高血糖或夜間低血糖,還應加測夜間 2~3 點的血糖。
血糖控制平穩后,可以改為每日監測血糖 2~4 次,主要涵蓋空腹和睡前血糖,必要時加測餐后血糖。
(3)使用胰島素泵:
血糖監測方法同上。
(4)早、晚餐前各注射一次預混胰島素:
在治療開始階段,應該每周監測 3 天血糖,涵蓋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每 2 周去醫院復診一次。
血糖控制平穩后,可以改為每周監測 3 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晚餐后各測一次。每月去醫院復診一次。
(5)每天注射一次基礎胰島素:
在治療開始階段,應該每周監測 3 次空腹血糖。每 2 周去醫院復診一次。
血糖控制平穩后,改為每周監測 3 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各測一次。每月去醫院復診一次。
更多關于測血糖的內容,請看:血糖監測
動態血糖監測是什么意思?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進行動態血糖監測?
動態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簡稱 CGM),通過埋在皮下的葡萄糖感應器,監測皮下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濃度,從而反映血糖的水平。CGM 每 5 分鐘就能測得一個血糖值,每天可儲存 288 個血糖值,一般連續監測 3~5 天。
通過 CGM 可以獲得連續數天的血糖波動趨勢圖,從而發現什么時候血糖偏高需要加藥,什么時候有低血糖需要減藥,把血糖控制得更加平穩、理想。
CGM 的費用比較貴,但對于血糖不穩定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總是出現無法解釋的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患者,CGM 還是很有必要的。
2 型糖尿病多長時間復查一次?
血糖控制不佳時,需要每 1~2 周復查一次,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血糖控制平穩后,可以每月復查一次;有反復發作的低血糖,或有腹痛、惡心、嘔吐、頭暈等癥狀時,應隨時就診。
復診前 1 天最好能測 5 個點的血糖: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睡前,方便第二天醫生調整用藥方案。
2 型糖尿病可以吸煙、飲酒嗎?
即使是正常人,吸煙喝酒對身體也是不好的,尤其是吸煙。
對于 2 型糖尿病病人來說,應該戒煙、限酒。
吸煙會促進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增加冠心病、糖尿病足、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如果自己戒煙不成功,可以去戒煙門診,在醫生、藥物的協助下戒煙。
飲酒會引起血糖波動,既會引起血糖升高,也會誘發低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飲酒,特別是伴有腎病、高血脂的人。如果實在要喝,啤酒不超過 500 毫升/天,紅酒不超過 200 毫升/天,白酒不超過 60 毫升/天。
有沒有辦法可以預防 2 型糖尿?。?/h3>
2 型糖尿病的發生和家族遺傳有一定關系,這些是我們無法改變、無法預防的。
但 2 型糖尿病還和生活方式有關,這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所以 2 型糖尿病是可以被預防的。預防方法包括:
(1)保持體形:BMI 維持在 18.5~24 kg/m2,男性腰圍維持在 90 厘米以下,女性腰圍維持在 85 厘米以下。
(2)管住嘴、邁開腿:不要長期大量吃甜食,吃飯 7~8 分飽,少食多餐;不要老是坐著不動,養成運動健身的好習慣。
(3)控制血壓、血脂: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注意控制好血壓、血脂,少吃過咸、油膩的食物。
2 型糖尿病可以被完全治好嗎?
目前的醫療水平,想要治愈 2 型糖尿病比較困難,絕大多數病人還是需要長期服藥或使用胰島素治療。
某些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通過減重手術,可以使血糖恢復正常而停用降糖藥物。但術后如果不能控制飲食、控制體重,還有可能再次出現血糖升高。
2 型糖尿病會導致死亡嗎?
2 型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引起了各種并發癥,將會大大影響人的壽命。
(1)急性并發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綜合征、乳酸酸中毒等,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死亡。
(2)慢性并發癥: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危及生命,比如糖尿病腎病發展到尿毒癥階段、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引發心梗、中風。
(3)感染: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被感染后不容易控制,每年死于嚴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數。
(4)低血糖:嚴重的低血糖會導致昏迷,如救治不及時,也會發生死亡。
2 型糖尿病會引起什么并發癥和并發疾病?
(1)急性并發癥:
包括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綜合征、乳酸酸中毒。
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常常由下面這些原因引發:
飲食失控,酗酒;
隨意停用降糖藥物和胰島素;
發熱、感染、或動手術;
合并肺部疾??;
胃腸道疾病引起的嚴重嘔吐和腹瀉。
出現急性并發癥時常常有這些癥狀:明顯口干、多尿、乏力、腹痛、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嗜睡、反應遲鈍、表情淡漠、昏迷。
(2)慢性并發癥:
包括視網膜病變、腎病、大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主要由長期的血糖控制不佳引起。
視網膜病變會有: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失明等癥狀。
腎病會有:泡沫尿、水腫、尿量減少等癥狀。
大血管病變會有:高血壓、冠心病、中風、肢體疼痛等癥狀。
神經病變會有:肢體麻木疼痛、感覺減退、體位性低血壓、排尿困難、便秘或腹瀉、反復嘔吐等癥狀。
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大血管病變更常見。
(3)其他并發癥和并發疾?。?br>易感染:如各種皮膚化膿感染、肛周膿腫、肝膿腫等、糖尿病足等。
低血糖:會表現為頭暈、心慌、手抖、出冷汗、饑餓感,嚴重者會出現昏迷。如果經常發生低血糖,可以沒有任何癥狀直接出現昏迷,所以低血糖一定要引起糖尿病病人的重視,及時進食、調整藥物。
2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生孩子嗎?會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平穩、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懷孕生子。
糖尿病孕婦的新生兒可能會出現巨大兒、低血糖癥、低血鈣、呼吸窘迫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病及其他先天性畸形。故孕前、孕期、孕后要加強對孕婦和寶寶的監護。
懷孕對 2 型糖尿病患者有什么影響?
懷孕前三個月,由于雌孕激素的作用,糖尿病孕婦空腹血糖會偏低;懷孕 6 個月后,孕婦血糖會明顯升高,胰島素用量會增大;產后血糖會恢復到孕前水平,要及時減少胰島素用量,以防發生低血糖。
2 型糖尿病患者懷孕應該注意什么?
(1)孕前選擇合適的懷孕時機:
空腹血糖控制在 5.6 mmol/L 以下,餐后 1 小時血糖控制在 7.8 mmol/L 以下,餐后 2 小時血糖控制在 6.7 mmol/L 以下,且血糖控制滿意至少 1~2 個月后,才可以懷孕。
(2)孕期注意觀察各種并發癥:
孕期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有: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腎病、感染等。
如果孕期出現上述并發癥,且病情比較嚴重,為了孕婦的安全著想,可能要終止妊娠。
(3)孕期注意控制飲食:
肥胖的孕婦,孕期體重增加不要超過 7 千克;孕前體重正常的孕婦,孕期體重增加不要超過 15 千克。注意控制每天飲食的總熱量(根據孕周、體重計算,建議咨詢婦產科醫生或營養師),少食多餐。
(4)孕期注意控制血糖:
孕期需要使用基因重組人胰島素,孕前用口服降糖藥或其他類型胰島素治療的病人,要在懷孕前就換好胰島素。
胰島素的注射方案一般是一天三次(三餐前各一次)、或一天四次(三餐前、睡前各一次)。
懷孕期間建議每天都監測指尖血糖,每 2 周到產科和內分泌科復診一次,每 2 個月復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5)哺乳期也要保持血糖正常:
母親高血糖,乳汁中的血糖也會升高,對寶寶不利。
2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去高原旅行嗎?
3000 米以上的地區稱為高海拔地區,去高海拔地區旅行的人,會經歷缺氧、寒冷等惡劣環境。所以,有下述情況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不適宜高原旅行:
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的患者,如酮癥酸中毒、高滲綜合征、乳酸酸中毒等,因為缺氧會加重病情。(不過,一般出現急性并發癥的患者,也不會想到在生病期間去旅行)
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冠心病、中風病史、動脈閉塞、高血壓等慢性并發癥的患者。
血糖控制平穩、糖尿病病情穩定的中青年患者,還是可以去高原旅行的,但要注意:
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活動量要小,注意休息;
隨身攜帶糖果、餅干、巧克力,出現低血糖時食用;
帶足降糖藥物;
增加測血糖的頻率。